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李忧看着赵云掀开帐帘走进帐中,抬起眼皮问了一句,后者也是轻飘飘的点了点头,随即便回到了自己应在的座位坐了下来,一时间,帐内的气氛瞬间便低沉了起来,“军师”,犹豫了良久的赵云终于还是没能忍住,弱弱的开口问道,“你说那孟获真的能因为那一番话回头来降吗?”,“七成吧”,李忧皱了皱眉头,也不敢把话说的太满,想了许久,最后还是估算了一个七成,“或许还要再高一点”,诸葛亮斟酌说道,“毕竟这次我可没听见他喊什么,我还有一计可胜尔等!”,“这倒是,不过就算他真喊出来,我也想不出来他还能有什么办法了!”,李忧叹息一声,演义中七擒孟获的剧情由于李忧的有意控制,已经加速到了一个极快的进程,若是孟获到现在还不死心,那即便是李忧也不敢保证接下来的战斗不会让南兵死伤惨重,火烧藤甲兵真的是他和诸葛亮的无奈之举,他已经竭力的在控制南兵死伤的人数了,其实刚才李忧倒是有一句话没有忽悠孟获,那就是相比于曹操和孙权来说,李忧真的已经算得上十分仁慈了!这固然有李忧需要扶持一股本地势力,同时知晓历史进程,明白孟获是一个可用之人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刘备本身就是一个以仁义为本的君主,他们这些做下属的,人自然狠不到哪去,(除了贾诩),现在的益州局势如此混乱,不管是生性多疑的曹操还是唯利是图的孙权,都绝无将南中如此后方的郡县放心的交给孟获,只有李忧知道书上的那句“南人永不复反”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含金量,也只有刘备这样心胸宽广的人会继续放任孟获统治南中一带!换句话说,并不是李忧单方面的想要收服孟获,而是孟获现在也急需一个贤明的君主接纳他,只不过后者身在局中,看不清这利弊关系罢了,“唉!”,李忧叹了口气,无比忧愁的说道,“只希望那孟获快些明白我等苦心吧”,“报!”,正当李忧等人商讨不下时,帐外突然传来一声通禀,只见一名传令士卒匆匆跑进帐中,单膝跪地,拱手说道,“启禀诸位先生!”,“南王孟获去而复返,眼下正在帐外听令!”,“哦?”,李忧一声惊呼,与诸葛亮四目相对,眼中流淌着挥散不去的喜色,“快快请他进来!”,“诺!”,那士卒立刻领命而去,不待多时,只见孟获拎着一小袋干粮,匆匆走近帐中,二话不说便单膝跪地,右手置于左肩,重声说道,“南王孟获,见过诸位将军!”,“南王不必如此!”,李忧连忙起身迎接,伸手便将孟获抬了起来,“他们是将军,我只是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如何担的起一声将军?”,“啊?”,孟获突然有些诧异的向后退了一步,随即不动声色的上下打量了李忧两眼,“那那你岂不是比他们都能打?”,“啊?什么乱七八糟的?”,李忧有些无语的看向孟获,后者憨憨的眼神无比真切的告诉他,他是真的被诸葛亮忽悠傻了,“可是你们中原的书生不是都挺能打吗?”,“呃”,李忧被孟获问的语塞,只能岔开话题说道,“我可能是个例外吧,这不重要,不知南王去而复返,究竟所为何事啊?”,“我”,孟获低下头颅,似乎是在下定决心,过了好一会儿才犹豫着开口道,“孟获三次大败,诸位却三次放我,实在让孟获愧不敢当,其实早在第一次被诸葛将军击溃之时,就已经心服,只是碍于面子不愿承认,今日诸位不但好言相劝、放我归去,还怕我远行路上腹中饥饿,特意给我准备了干粮和水囊,若是如此孟获都不愿心服的话,就算回去,也无颜再见我南中子民了!”,“只是孟获虽然曾经反叛不假,但南中子民只是对我信任,这才与我一同反叛,绝无祸乱之意,还请诸位务必不要牵连他们!”“南王客气了!”,诸葛亮踏上一步,面带笑意的走了过来,“我们本就没有牵连南中百姓的意图,只是如今这天下战乱四起,若是南王执意反叛,势必要被卷入这乱世之中,我等此来,想要收服南王是真,想要保护南中百姓也是真,又如何会加害他们?”,“那就好!”,孟获的脸上露出一丝喜色,其实刚刚他去而复返的路上还在犹豫,他知道自己绝非诸葛亮的对手,同时也早已被诸葛亮的人品和本事所折服,但他毕竟不是形单影只的一个人,他的决定与南中子民的生死甚至都息息相关,一但行差踏错,害的南中万劫不复,这世上可不会有什么后悔药给他吃!不过万幸的是,这一次他赌对了,不管是诸葛亮,还是这个地位隐约在诸葛亮之上的李伯川,似乎都是这乱世中难得的好人,不得不说,其实孟获真的是幸运的,在这个世道中,仍然:()三国:我,神谋鬼算李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