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者归来’这个形容词都快被媒体渲染成固定形容姜南柯的词汇时,王者真正登基的那一天平平无奇。
2004年四月,韩国娱乐圈所有相关报刊头条都被两部作品霸占。一是上映后票房飞涨,眼瞅着就能刷新国内历史票房记录的电影《太极旗飘扬》。另一部是电视圈收视率节节升高,压得同档期所有作品都喘不过气来的《巴厘岛的故事》。
外界并没有把这两部作品混在一起讨论的意思,在媒体看来电影就是电影,电视剧就是电视剧。电影票房飞升,连带的主演关注度大涨,本身热度就不低的张东健和沅彬目前的咖位都拔高了一个台阶。
这部电影不止席卷了韩国,陆续在海外各国上映后票房都不低,尤其是在日本,受欢迎的程度都被韩国媒体誉为属于韩国电影的奇迹。要知道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可没有给日本人说什么好话,能在日本市场受欢迎,真就是奇迹没错,验证一个好故事能突破国仇家恨的奇迹。
电影所创造的奇迹在外界看来跟姜南柯毫无关系,倒是有媒体拍到沅彬去给姜南柯探班后,还不少看到报纸的人颇为疑惑,这两人居然认识?
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娱乐圈开放和封闭的程度都是未来的年轻网友们难以想象的。
在外界看来跟姜南柯有关的是电视剧。作品不停刷新自身最高收视率,连带整个项目关注度暴增,而引发一个小规模地震的信息是,日本的tbs电视台,开出天价买下了这部还没播完的电视剧的版权。
这个消息在日韩两国都上了报纸头条,日媒在采访本土电视台版权购买的负责人时,对方很坦然的表达了,他们看重的是姜南柯在日本观众中间号召力。
不论是‘我的野蛮女友’还是‘假如爱有天意’在日本的票房都非常好,姜南柯本人的号召力是非常强的,再加上‘巴厘岛的故事’是她首次参演电视剧作品,本土播放的收视率也非常高,确实是个好故事,那就值得花高价引进,日方表示他们想抢的是独家,要知道好几家电视台竞争呢。
这段采访在日媒的报道里核心并非是姜南柯有多特别,而是韩流对日本市场的入侵。但当这段报道被韩媒转载到本土后,记者就掐头去尾,集中宣传姜南柯本人是韩流象征物的独特属性,报道用词之夸张,就差说姜南柯一个人制霸了日本市场。
而在外界看来完全不想干的两个项目之所以会被放在一起聊,是因为两个圈子掐起来了。电视圈和电影圈为谁真正创造了‘韩流’这个载体而掐起来了。
电影圈那边拿来当武器压制电视圈的作品就是‘太极旗飘扬’,人家给出了非常实际的数据,电影票房和周边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是电视剧根本比不了的。一部好的电影出口,以美金为单位,都是过千万的量级,电视剧算个屁啊?
电视圈的人就以‘巴厘岛的故事’为例子,论述一部好的电视剧虽然短期创汇(外汇)收益确实没办法跟电影笔。可电影播完就下线,赚一笔头的钱而已,电视剧可是细水长流的买卖。‘巴厘岛的故事’目前就已经卖出了二十多个国家的版权,后续随着播出,会不停的有版权出口的外汇入账。从长远看,明明是电视剧赚的更多。
这两个圈子会开掐不是冲什么虚无缥缈的面子问题,而是非常实际的,他们在抢夺政府的关注度。韩国既然叫出了文化立国的口号,那就是又内部政策支持。国家会给文化产品兜底,提供包括资金、人缘和海外资源对接等等对娱乐圈的各大制作方来说,都是切身相关的好处。
但政府支持的这笔钱不是无限的,每年的额度就那么多,政策如果像电视圈倾斜,那就是各家电视台获利。反之,资金要是像电影圈倾斜,那就是各大电影制作公司获利。
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不就得掐么。电影圈的人突然跳起来叫嚣,就是冲着往年都是电视圈占好处,今年韩国电影都崛起了,下半年的政府预算分配,是不是能重新谈,支持电影才是王道啊,你们这些傻逼政客!
