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杀害第一个女人之前,李怀舟从未想过,自己死水般的人生能在某天掀起滔天巨浪,将整座江城卷入恐慌的漩涡。
他沉闷少语,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旧自建房,找了份便利店店员的工作,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不在意任何人,也不被任何人在意。
起床,上班,下班,睡觉,李怀舟的生活一成不变,为数不多的爱好,是看悬疑小说和制作鸟类标本。
杀人的难度,比做出一个完美的标本简单得多。
犯案是他蓄谋已久的计划,选定第一个凶杀对象,李怀舟只用了一瞬间。
那晚他下定决心拿起刀,在没有监控的老城区四处游荡,命运使然,与一个眼熟的女人擦身而过。
女人去过几次便利店,李怀舟对她有些印象,白净清秀,讲话轻言细语,让人难以想象她发脾气的模样。
之所以选她,是因为彼此撞到肩膀后,对方侧过头来,对他笑着说了声“抱歉”。
李怀舟不恨她,也从未对她滋生或好或坏的情愫,只不过是他想杀人时,这个女人恰巧出现。
而她又笑得那么温和,跟在便利店对他微笑时一样,十分刺眼。
行凶的过程不算复杂,打晕,监禁,最后划破她的脖子。
古怪的是,从开头到结束,李怀舟毫不畏缩或慌乱,反而有种奇异的平静。这样的感觉,与他每天整理货架时如出一辙——机械,冷漠,秩序井然。
他甚至有闲心去想,原来用刀切开人的皮肤,和分解厨房里的鱼肉牛肉没什么不同。
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面对第一个受害者,他偶尔还会流露笨拙,到后来,已像工作时清点商品一样熟稔专注。
李怀舟观察她们或惊恐或悲恸的神色,欣赏她们极度恐惧之下的崩溃,每当听见她们痛哭求饶,他都露出浅笑。
问题来到现在。
第四个凶杀对象,该选谁才好?
江城人心惶惶,夜间独行的女人越来越少,连人迹罕至的城郊,也被安上了比以往多得多的实时监控。
如何不留痕迹地完成下一桩犯罪,是李怀舟必须攻破的困境。
对此,他不着急。
成为震惊全国的连环凶手后,说老实话,李怀舟的日常基本没发生变化——
上班下班,入睡醒来,唯一不同的,是要抽空杀人和处理尸体。
街头的混混们时不时来找他麻烦,这点也没变。
鸡蛋里挑骨头的刻意刁难,正在吃的泡面被打翻,听他们轻蔑地骂“不敢还嘴的孬种”……
他早已习惯这些无意义的欺凌,面对那群色厉内荏的无业游民,一贯选择无视。
正因如此,当姜柔主动搭话安慰,李怀舟真真切切愣了一下。
姜柔是个与他全然相反的人。
性格讨喜,心慈面善,读着市里最好的大学,还有精力和闲钱来参加兴趣班。
如果李怀舟是阴暗的苔,她一定是向阳生长的花,仅仅站在她身边,就能感受到如沐春风的善意。
善意。
李怀舟反复酌量这个词语。
当晚姜柔送他一串丸子,转身道别时,拂过微弱的风。
很冷,莫名地,让李怀舟想起那三个死在他手上的女人——断气后,她们肌肤是同样冰凉的温度。
他猛然有了冲动。
要让姜柔成为第四个吗?
杀死一个他所了解的女人,看她脸上的矜持褪去,由惊愕和畏惧取而代之,一定是充满刺激的全新乐趣。
李怀舟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