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小说网

永久小说网>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免费阅读 > 第400章 晋军崛起二合一(第2页)

第400章 晋军崛起二合一(第2页)

方言道:“这个渊源,恐怕要追溯到汪老了。”

焦祖尧、柯云路、郑义等人很是错愕,又是汪老?寻根文学还能跟汪曾其有关?

“其实这个寻根文学,植根于民族地域文化,但一开始并不叫民族文学,或者地域文学。”

方言道:“而是叫民俗风情小说,这个提法,就来自于汪老的《受戒》。”

“慢着,慢着。”

包括焦祖尧在内,桌上的杂志编辑、评论家们放下筷子,不约而同地拿出纸笔,做起笔记。

“汪老师从丛文先生,丛文先生当年就是以批讴歌湘西山民淳朴自然的作品震撼了文坛。”

“所以,在汪老的作品中,也是多写化外之民和乡土风情,包含情淳意朴的韵味,常常可以在这种地域文化的绚丽多彩和文学创作的地域文化特色的深处,洞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多元丰富性……”

“特别是他在《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就提到过。”

“写风俗是为了写人,而只要是华夏人,他就在华夏的文化传统里生存。这种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特殊气质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累积、叠加、交融,影响每一个生活其间的华夏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真正有华夏色采的人物,与华夏的传统文化是不能分开的。”

“可以这么说,汪老跟寻根文学的渊源极深。”

“换一句话讲,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的不是我,而是汪老,他的小说堪称寻根文学的先声。”

“我不过是第一个站出来喊出‘文学寻根’这个概念的作家而已。”

方言左看看,右看看,语气平平。

郑义第一个反应过来,“那也是了不得了!”

“没错没错,谦虚,方老师太谦虚了!”

“你是不知道你这个寻根文学一提出来,在我们晋西文坛造成多大的轰动啊?”

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焦祖尧举起酒盅,边敬酒边说:“方老师,大家伙说得都是真的。”

方言一问才知,伴随着山药蛋派的式微,晋西文坛已经有衰败之相。

就像晋西空有“古建第一大省”的名头,但在世人的眼里一直是“煤都”,如何振兴晋西文学,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一直困扰着这一代的晋军,没想到方老师一声吼,给他们送来了寻根文学。

这下子,晋西文学彻底算是有了新根!

“不瞒你说。”

郑义也举杯敬酒,“没有方老师你,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文学创作的方向,就是在寻根文学问世的那一天,才定了下来,才锚定在了这一片黄土高原之上,写出了《远村》。”

“这篇小说写的可真够大胆。”

朱伟说,比之婚外恋题材还要出格,写得是“拉帮套”这种扭曲的婚俗。

郑义感叹道:“那时候赶上精神污染,差点不出来,好在《当代》的章仲锷编辑念我是一篇寻根小说,虽然没放在头版位置,但是还是表了出来,没成想,就被评上今年的优秀中篇小说奖。”

“这就叫‘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方言和朱伟互看一眼,这次研讨会的名单里无疑要多一个“郑义”。

“来,来,干杯!”

朱伟不禁意会,嚷嚷着和众人喝酒,借着酒劲,向郑义追问最近有没有什么新作。

“有啊,当然有,我正打算写一个几代人打井的乡土故事。”

郑义娓娓道来,说是在黄土高原的老井村里,祖祖辈辈打不出一眼井,为了摆脱村里的困境,就像愚公移山一样,老年人把打井的希望寄托在年青人身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