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朝议在大魏是没多少用处的,真正重要的事情,往往在尚书台内部就已经办好了,压根就不需要等到庙堂朝议。
一般来说,庙堂的朝议是要给群臣宣告一些事情。
这次的朝议,便是宣告了散件很重要的事情。
当群臣得知王祥正式成为太常的时候,多少都有些羡慕,却也没有在意,笑着向他点头,表示恭贺。
也就只有一个钟会,脸色非常难看,都没有多看王祥几眼,没有先前的恭敬。
当群臣们得知毌丘俭要当太尉的时候,庙堂里顿时就寂静了下来。
群臣不是傻子,一个比一个要精明,他们哪里不知道司马师的用意?这分明就是要对毌丘俭动手啊。
而对大将军跟毌丘俭之间的矛盾,群臣其实也不是那么的在意,当然,大将军先前给了他们五等爵位,正式承认了他们对土地和人口的私有权,看在这爵位的份上,可以站在大将军这边。
不过,结局到底会是如何呢?
群臣也看不透。
当司马昭最后提议要让王经来担任司隶校尉的时候,群臣都没有多少感觉了,他们还沉浸在毌丘俭的事情里,迟迟走不出来。
可是,王祥此刻却满脸的呆滞,他愣神的看着上方的司马昭。
王经司隶校尉??
此子竟可矣
陛下怎么会知道这个新司隶校尉的人选?
莫非,他在外头的势力已经达到了可以干涉司隶校尉人选的地步了吗?
王祥还在这里胡思乱想,远处的陈骞却是眉头紧锁。
陈骞跟曹髦一样,都认为司马师会在一个月后开始着手对付毌丘俭。
毕竟这战争可不是什么小规模的,要围剿整个淮南,需要各地的配合,这不是说干就能干的。
禀告各地,统筹粮草,确定战略,这都是很有必要的,哪里有说打就打,完全不准备的呢?
司马师的行动打乱了陈骞原先的构想。
陈骞皱起了眉头,他跟王祥不同,他在意的根本就不是这件事能不能成,他在意的是这件事是不是自己完成的。
实际上,陈骞跟钟会有些相似。
钟会在意的不是天下是否兴盛,他在意的是天下是不是被自己治到兴盛的,倘若是别人治理好了,那钟会也是不乐意的。
当然,陈骞比钟会要收敛很多,起码他不敢对着司马昭一顿批。
陈骞知道这提议肯定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稳妥的进行,也一定能成功,但是,若是由群臣来完成,哪还有他什么事呢?
他不但要当一個提出来的大臣,还要去当完成这件事的人。
不行,必须要跟皇帝见一面!
要先告知太后,然后在出兵之前将提议抛出来,迅速完成这件事。
群臣的反应各不相同。
朝议结束,众人分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