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是谁在唱歌》(四)“不是预判,是……
叶奈以往在演唱之前,都会习惯性地先把歌过一遍,以便提前进入情绪。但这次马上都要上场了,他的思绪还停留在易行知那句话上。
有个朋友会介意?说的是他吗?
他倒确实膈应这事,但在易行知那儿,他算得上朋友吗,还是这种会因为他拒绝代言的朋友?
又或者,易行知还有其他跟历万有过节的朋友?
这么一想,叶奈才发现,他对易行知其实不算太了解。
在《卫冕之战》里,他还可以说易行知也就和他走得近点,跟他说的话比跟别人说的加起来还多。
但脱离这个节目,他其实并不清楚易行知的人际圈,只是根据他的性子,猜测他在乐队解散后就独来独往,跟很多人都断了联系,否则也不会找到上次那个势利的录音师。
至于还有没有其他的朋友,他就一概不知了。
舞台的灯光已经熄灭了,叶奈往台上走去,远远能看见易行知一身白衣安静地站在那里,在黑暗中依然醒目。
他知道,当灯一亮,他们共同编曲的前奏就会响起,他们第一次的正式同台也将就此展开,而全场都在为之翘首以盼。
这一刻,所有的疑问都暂时淡去,每往前走一步,叶奈脑中的杂念就消散几分。
易行知侧身转向他,在昏暗的光线和层层叠叠的面纱下,叶奈看不清他的神情,可在他身边站定,心却神奇的安定下来,好像回到了前几天彩排的光景。
与此同时,前奏响起,仍然沿用了原曲的旋律,只是变换了乐器,采用了低润的古筝,间或夹杂着几声深沉的古琴。
传统乐器的加入为歌曲增添了国风的韵律。
灯光如流水般在舞台上起伏波动,一声竹笛奏毕,叶奈起了头:“时光穿不断流转在从前,刻骨的变迁不是遥远……”
他很少唱这种舒缓抒情的风格,但如山涧般干净清透的嗓音与这古风词曲颇为贴合,一开口就赢得观众一片掌声。
“记忆是条长线盘旋在天边,沉浮中以为情深缘浅……”易行知接着唱第二段,他又一次调整了声线,如淙淙流水般清润,令观众再度发出赞叹。
到了副歌合唱,悠扬的笛声和轻重变换的鼓点融合进来,背景音中穿插着风声呼啸与刀剑碰撞之声,增加了几分动态的画面感。
两人的声音重叠在一起,叶奈的音色清晰分明,尤为突出,易行知的和声则更为醇厚,如同托底的绵绵云层,温和地包裹着主音,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叶奈起初打算由他来唱和声,认为易行知那么出彩的音色条件,应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但易行知坚持让他唱主声部,说他声压强,更容易突显,形成一抹亮色。
叶奈一开始还不情愿,后来合了一次,发现易行知虽然是乐队主唱,但和声技巧也很在线,合唱的效果完全超乎预期,这才定了下来。
这场的舞美和背景其实非常简洁,大概是节目的侧重点在于对嘉宾的猜测,只做了一点简单的声光电。
但是两人身着古装,声音一合,再配上精心编排的新曲和能勾起回忆的歌词,还是让观众感同身受,仿佛随记忆中的角色跨越了生生世世,体会到了那份永不磨灭的刻骨深情。
“回头看不曾走远,依依目光此生不换。”此前彩排时,叶奈因为蒙着面,无法跟对方对视,没有进行过任何互动。
可现在唱到最后一轮副歌,他忽然就觉得情绪到了,情不自禁地转过头,朝易行知那边看去。
本以为迎接他的会是一个纹丝不动的侧脸,没想到易行知也已经转向了他这边。
虽然别说对视了,就连对方的眼睛都没能看见,但这一瞬间,叶奈莫名感觉心脏猛地跳了一下。
易行知是早就看了过来,还是也恰好在唱到这一句时才转过来的?之前排练的时候,易行知也曾这样看向他过,只是他从来都不知道吗?
脑中闪过许多念头,也不过只是刹那之间,很快叶奈就又沉入了歌中,将最后一个高音拉了上去:“愿这爱——世代相传——”
他的声音如同飞鸟振翅,划破了时空的界线,而易行知的声音如同清风,让飞鸟借势飞向更加高远广阔的天地。
随着人声渐弱,古筝与琴声也渐渐止歇,只余一段琵琶,宛如诉说者的低语。最后几声微弱的鼓点,作为故事讲完的收尾,听来似乎还意犹未尽。
待曲声消失,灯光变得暗淡,台下霎时间掌声雷动,久久未能平息,直到主持人上台,才渐渐安静下来。
在短暂的昏暗与安宁中,感官似乎放大了数倍,叶奈莫名感觉心跳有点重,在胸腔中不安分地跃动着。
按理说刚才的表演全程站桩,唱的也不是快歌,不该这样。也不知是太代入歌曲,受现场气氛的影响,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但能确定的是,这是他跟易行知合唱这首歌以来发挥得最好的一次,不枉近日花费那么多心血,此刻一切都值得了!
评审团正在对两人的身份进行最后一轮猜测,将在讨论后分别给出三个可能的人选。
“我觉得剑客的身份是比较明显的,他的嗓音实在是太独特、太有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