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章犹豫片刻,低声道:“陛下,不如暂时答应瓦剌的条件,暂缓他们的进攻,待朝廷稳定后再做打算。”
建文帝猛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你是说,要朕承认燕王曾许诺割让国土?”
李廷章连忙躬身道:“属下不敢妄言,只是觉得……眼下不宜与瓦剌正面冲突。”
建文帝沉默良久,最终缓缓道:“朕不会承认任何非法承诺。大明的领土,一寸也不能让。”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太监匆匆跑入殿中,跪地禀报:“陛下,朱承志派来的密使刚刚抵达,带来一封紧急密信!”
建文帝眼神一亮:“快呈上来!”
太监双手奉上一封信件,建文帝接过展开,只见上面写着:
>“陛下,臣已查明燕王确实曾与瓦剌秘密勾结,并提供了大量边防情报。臣已斩杀叛徒李崇义,但瓦剌已有南侵意图,望陛下早作准备。臣建议立即派遣使者前往瓦剌,表明我大明立场,同时加强北方防御,以防敌军突袭。”
建文帝看完后,脸色愈发凝重。
他缓缓合上信纸,沉声道:“传朕旨意,立刻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李廷章微微一怔:“陛下,是要……正式对瓦剌宣战?”
建文帝冷冷一笑:“朕不会先动手,但如果他们胆敢侵犯我大明疆土,朕也不会坐以待毙。”
??
数日后,朝堂之上,群臣齐聚。
建文帝当众宣布:“瓦剌狼子野心,竟敢趁我大明动荡之际图谋不轨。朕已下令加强北方防御,并派遣使者前往瓦剌,阐明我大明立场。若瓦剌执意挑衅,我大明必将迎头痛击!”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一些大臣纷纷进言,认为不应轻易与瓦剌开战,以免加重百姓负担;也有部分主战派支持皇帝的决定,主张强硬回应。
就在此时,一名身穿官服的大臣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微臣以为,与其等待瓦剌来袭,不如先发制人,派遣大军北伐,一举荡平瓦剌,永绝后患!”
此人正是户部侍郎徐仲远,素来以激进著称。
建文帝皱眉道:“徐卿此言虽有道理,但若贸然出兵,恐引起更大的战争。更何况,我大明刚经历一场动荡,国力尚未恢复,此时不宜轻启战端。”
徐仲远却不肯罢休,继续劝谏:“陛下,若不趁现在瓦剌尚未完全准备之时出击,等到他们整军完毕,届时我大明将陷入被动。请陛下三思!”
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意见分歧严重。
就在此时,一道声音忽然响起:“陛下,臣反对北伐。”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朱承志的亲信幕僚、现任兵部侍郎的陈敬之缓步走出,神色坚定。
“陈大人?”建文帝微微一怔。
陈敬之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当前最要紧的不是北伐,而是稳固内部。燕王虽已被囚,但其党羽仍未彻底肃清,若此时贸然出兵,恐怕会有变故。”
建文帝沉思片刻,缓缓点头:“陈卿所言有理。”
徐仲远却冷笑道:“陈大人这是怯战吗?难道要我大明坐等敌人上门?”
陈敬之淡淡一笑:“非也。臣只是认为,真正的战场不在边疆,而在朝堂之上。若不能彻底肃清内患,即便击败瓦剌,也只是短暂的胜利。”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建文帝眼神微动,缓缓道:“陈卿的意思是……朝中有奸细?”
陈敬之轻轻点头:“极有可能。燕王能在京中布置如此多的势力,说明他早有预谋。而今,这些残余势力未必已经清除干净。”
此言一出,满朝震惊。
建文帝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查,彻查到底!”
一场新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而朱承志,此刻正站在雁门关的城楼上,望着远方的天际,心中隐隐有种不安的感觉。
他知道,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