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觉得李豫过于谦虚,“虽然没吃过奶奶做的菜,不过你的菜我吃过,很好吃的。”
她开始解释说,“我开始做菜的时候有一点像我爸,特别容易急躁。后来,到了美国第一年才开始静下心来与灶台和解。那时候,我会琢磨着复刻在江城吃过的面,吃过的菜。”
他关心地问,“为什么那时候开始静心了呢?”
李豫不算内向的人,她大学宿舍与社会学系同学混住,室友四人关系和谐,只是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天南海北的相聚不易。她博士期间与同门更是融洽,冲浪还是师门的一位师姐教的,她们还经常一起徒步。
只是成年人的社交非常注重话题的边界,她们很少会问当时发生过什么事情促使你改变的,或者是诸如为什么会静心这类的话题。当然,她也从未主动问过别人这些私人的话题。比如涉及到傅从玉的私人话题,她犹豫后决定搁置。
当唐宋问起这些话题时,她居然没有感觉被冒犯到,而是不自觉打开话匣子。
她开始慢慢回忆,“我在去美国之前,没有一个人独立生活过。当时你们走后,我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忐忑的。加上刚去的头一个月,口语说得并不好。那时候一下课后就回自己的小房子,不太出去社交。我会一边做些简单的饭菜,一边重复白天所有的社交场景。我心里不停地复盘着如果这一天重来一遍的话,我应该怎样社交,怎样在课堂发言更加完美,怎样与导师沟通更顺畅。
如此默默在心里排练了一个月吧。终于,那一天我笑着与larry打招呼。他也开心笑起来,鼓励我说,李豫你英语很好,不要害怕说出来。
就这样,我在他办公室喝到他冲的意式咖啡。我们在coffeechat时,导师问我的兴趣爱好。我脱口而出,做饭和跑步。他觉得这是超级棒的兴趣,还说改天要尝尝我的手艺。后来我在家里做过很多次意大利面,其实都是练习。”
唐宋以前从不觉得那份意面背后有这么一段心路历程。有关那份番茄欧芹意面的记忆,被他时不时拿出来盘一下,感觉马上盘玩出包浆,对面的姑娘告诉自己这份意面背后还有一段关于勇气的故事。
他不禁感叹,“我那时候能吃到那份意面,不仅仅是意外,而是三年多练习的成果。我真幸运。”
俩人在飘着中雨的假日里,围坐在矮凳上,吃着咸鲜的热羊肉,话着家常。
唐宋想,这场景要比七八月份他在美东早晚安式的单机打卡真实和有趣太多。
他突然更加期待这趟旅途了。仅仅半天的时间,他就了解到她曾经的不安与忐忑,她的自尊与努力,她的家人和她的生活片段。这些犹豫拼图的组成部分,他拿到了,并在心里逐渐拼出一个更加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李豫。
饭后,雨势渐大。饭馆的老板娘说他们预定的民宿路况很好,开车慢些不会有问题。俩人于是决定冒雨启程。
唐宋沿着山路小心驾驶车辆,李豫望着车窗前左右摆动的雨刷器,觉得很有趣。
她问司机,“唐宋,你有没有觉得雨水落在玻璃上的声音很解压?”
司机尽管车子开得小心翼翼,不过他不讨厌雨天,“有。不仅仅雨打玻璃声音,雨刷器刮雨的画面也很解压。这会儿开车走山路还挺舒服的。以前在波士顿,下雨天我喜欢开车漫无目的的闲逛。”
她也有些好奇他生活过八年的城市是什么样子,“波士顿雨水多吗?”
唐宋说,“雨没有雪多。波士顿一年大概有六个月在冬季,一个月是春季,一个月是秋季,剩下月份是夏季。每个季节都很特别,风雪、樱花、秋叶和雨水,四季的风景应有尽有。我们明年可以一起去短期旅游。将来我们也可以申请访问学者,去生活一年两载的。那儿是与江城、湾区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她摇摇头,“短期旅行就算了,还是等以后申请访问学者再去吧。我明年暑假想挑战tmb徒步。”她说完见唐宋带着疑惑的表情,进一步解释说,“tmb是环勃朗峰的缩写。我第一次可能走不完全程,会走半程。”
唐宋有些好奇,“你什么时候有这个想法的?”
李豫继续解惑,“前天晚上在家收拾背包,冒出过念头。中午在餐馆给你讲做饭的往事,让我坚定了这个计划。”
唐宋更加好奇,“为什么?徒步与做饭有什么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