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上午的上座率,一锅豆腐不过片刻的功夫就被村子里的人们抢光了。
周疏宁把豆腐的吃法给大家出了个食谱,什么炒豆腐,炖豆腐,蒸豆腐,豆腐煲汤,油炸豆腐,可以说是一样豆腐,百样吃法。
百姓们面面相觑,纷纷发出了灵魂疑问:“什么是炒豆腐?”
周疏宁这才想起来,古代最初只有蒸煮闷炖,煎炒烹炸要到后期才会出现。
就连他这油炸油豆皮,古人们看着也是新鲜的紧呢。
周疏宁便想着,日后可以开一家食肆,专门做那些好吃又新鲜的菜色。
不过有了他的科普,村民们都开始争先恐后的买豆腐。
大家也没有别的想法,只知道好吃不贵。
一文钱,也就一个包子俩馒头的钱,可以让全家人美美的吃上一顿豆腐。
别的不说,反正周疏宁的周氏豆腐坊,可是在一夜之间传遍了十里八村儿。
而在当天傍晚,大红花婆子和常氏又来到了周疏宁的小院儿。
看来是周珠华回家告了秘,他们才会这么快就找到了他们的新住处。
不过周疏宁也没指望着能保密,早晚也会有这么一遭。
大红花婆子这回带了四个人,抬了满满一箱子的丝绸首饰过来下聘。
进来的时候一行人大张旗鼓诈诈呼呼,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家有人来说亲。
看着屋内的两个人,周疏宁端足了矜持的架子,一脸嫌弃的看着那箱子道:“这不对吧?”
常氏立即道:“窈姐儿你放心,你母亲给你的嫁妆,你上花轿的时候一定让你捧着,风风光光的上轿。”
周疏宁点头:“那便好,记住了,没有我母样的嫁妆,我是万万不可能上花轿的。”
媒婆与常氏见周疏宁收了聘礼,便都高兴了起来。
常氏还拉着周疏宁的手,态度简直是一千八百度的大转变,泪眼婆娑的叮嘱道:“进了张家,可得守好本份,不能辱没了我们周家的门庭。婶子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今后再添个一男半女,也算是有所依傍。”
周疏宁心里冷笑一声,你把我赶出家门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那一百两黄金就算吃到狗肚子里,那狗也得摇着尾巴叫两声。
常氏这个态度,倒也是可以理解的。
好在这俩人并未呆多久,前脚他们刚走了,后脚房东赵大娘便又敲响了门。
周疏宁让微雨把赵大娘迎了进来,便见赵大娘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周疏宁问道:“大娘是有话要对我说?没事,您但讲无妨。”
赵大娘一副为难道:“姑娘是要嫁去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