永久小说网

永久小说网>家父宋仁宗御风流浮生未歇 > 第129章(第1页)

第129章(第1页)

按照对二丶三档没有授官资格士子们待遇的逆推,综学科的一档士子是冲着各部丶尤其是工部这种繁琐衙门事务官去的,既不贵,也不富。

与如今的进士科比较没有像武举那样的优势不说,甚至还显得劣势多多。

可按正常逻辑,想要发展什么,就得对那方面多多投入。

就像太子殿下对兵事热衷,填了海量的时间精力丶金钱名誉进去,短短几年的功夫就让军卒有了复振之势。

父子相谈,尤其是沈括如今还属于学习经验阶段,自然没什么不敢问,不敢说的。

「哈哈哈哈。」回应沈括问题的是沈周爽朗的笑声,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十分满足地说道:「你能想到这一点,为父很高兴。此次综学科,我儿可要竭力拔得头筹。」

「这是自然。」沈括理所当然地点点头,他对自己在这些「杂学」上的造诣十分有自信。

毕竟综学中的先生都夸他是万中无一的人才,天赋极佳。

有几位先生甚至不肯与他论师生关系,只按水平高低约为友人。

「若为父所料不差,拔头筹者,将来可定国策。」

「定国策?国策!」沈括一双眼立时耀如烈日,不可置信地又重复了一遍。

试问哪个男儿临窗苦读的时候没有想过紫宸殿慷慨陈词,自己一言决定万千人的身家未来呢。

「对,就是国策。」沈周斩钉截铁地说道,为儿子打下一针强心剂。

然后才解释,「就拿如今的明州来说,良港不少,但港口修筑建设却需人统筹规划。建三十丈的港口,那三十一丈的船自然就开不进来。

「建港如此,治河如此,平天下亦如此!」

如果赵昕此时在这,必定鼓掌大声为沈周叫好。

不愧是能当上知州的人,脑子很灵透,已经悟到了一流的人才制定标准这一商业金规了。

只是在窥见远大前景后沈周忽然觉得有些不足。

可惜那位安定先生(胡瑷)应范参政之请,游历天下将过往在苏湖二州的办学经验给传授下去。

如今应该已经到了蜀地,否则倒是可以请到家中来好好指点一下儿子。

毕竟而今天下皆传,太子殿下的综学是脱胎于胡瑷的治事斋。

胡瑷的治事斋有边防丶水利丶算数丶历学四科。

取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教之意,只是必须先学经义斋的儒家经义,才有资格从四大辅科中挑一门。

不似综学中专职学习,儒学经义属于平等地位,甚至会弱势一些。

而被沈周心心念念的胡瑷正如他所料一般,已经到了蜀地。

*

眉州,苏宅。

天方蒙蒙亮,整个苏宅就变得喧闹无比。

不是仆人们早起为接下来的一天做准备,而是家中的二少爷闹腾得厉害。

「二郎君,二郎君,慢着些,天还没亮呢,一定赶得及去拜见那位胡先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