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小说网

永久小说网>虚构推理成神的代价 > 清代丨第一节(第2页)

清代丨第一节(第2页)

她据理力争,为受罚的宫女求情;她巧妙周旋,化解同伴间的嫌隙;她用自己的份例,接济更困顿的下人。这份力量,无关乎前世的记忆,是她骨子里带来的光芒。

跨越两千年的时光长河,关于西周宗女姬台与卫国女将卫矢的壮烈故事,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完全不可为人知晓。更别说云娘和阿芥了。苏嫔对此一无所知,她所拥有的,只是案头那本翻得起了毛边的《渌水集》。

苏嫔一直很喜欢宋代诗人江渌水的诗。无关什么前世今生,只是情感上的共鸣。

被困深宫,她就通过江渌水的眼睛去看山川之美,去叹乱世之凄。

当她在四四方方的宫苑里仰望被切割成块的天空时,江渌水笔下的优美诗句便成了她神游天外的翅膀,载着她领略宫墙外的山川壮美。当听闻边境偶有烽烟传报,或是宫墙内又上演着无声的倾轧,江渌水笔下的沉痛诗句,便如重锤敲击着她的心扉,让她感同身受那乱世的悲怆与家国的忧思。

然而,相较于诗作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深沉思想,坊间乃至宫闱之中,流传更广的是关于江渌水美貌的轶闻,以及她与两位丈夫,尤其是与那位山中隐士李玄黓之间捕风捉影的绯闻。

人们津津乐道于她“才女佳人”的身份,热衷于猜测她哪首诗是为谁而作。李玄黓,这位在她诗中或许只是隐士符号的存在,竟被后人仔细研究、评断为“江渌水最爱”。

就连苏嫔自己,也是先听说了江渌水的美貌和李玄黓那“不为人知”的关系,才真正去了解、进而深爱上她的诗的。

她翻阅那些为《渌水集》作注的本子,常常看到令人气闷的评语:

“此诗慷慨激昂,表达了深切的爱国之心,然,某某句亦可能暗寄对李玄黓的幽思?”

“此诗沉郁顿挫,当为感怀国事之作。然,某某句或是对其第二任丈夫(刊印诗集者)的追念?”

甚至有小宫女在廊下闲谈:

“听我娘说,江大才女当年为那李道士写过不少情诗呢!可惜那道士不解风情,白白辜负了美人恩,真真可惜!”

苏嫔无意中听到,不由得抿紧了唇,指尖用力,几乎要将手中的书页捏破。

情诗,美人。这就是世人眼中的江渌水吗?

难道这世道更愿意相信,江渌水更爱一个山中隐士,而非这大好河山,这家国天下?

多么荒谬!多么浅薄!

她并非不通情理。江渌水并非无情的圣人,她诗中自然流淌的细腻情感,或许确实源于某个真实的、年少悸动的瞬间。这悸动可能关于李玄黓,也可能关于其他,甚至可能只是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投射。但!这绝不是她诗魂的全部,更不该成为掩盖她思想光芒的帷幔。

她感到如此气愤。

因为江渌水的思想,才华全都被后人铺天盖地的添油加醋掩埋了。世人似乎更喜欢猜她爱哪个男人,而非真正去读她的诗。

这种被误解、被简化的愤怒,像一颗种子在苏嫔心中生根发芽。她开始在后宫的交往中,有意无意地引入江渌水的诗。这既是她结交性情相投妃嫔的手段,也是她内心深处的私心。

她想让真正的江渌水重见天日。

在赏花宴上,在品茶时,在姐妹们闲谈的间隙,苏嫔会自然而然地吟诵起江渌水的诗句。她刻意避开那些容易被穿凿附会为“情诗”的婉约句子,而是选择那些真正壮怀激烈、掷地有声的家国篇章。

“苏嫔姐姐怎么总爱读这些?”有年轻娇憨的妃子好奇地问,“听着怪沉重的,不如那些写花月风情的诗有趣。”

苏嫔闻言,只是微微一笑,眼神却异常坚定,如同在守护着什么稀世珍宝:

“我只是觉得,这样的诗,这样的胸怀,不该被埋没在那些风花雪月的闲谈里。它们值得被听见。”

她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就是江渌水的转世。她只是被那个同样被困在时代枷锁中、却依然用笔奋力呐喊的灵魂所深深吸引。她本能地,想要去理解她,想要去捍卫那个被世人用轻佻绯闻涂抹得面目全非的、属于诗人江渌水的真实内核。

就像捍卫她自己。

大学士端坐于书斋之中,听着心腹低声禀报后宫近来的闲谈轶事,其中自然少不了苏嫔近频向妃嫔们引荐、诵读江渌水诗句的举动。心腹说完,带着几分讨好,试探着问:

“大人您博古通今,学究天人,依您看,这野史传闻里,江渌水与那山中隐士李玄黓的轶事,到底是真是假?”

热门小说推荐

绝世神医
粉嘟嘟的馒头绝世神医
...
超级吞噬系统
月落歌不落超级吞噬系统
...
从纯阳功开始加点
小黑黑会挥花从纯阳功开始加点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