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便到了端午节,城里张灯结彩,共贺佳节。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这是宋代欧阳修的一首《渔家傲》,用来形容此时光景,最为合适。
邻居赵大娘一早就包了许多粽子,分给景暄和和她手下的四兄弟。阿呆最喜欢吃粽子了,还未到端午,每日的早餐和晚餐便都是粽子了。景暄和被赏赐了一些茶叶和纱罗,浴兰过后,便准备前往宫里赴宴。
“老大好厉害啊,都可以参加宫宴了,看来这次的神鸟夺心案,果然让老大声名鹊起了。”阿呆嘴里含着粽子,竖起大拇指道。
景暄和挑了挑眉,“你慢点吃,仔细别噎着了。俗话说有节便有宴,自古以来,皇上在节日大宴群臣是传统,可是我官位不高,就算去了宴席,也只是参加三等宫宴罢了,说破天只是去凑个人头而已。”
“老大别这么小看自己嘛,万事开头难,能去赴宴就已经是光耀门楣的事情了。过些时日,等老大再破些案子,说不定就能进到一等宴席了,”阿呆咽完了粽子,拿起蒲扇扇了几下,说:“我就很喜欢端午,你看,就数这蒲鞋最为流行,每到端午,顺天府人人一双蒲鞋,真是凉快呢!”
“你就先别想着吃喝玩乐了,我交代你的正事,办完了吗?”景暄和摊开一只手,问道。
阿呆挠了挠脑袋,有些心虚地说:“这些时日风调雨顺,顺天府也没出什么案子,都是些家长里短,偷鸡摸狗的小事,所以阿呆就没有整理卷宗了。”
“我看啊,你就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景暄和打了个哈欠,说。
“老大,你可别冤枉我,我可是一直很关心案子进展的,就拿上次的神鸟夺心案来说,我只知道这件事传到了万岁爷的耳朵里,今上沉吟许久,久久不语,最后为了两国邦交,还是没有大肆宣扬凶手是黛烟公主,而是怪在了周府管家头上。周承恩大人也因管理下人不力被罚了三月俸禄。
那么黛烟公主呢?她最后是被皇上给秘密处决了吗?”阿呆凑近她道。
景暄和:“这件事嘛,就该聋子撞着哑巴。”
阿呆:“啥意思?”
景暄和:“不闻不问啊。”
阿呆:“……”
景暄和整了整衣衫,“时辰不早了,该出门了,否则宫宴迟到了,皇上怪罪下来可怎么办?”
阿呆顺口说道:“没关系,从东华门进去会看到一株老槐树,那处有个小路通向御花园,能够省下不少时间,寻常人用一炷香便可到了。”
景暄和:“你怎么对紫禁城很了解的样子?那可是皇上住的地方呀。”
阿呆神情一凛,乌黑的眼珠宛如一片暗潮汹涌的河,他随即扯开一抹笑说:“只是从一个做侍卫的朋友口中听到的罢了,呵呵,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双手却在袖中默默地握成了拳,指甲几乎掐进了肉里。
景暄和不疑有他,只是慌忙地赶去了府衙门口,等待入宫的轿子。阿呆说轿子一时半会还不会来,先去吃碗馄饨垫肚子吧,毕竟宫宴礼节繁复,等到开席之时,都不知是何时了。
景暄和觉得有理,便随他去了。
这时,有几个农人打扮的人在路边闲谈,其中一人道:“你们听说了吗?京郊有三名妇女都失踪了,听与她们一起的人说,是被一个全身长着红毛,面目可怖,身高八尺有余的野人所掳走了。”
“什么,野人?!不可能吧。”
“哎呀呀,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还以为,野人的传说只是民间忽悠人的把戏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八卦之魂仿佛都熊熊燃烧起来了。
“老大,你觉得他们说的是真的吗?现在这世上居然还有野人的存在?”阿呆瞪大眼睛道。
景暄和只是若有所思地说:“听起来是有些玄乎,如果是真的,可又是一件大案子呐。”
二人正在等馄饨,却闻到远处似乎有异香飘过,景暄和抬头,只见一戴着斗笠的青衣尼姑从他们面前缓缓走过,景暄和不自觉地站起身,阿呆也被她奇异的举动吸引了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