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小说网

永久小说网>汉末太平道黄巾起义 > 第七十四章 老师可要我出手去刺了陈王感谢盟主shizuku(第1页)

第七十四章 老师可要我出手去刺了陈王感谢盟主shizuku(第1页)

太阳西斜,太平道众人在典家村中,驻留下最后一晚,只是不再进行任何的祈福法事。在门徒们的劝诫下,四野八乡的乡民开始散去。毕竟,农民们没法脱离农业生产太久,达成了祭奠亲人的心愿后,就得赶紧回乡了。而己

吾县中的太平道首领赵进,也趁着法事,分发了些黄巾,好生增加了下信众的规模。

“太平黄天!信我太平道,抱团过春荒,少交税吏钱!”

本地太平道首领赵进年约四十,黑脸黑颈,一副庄稼老汉的打扮。他的口号很是朴实,也很能打动百姓人心。张承负和高道奴在村中一起耐心传道,也和赵进一同,帮乡民们戴上黄巾。乡野间信奉太平道的百姓,其实没有几

个是为了造反的。他们信太平道,是为了求活,是为了救疫的符水,为了救灾的赈济。而太平道最初兴起的本质,就是乡间农民以宗教为纽带,进行的结社互助!

对乡民们来说,若是不加入太平道,松散的小民百姓,对于天灾人祸,几乎没有任何的抵抗力!春荒时借上豪强几斗粮食,秋后就得卖卖地,第二年就得卖儿卖女。可若是信道的百姓互相救济,就能多熬过些艰难的灾害,

让小农不至于轻易破产。

天灾如此,人祸也是一样。税吏一来,面对单个的农户家庭,是可以极尽盘剥之能事,把对方往死里逼的。比如四五年前,去张承负家收税的税吏,征收的算钱直接翻了几倍,又加上各种杂税,出手就是奔着家破人亡去的。

而税吏实际上又与世家豪强配合,只有一同前来的沮氏管事,能借一笔八出十四归的高利贷,来填上朝廷官府的税钱。可等这借贷的手印一按,转头就是沮氏拿着契约兼并田地,把张承负一家尽数逼死,只留下个“痴傻”的童子。。。

世道不公,单户的百姓毫无还手之力。可前来征税的税吏,要是面对整村连庄的太平道信徒,面对数以百记千记、连成一体的农户百姓,就得仔细掂量了。他们得把算钱与杂税,控制在乡民们能接受的范围上,不至于引起太

大的骚动。就像太平道在冀州巨鹿县屯田的庄子,税吏的算钱就收得规规矩矩,杂税也只加了一半。

因为,以太平道信仰为纽带,组织起来的底层百姓,便有了抗税与议价的能力。把对方逼急了,是真能动员黔首农民,对税吏下死手,是真有暴力反抗能力的!

在这汉末天下的政治博弈中,交易的公平、征税的公平,从来看得是双方力量对比,而不是什么汉律的法度!小民百姓们只有抱团起来,从渺小的蝼蚁变成能咬死象的蚁群,才能和豺狼虎豹一样的官府,世家与豪强议价,争

取到能够接受的交易与税收条件!此时的公平,从来靠的是双方力量的对比。若是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那就是被吃的“羊”!

而在这个时代,最能凝聚底层乡民力量的,又是什么呢?不是局限一姓氏的宗族,不是制定上下的礼法纲常,而是跨州连郡的太平道信仰!在局势还没到那么糟糕的时候,太平道能帮助郡守刺史,代替官府赈济,安定郡国

中的百姓人心。太平道也能代表百姓信众,和税吏豪强协商,让乡民们不至于飞速破产,维系郡国的税赋基础。所以,许多郡守都把太平道视为调和安抚的“劝善”力量,普遍持默许与宽容的立场。

至于一旦到了天灾人祸的极点,矛盾不可调和,百姓们实在活不下去了。。。那太平道宗教结社的威力,才会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华夏大地的历史上,喊出震撼天下的口号!

“赵进,这一路南下传道,已吾县新发展了多少信徒?”

“禀大贤良师!可靠的丁壮门徒,大概有了两百人,至于普通的小民百姓,有一千多人加入太平道!尤其是这典氏村,贤师举办法事的几日,入道的村民足有两三百人。就连那位典氏老妇,也戴上了黄巾……”

“嗯。不错!”

大贤良师张角盘腿坐在茅屋中,对跪坐的首领赵进轻轻点头。他沉吟片刻,伸手在赵进额头画了个太平符。接着,他从怀中取出一块符?,在对方惊喜激动的目光中,郑重的授予这位门徒首领。

“黄天所鉴!赵进,从今日起,你就是我太平道在陈留郡己吾县的小方,负责陈留郡南边各县乡中的传道!”

“啊!谢贤师,谢大贤良师!”

闻言,首领赵进用力叩首,脸上是发自内心的欣喜与振奋。他是本地的农民出身,可从未想过,有能够成为小方渠帅的一日!只是,陈留郡内黄县,已经有了一位资历更老的渠帅史谦,还是地位极高的世家子弟。。。。

“贤师!我后面传道,还是和以前一样,要听从内黄县的史渠帅吗?”

“不必。史子让他负责和世家豪强、官府官吏打交道。而你则负责在乡里传道,尤其是这兖州和豫州交界处的穷苦村庄。你们两个并不交界,同时向兖州东平陆的大医负责!”

大贤良师张角神色温和,给新晋渠帅赵进,定下了与渠帅史谦平级的地位。而看到这,张承负才恍然大悟。这一次老师一路举行祭礼、安抚乡民南下,可并不仅仅是为了招募典韦。更主要的,老师是要在陈留郡中,重新确立

底层乡民的太平道组织!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