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小说网

永久小说网>吾弟大秦第一纨绔长安君 > 第154章 我认为不如何(第1页)

第154章 我认为不如何(第1页)

嬴成蟜停顿了一下,神色认真起来,缓缓叙说。“周青臣无论对错,都站在皇兄这一边,你觉得皇兄不知道?那他为什么还要留着周青臣。因为有时候皇兄做的决定在在他人看来是不适宜的。”“比如你去上郡这件事,此事原因你知,我知,皇兄知,群臣不知。改变国策这种大事,还不能对群臣相告。那在群臣看来,此事就是不可理喻,这时候周青臣的作用就出来了。”“虽然他并不知道你要去上郡做什么,但这不妨碍他同意皇兄所说。有了他,皇兄与群臣是不是形成了一个缓冲点?群臣反感情绪是不是转到了周青臣身上?”嬴扶苏瞪大眼睛。这事还可以这么看?这人还可以这么用?“叔父,你怎么知道父皇是这么想的。”“他郡县制把李斯搬出来就是用的这一招,秦孝公把商鞅推出来也是这一招,你们嬴氏一族就喜欢用这招。”“……叔父,你也是嬴氏一族。”前排嬴成蟜教侄子。王座始皇帝下命令。“此事勿要再议,朕意已决。扶苏三日后启程去往上郡,未得诏不得回咸阳。”本来吵闹喧腾的群臣都不再继续往下说。始皇帝下决定的事情,就没必要再说了。“陛下圣明。”山呼海啸般的赞誉响起,其中以儒家那群人喊的最起劲。嬴扶苏成为太子,他们是最开心的,这是儒家崛起之机。待群臣安静下来,始皇帝看了李斯一眼。李斯心领神会,昂首言说。“陛下一统四海,海晏升平。为使天下免受刀兵之祸,臣请收天下铜铁。以铸十二金人立于咸阳宫中,镇大秦万年!”李斯刚说完,王绾立刻随之。“王绾附议。”内史蒙毅随口起身。“蒙毅附议。”始皇帝目光落在治粟内史付子康身上,付子康看了看坐在头排,沉迷于为人师的嬴成蟜。嬴成蟜没反应,没暗示。付子康就低下头,看不见看不见看不见……始皇帝抽动嘴角。“成蟜,你觉得如何。”“什么?”“李斯说,要收天下铜铁以铸十二金人,让天下免受刀兵之祸,镇我大秦万年。”收天下铜铁,铸十二金人,那接下来是不是要聚天下贵族于咸阳了?嬴成蟜摸着下巴开始认真思考。什么免受刀兵之祸,镇大秦万年的,不就是怕六国余孽造反?以目前趋势看,六国畏惧皇兄不敢兴兵作乱。只有让这些贵族都来到咸阳,才可能逼得这些吓破胆的人造反。历史上皇兄这次强迁没出乱子,这收揽铜铁之功可谓是功不可没。但这事能更好让秦国稳定,却不利于发展,没了铜铁之物,割麦子都费劲,百姓生活会受到严重影响。不行,这事不能做。“我认为,不如何。”嬴成蟜一本正经地道。“菜刀,镰刀等工具,都是铜铁所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若是尽收天下铜铁,牺牲民心以维护秦国稳定,无异于饮鸩止渴。”群臣侧目。这番话,实在不像是一个竖子能说得出来的。但几日前在城门前,嬴成蟜暴起杀赵姬贴身侍女,就让群臣大为改观。别的不说,就说那身手。这也就是李信去了陇西。不然当场就得瞪出眼珠子。李信得庆幸他没有和嬴成蟜对上,不然肯定要被锤个半死。是以今日嬴成蟜发言,群臣虽意外,却没有太过意外。到如今,谁还拿嬴成蟜当竖子,谁就是竖子。但嬴成蟜此刻站出来,在群臣心中,其实并不是一个合适时机——长安君不是竖子,但也不太聪明。左丞相李斯,右丞相王绾。两位互不对付的丞相站起来联袂言说,随后又有内史蒙毅站起来附议。这明显是始皇帝事先找这几人开过小会,商量好的。这种情况下,应该审时度势,看看情形再决定说些什么。少说少错,多说多错。在朝堂生存,少说一句话最多也只是失去晋升机会。但要是多说一句话,最严重后果可是有性命之忧。“扶苏附议。”太子嬴扶苏立刻说道。他在旁观了章台宫嬴成蟜和始皇帝论道,今日又被嬴成蟜教育了好些后。对自己这个叔父,嬴扶苏信任度无限拔高,他觉得嬴成蟜治理国家的国策才是正途。还以为太子变了,原来还是老样子,此时怎适合出面?但如此也好,若太子如陛下这般,上位后我等哪有好日子过。群臣默然。起先嬴扶苏只用三字谢太子之位,还让群臣有些诧异,以为嬴扶苏转性了。现在嬴扶苏什么也不说直接为嬴成蟜站台,自动被群臣归到帮亲不帮理一列。