两边掐的是风生水起,各方大佬都出来站台。这都四月了,还有一个月不到,等到六月,下半年的新规则就要制定了,必须得抢地盘。
四月,还有一个属于韩国娱乐圈的盛会,百想艺术大赏。韩国最负盛名的集合了电视和电影作品的大型颁奖礼,虽然外界默认百想只是电视圈的盛典,但人家还是有电影奖项的,还很权威呢。
四月的尾巴,百想即将举办。姜南柯是今年百想影后的大热门,有媒体专门翻出数个月前,姜南柯手握大钟影后的奖杯,对媒体说出的豪言,我就差一座百想。
年轻人的傲气之胜,在姜南柯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以媒体的观点,姜南柯基本就是坐等百想给她刷出一个史上最年轻满贯的战绩,如果百想失利,这姑娘绝对够胆子冲了百想,搞不好当场在颁奖礼直播现场走人都干得出来。
媒体笔下的姜南柯是眼睛长在头顶上,傲气无双的巨星。现实中的姜南柯是困的眼睛都快睁不开的,小可怜演员。
这次就真是姜南柯自己找死,她在同时兼顾三件事,一是学校的学业,二是电视剧拍摄,第三就是她在筹备自己的新专辑。
本来她只要干两件事就行,学业和拍摄。但她最近灵感爆棚,都能围绕着跟自己的浪漫爱恋攒出一整张专辑的歌了,实在忍不住拖着等什么以后有空再说。
姜南柯自小到大都不是个拖延症患者,想法她都是有事感觉解决的隐性工作狂。再说她觉得自己就没有所谓有空的时候,事情一旦往后推那就永远没空,还不如赶紧解决,早忙完早休息。
而专辑筹备这事儿吧,姜南柯作为总制作人,上上下下所有事都要她处理。每每这个时候她就很嫌弃裴老板的公司是真不怎么样,不止在音乐领域帮不上她的忙还会给她拖后腿。
裴勇骏很无辜,他纯粹是误会了,这眼瞅着合约就要到期了,姜南柯一直不松口续约,反而跟另一家唱片公司频繁接触。那家原先是草台班子的唱片公司,今年还隐隐起来的迹象,就搞得裴勇骏很难不误会,姜南柯是想借着跟唱片公司合作发专辑的旗号,进行深入接触,继而不想跟他们公司续约,而是想转投唱片公司。
为此,裴老板就去劝艺人,你何必把自己搞那么累,专辑什么时候不能发,你先顾拍摄啊,拍完再说发专辑的事也不耽误什么啊。
姜南柯心里知道裴勇骏在担心的点,却没办法跟他解释,我有我自己的事业规划,不耽误我们签约。我们完全可以单独签演员约,唱片约就签唱片公司,完全分开对大家都好。这话她就算说了,裴勇骏也未必愿意,去年她专辑卖的那么好,裴老板是躺着分账,怎么可能愿意那么大一块蛋糕说没了就没了。
沟通起来太复杂,自己又很忙,姜南柯就不想搭理只会拖后腿的裴老板,反正我顾得过来,你别管。
确实也管不了姜南柯的裴勇骏只能先憋着,而号称顾得过来的姜南柯,就忙的睡觉都是按照分钟算。忙到飞起的姑娘,挤任何能休息的空档闭上眼眯个十几分钟,乃至于几十分钟的分钟,这就是她最近的睡眠状况,极其糟糕。
糟糕的精神状态不会影响到拍摄吗?理论上是会的,但实际上不会。
话不是很好听,不过很实际的情况是。如果姜南柯是在郭在容的手底下拍摄,那她是不敢搞什么同时打三份工的,她拍电影的时候,学校都是直接请长假,就为了保持精力专注拍摄。
可拍电视剧呢,就有点全靠同行承托的轻松感。
无可否认的一点是,电视导演对演员的要求本身就比电影导演低,再叠加一个电视剧需要赶工,边拍边播,很多时候没办法精益求精。这就导致,姜南柯在电视剧片场过得相对轻松,她跟学校请的都不是长假,而是按照片场拍摄计划看自己哪节课要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