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玉与汪浩是同属一批空降到地方的有燕京背景的年轻干部。他与汪浩一样,毫不意外担任了正鼎县委书记。汪、温二人,一南一北。但两个人去的地区,都是经济不发达地区。来了南方的汪浩,或许是被南方蓬勃的市场气息所感染,他在社会经济方面多少有些关注。而去了北方的温玉,也许是受地域的影响,一去之后便很少听闻到关于他的消息。正鼎县也是一个小县。而且是一个正宗的农业县。全县人口不足六十万。温玉去正鼎,并非没有缘由。正鼎背靠太行山。当年,温玉的父亲就在这一带带干革命打天下。他等于是去了父亲的根据地。温玉大学毕业后,也像汪浩一样,并没有去从医。他们都在父辈一手安排下,分别去了他们该去的地方。汪浩去了燕京卫生部门工作,多少还与所学专业沾一点边。温玉去了秦老身边当秘书,据说是他父亲坚决这样安排的。后来得知,秦老是因为身具军方背景,才让温玉的父亲看中,亲自找到秦老,要求把儿子放在秦老身边培养。本来大家都相安无事,各有各的圈子。然而,一场培养接班人的大戏开幕之后,他们的命运便紧密地交集了起来。据说,汪、温二人都是上面挑中的对象,都是被列入培养名单的人。自从两人共同进入培养行列之后,一种无形的竞争态势便在两人之间展开了。汪浩高调,喜欢张扬。他有着一副天生的口才。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能侃侃而谈。而且妙语如珠。而温玉,看起来像个木讷的人。他很少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他的表现,给人一种忠厚老实的感觉。性格决定办事的风格。汪浩一到地方,便大张旗鼓搞红色教育。他大兴土木建设红色纪念广场的事,已经传到了燕京。温玉去了正鼎,就像一颗秤砣掉进了水里一样,丝毫看不到动静。这一动一静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风头上,汪浩明显盖过了温玉。如果说出风头是汪浩的本性,那么,沉稳内敛就是温玉的性格了。汪浩喜交际,善交际。他在燕京的影响力,比温玉要大许多。或许他们天生就是对手,在燕京汪浩的圈子,就将温玉排除在圈子之外。陆天明作为他们的同学,他对两人的了解,比一般人都要深得多。三人当中,陆天明是学习成绩最好,在同学当中威望最高的一个人。可是他的出身,让他在离开校园后,过去的荣光便不复再现。相反,汪、温二人在离开校园后,他们的背景将他们衬托得无比荣耀。有一句话说,英雄不问去处。其实,英雄是有去处的。没有背景的人,像陆天明这样的草根,即便再优秀,也只能望汪、温二人项背。大多数的人,在出生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们的未来。出身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比如,汪浩与温玉,全身都是罩着光环出生的。而陆天明,是嘴里叼着一根草来到这个人世间的。命运在他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将他们的未来锁定在了一个框子里。陆、温两人关系亲密,他们在学校时就走得很近。这让汪浩曾经很嫉妒。他甚至在一些场合公开表示,陆天明把温玉这样的傻子当朋友,是他没有眼光。在汪浩的世界里,温玉就是一个典型的傻子。他看不起温玉,也不愿意与温玉来往。尽管他们都有着燕京子弟的背景,而且他们的父辈也相交甚熟。陆天明在汪浩的印象里的形象就不一样。汪浩能看出来,尽管陆天明出身卑微,但他从不因为出身而感到自卑。他任何时候都是一副不卑不亢的态度,令人自愧不如。当然,人的命运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人通过努力,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正如一句话说,我命由我不由天。陆天明就是这样的人。晚上回到家里,陆天明才给温玉打去电话。电话响了好一会,温玉才接。陆天明第一时间自报家门,“是我,温玉,我是陆天明。”“是天明哥啊。”电话里传来温玉的笑声,“很久没联系了,还好吗?”陆天明道:“还行。”“听说,他在你们山南县搞了一个很大的动静啊。”温玉开玩笑说道:“天明哥,你现在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嘛。”陆天明一下就听出来温玉话里酸溜溜的意思。但是,他没点破温玉。“你呢?怎么样?”陆天明关心地问他。“我还是老样子。”温玉笑呵呵说道:“我这个地方,说句不好听的话,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陆天明道:“大家都差不多。”“你们肯定不一样啊。”温玉严肃说道:“现在的政策,都在往南方倾斜啊。”陆天明道:“我们南方是在试点。”“天明哥,要是没什么大事,我得先挂了。”温玉似乎有些着急地提醒陆天明。,!“你在忙?”“不。我在看球赛。”温玉笑嘻嘻道:“决赛了,不看可惜。”温玉:()官场:救了神秘大佬,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