儒学博士伏生脸泛激动之色,站起高声言说:“伏生附议!”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这可是长公子成了太子之后第一次发表意见,还是仁政意见,必须赞同。淳于越不在朝堂,伏生自动晋升为儒家领袖。在伏生带领下,一个又一个的儒生长身而立。“臣附议。”“臣也附议。”“臣亦附议。”“……”朝堂上,儒生比例最大。这一下呼啦啦起来一票人,声势很是浩大。群臣有的冷笑,有的撇嘴,有的看热闹。你们儒家是真的不怕死啊,这回莫非要太子血衣闯咸阳殿?真以为帮着推行简体字,你们儒家就受陛下宠信了?淳于越没死这件事,群臣并不知晓。是以在群臣眼中,儒家是刚刚从始皇帝屠刀下活下来。这时候不老老实实眯着,还敢这么跳,他们很难理解儒生脑回路。付子康看看嬴成蟜,发现没有给他明示暗示。于是在始皇帝无语眼神中,付子康继续装死。这都不关我事,我就是一个管账的。始皇帝点嬴成蟜本是想要付子康起身,没寻思嬴成蟜有不同见解。其实这件事付子康起不起身意义不大,始皇帝只是觉得大家开小会,应该整整齐齐,有点强迫症。没想到付子康没叫起来,还让嬴成蟜反对了。虽然驰道不再需要用天下之财,但为维护天下稳定,让各个被封出去的秦臣能更好治理,征调天下贵族也是很有必要。成蟜应是不知道朕接下来要召强迁各地豪绅富户入咸阳,所以才反对。始皇帝心中这么想着,又看了李斯一眼。李斯再次意会,面不改色地刻板道:“臣谏言未毕,铸十二金人后,臣还有一议。咸阳乃秦国都城,乃天下最繁华之地。”“一统六国时,六国贵族不少皆与我大秦行便宜之事。陛下应恩泽各地豪绅,贵族,召其来咸阳定居,共享繁华。”【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换源app,huanyuanapp安装最新版。】这一番话说的阿谀之人周青臣都瞪大眼睛,盯着李斯直呼我辈楷模。群臣就更不用说了,多多少少都有些惊呆。来咸阳共享繁华,这话你是怎么好意思说出口的。整个咸阳满打满算就一个楼台能消费娱乐,拿着钱在咸阳你都买不到酒。咸阳严苛秦律那些贵族能受得了?那不得三天两头就得去服徒刑?这不是恩泽天下,这和逼死人也差不了多少。就这么一个城池,你李斯敢说繁华,真是……我辈楷模!这回都不需要王绾,蒙毅起身附议。刚才还静观事态发展的群臣一个赛一个得争先起身。“尉缭附议!”“冯去疾附议!”“左相所言极是!臣附议!”“姚贾附议!”“……”只说收铜铁,群臣并不知道始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收铜铁,迁贵族。两事凑一起,群臣就懂了。收铜铁,是为了强迁贵族,免得这些贵族狗急跳墙。之所以要先收铜铁,而不是两者并行。是因为这些贵族听到要被强迁,要反了,哪里还会把铜铁交出来。这事对国家稳定有利,对他们这些有封地的秦臣更有利,对那些没有封地的秦臣日后也有利——现在没封地以后还没有了?至于对百姓造成不造成什么影响,无所谓,不重要。不能用菜刀,镰刀,可以用木刀啊,把木头削的锋利些不就好了。镰刀一下割下的麦穗,木刀要三下,那就割三下有什么打紧。反正那些百姓平常也只是种地,无非是多耗费一些时间而已,不叫事。百姓要那么多闲余时间做什么?他们闲着就会胡思乱想,就会寻衅滋事,还是让他们精疲力尽更有利于管理。这次赞成的声音,与儒家门生刚才赞成声音相比。前者是大浪潮,后者是小浪花,殿堂上几乎无人不赞同。等这波赞成过去,始皇帝挥挥手要群臣安静。“成蟜,现在你觉得如何?”“还是不如何。”自赵姬归了咸阳,嬴成蟜就不再故意藏拙。一是因为赌约已破。二是始皇帝如今帝位稳定。当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好些时候,嬴成蟜还是会做竖子。一个百无禁忌的竖子,可比一个言行受限的皇弟自在多了。“说说你的理由。”始皇帝来了兴趣。收铜铁,强迁人。这两个策略同时出来,群臣都看得明明白白。始皇帝可不相信,他这个善于藏拙做竖子的亲弟,看不明白这其中奥妙。:()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