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了草稿,修改了一下,这才在折子上誊抄工整,转头让高元送去了御书房。
皇帝也没料到九阿哥那么快就想到法子,还特地写了折子让人送过来,颇为认真又郑重。
他打开后一看,很快就笑了起来:“朕看刚才小九的样子,还以为他懒得琢磨,想要直接把人都砍了。没想到前后才多久,就出了这么个好主意。”
在九阿哥走后,皇帝也叫了几个心腹大臣到御书房里商议了很久。
大臣提出几个建议,皇帝都不大满意。
毕竟河道总督这人确实棘手,人不能直接杀,却也不能让他活得太好,还不能叫他没了体面,简直让皇帝为难极了。
有大臣提议把河道总督圈禁在宅子里,吃的用的都跟之前差不多,也就全了他这功臣的体面。
但是皇帝听了不乐意,明明这河道总督不会教儿子,出了这么个祸害,还想圈在宅子里不出去,依旧过着以前的生活,凭什么啊!
见皇帝面色不好,这大臣还补充:可以送河道总督的独生子去矿场挖矿!
又脏又累又苦,到死都不能出来,却也成全了河道总督保住独生子的心愿,独生子也得到惩罚。
可是这个补充的提议仍旧让皇帝不甚满意,只因为河道总督这是用自己的性命来威胁他一样。
明明儿子是主谋,居然用自己的命来作为条件让皇帝屈服,这让皇帝心里老大不痛快了!
当然皇帝对外的表情管理太好,大臣们再是人精也看不出同为人精皇帝对河道总督有一肚子的不满。
皇帝既要面子,又不想屈从河道总督的提议。
然而这些大臣一个都没有察觉他的心思,让皇帝很是苦恼。
他不能开口,又想有人明白。
这不,明白自己的人不就来了?
皇帝心里很高兴,九阿哥简直是自己的嘴替,想说的话几乎都在折子里了:“小九最近确实长大了,办事也更用心了,叫朕心里甚是安慰。”
李德全听皇帝这么夸,就知道九阿哥这折子是写到皇帝的心坎里了,于是笑着附和道:“九阿哥素来聪慧,为皇上分忧,这几天都在国库里点算,却从不喊累,就连户部的尚书大人也对他赞不绝口。”
皇帝正心情好的时候,被李德全这么一附和,就更加高兴了,笑着点头道:“刚才几位大臣都还没回去吧,把他们叫过来重新商议。”
“连小九都能想出这么好的法子来,怎么他们几个年纪大了,脑子却转不过弯来?”
李德全微笑不语,显然几位大臣的建议压根没有说到皇帝心里,叫皇帝十分不快。
幸好有九阿哥这折子来救场,不然这些大臣被皇帝扣在外宫住着,想不出好法子来,估计都不能回家了!
几个大臣刚被皇帝沉着脸撵走,让他们去外宫住着,再好好琢磨。
几人过去后就聚在一起商议,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谁知道前后才没多久,皇帝又叫他们去御书房继续商议,几人一时发愁。
他们要说不出什么办法来,皇帝这次肯定不是沉着脸那么简单了,只怕要吃训斥的。
几人愁眉苦脸去御书房,却见皇帝红光满面,脸上还带着浅笑,一时心下惊异。
他们互相看了一眼,显然有人给皇帝琢磨出好法子,才叫皇帝高兴起来。
果不其然皇帝拿出九阿哥的折子,示意几个大臣轮流看了一番。
张廷玉看过后,忍不住叫好:“这法子真是妙极!九阿哥果真聪慧过人!”
他看完折子,再回想皇帝的态度,立刻咂摸出一点思绪来了。
河道总督的事让皇帝为难,皇帝这是想为难回去了。
可惜在座的臣子都琢磨出皇帝的用意,倒是九阿哥看出来了!
不过九阿哥这建议不像是他自己想的,兴许也是谁告诉他。
不管如何,九阿哥在皇帝面前大大地长脸,只怕日后更要被皇帝重用了!
张廷玉很懂审时度势,见皇帝心情好,自然对九阿哥夸了又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