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笑着招呼他们起身,说:“快起来,大郎媳妇这些日子帮着太子妃操持宴会,辛苦了。大郎,你要好生待你媳妇。”
李重福忙应了。韦淇笑说:“别讲这些虚礼,天冷,意思意思就罢了,孩子们都是孝顺的好孩子。”
李显忙道:“是了,是了。”于是,李重润领着弟弟、妹妹和外甥一起给二人拜寿。
杨丽春又要起身张罗,照顾妹妹外甥,韦淇笑说:“不用管他们,你吃你的,自家人热闹一下,不拘虚礼。”
鹿筋煨得烂烂的,入味得很,裹儿吃得头也不抬。宫中饭菜虽好,但这样废功夫的菜,她也不能随便要。
一家子吃罢饭,李显韦淇和裹儿回到丽正殿,其他人各回住处歇着。
杨丽春回到殿内,脱了斗篷,想起刚才看见安乐郡主身上那件金翠辉煌的氅衣,忍不住羡慕说:“早听说天家富贵,七娘身上那件斗篷,我竟不知是何物。”
李重福往榻上一靠,双腿叠在一起翘着,随口道:“你家不过是清寒薄宦之家,哪里见过什么好东西?”
杨丽春扭头冷笑一声,说:“郡王这话说得好没道理?我两位舅舅简在帝心,家中绫罗成堆,婢仆成群,父亲叔伯牧守一方,舅舅们列于朝堂。”杨丽春口中的舅舅就是张易之和张昌宗。
李重福听到杨丽春提到舅舅,嘴角一撇,面露不屑。
杨丽春摆手让人出去,立在屏风前嗤笑:“郡王好大的志气,只可惜不是娘娘养的,只能和我这样的贫民丫头凑在一起。”
李重福见杨丽春说这话时,面有薄怒,更添几分春色,心中欢喜,坐起来笑道:“瞧瞧你又是这个样子,我不过说了一句实话,你就用一堆的话堵我。这个家里,只有你我才是同一颗心,同一条命。”
杨丽春听完笑了,坐在他旁边,道:“大郎,刚才那话虽是实情,但却伤人。武家往前推几十年,还不如我们杨家呢?那些世家哪家不是从薄宦之家走过来的?”
“再者,是殿下和娘娘央着吉相公提的亲,我舅舅再三推辞才允的,又不是巴巴地凑过来的。”杨丽春又补充了一句。
李重福被说得哑口无言,只好连连告罪。
杨丽春伸手戳着李重福的脑门,笑骂:“冤家,要不是我看上了你,谁愿意嫁过来?皇子皇孙虽富贵尊荣,但你瞧瞧他们各个战战兢兢,不如世家公子过得肆意畅快。”
李重福一直被人忽视,忽得了以他为天的王妃,如吃了酒一般志得意满,凡事有了商量的人,也开始为自己的小家打算起来。
上官婉儿呸,你到我后边排队去!
裹儿直到宫门快要关闭才回到大内,换衣服时想起腰间的荷包,打开一看,里面装了一个蜜蜡黄芙蓉石小印并七八颗合浦珍珠。
她想了一下,叫来手巧的小宫女,吩咐说:“你给这几颗珠子打上好看的络子,我有用。”
小宫女忙用帕子接了,问:“郡主,用什么颜色的线?”
裹儿招手让宫女过来,俯耳说了几句,小宫女了然,托了珍珠退下。这是要送几位女史的,故而上了十二分的心思。
次日东方泛白,她穿戴完毕去当值,徽猷殿中却不见圣人,问了宫人,说是圣人还未过来。
不一会儿,“同年”湘灵穿了大毛的鹤氅过来了,见裹儿立在外面,说:“外面天寒地冻,怎么不进去?”
裹儿朝里面努嘴,说:“圣人还没来,我出来看看。你快进去喝杯热茶暖身子。”
积雪尚未融化,天地冻得结实,一片玲珑剔透。湘灵遂拉着裹儿一起进来,说:“外面冷,小心冻病了。”
一进殿内,甜滋滋的暖香扑面而来,湘灵斟了一杯热茶,捧着喝。
湘灵不爱说话,寒暄两句,殿内就安静下来。
裹儿拿起奏疏,翻开一看,惊讶了一声:“怎么还没批?昨天有要紧的事吗?”
湘灵放下茶盏,摇头说:“无甚要紧的事情。昨日天冷路滑,奉宸令和秘书监早早过来接陛下回去。”
裹儿听了,往窗外看天气,天地冷彻,红帐暖香,别说圣人这样的春秋,就是她也是强撑着才起床的。
裹儿于是收拾起奏疏,按照轻重缓急分类,一些问安等细微小事就自己批了,放到一边。湘灵喝毕茶,也开始着手处理。
正忙着,忽然听到外面一阵脚步声,徽猷殿顿时活过来。宫女过来偏殿沏茶端水,又有人叫女史送去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