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了。”“什么,你居然卖了?”“姑娘,你这话说的,东西是我自己的,卖不卖还需要经过你的批准吗?”“买东西的人呢?”“为什么要告诉你。”“人长什么样子?往哪里走了?”年轻女子再次询问的时候,直接拿出一万块钱,丢了过去。“这个方向,一直往前走。”顺着摊主手指的方向,年轻女子惊呼一声糟糕,慌忙拥簇着老者离开。她刚刚看上的两件东西,因为拿不准,所以就拍下照片,过去给爷爷看。万万没想到,回来买的时候,第一件短剑已经被买走了,至于另一件,正是买下短剑之人,所走的方向。“等等,刚刚那姑娘问短剑,然后还给了一万块钱,只为打听买下短剑之人的去处?”“着急的脚步,莫不是那短剑,是什么了不得的宝贝?”想到这里,摊主那原本还在为短剑卖了一万块,而兴奋的心情,顿时就沉到了谷底。若真是他所猜测的那样,今天可亏大发了。“那件骨牌呢?”和在短剑的摊位前情况一样,年轻女子来到骨牌的摊位前,是一脸相同的着急。“卖了。”“买家是不是……这样……这样的一个年轻人,这个高,二十来岁的年纪,后背上还背着一个背包?”“对对对,就是他,姑娘你是怎么知道的!”年轻女子听到这里,原本还抱有最后一丝的侥幸心理,顿时就彻底沉到了谷底。不敢再有丝毫耽搁,继续向前追去。终于,在年轻女子的拥簇下,一老一少总算是追上了王小涛的脚步。“小伙子,你刚才买下了一柄短剑,可否拿出来让老头子我瞧瞧?”“对了,还有前面那家摊位上的骨牌,对对对,就是你手里这件。”老者现实询问起了短剑的事情,接着很快又被王小涛手里,还没来得及收起来的骨牌吸引。“能给老头子我瞧瞧吗?”“只是看看。”“当然。”“行吧。”王小涛点点头,也就没有拒绝。几乎是在老者接过骨牌的同时,现场就有人,认出了老者的身份。“您是,杭城的杨老?”老者微微一笑的点了点头:“正是老夫。”“没想到,真的是许老!”许家,不是天都城的大家族,而是来自杭城的超级世界。若要说起晚清民初杭城,名门望族是绕不过的一个话题。对于这段时间杭城的名门望族,民间有“八大姓”“四大家族”之类的说法,流传着种种饱含艳羡钦佩的故事。清朝最后一科举人钟毓龙《说杭州》中曾例举七家:横河桥许家、头发巷丁家、双陈巷高家、状元弄郑家、岳官巷吴家、木场巷叶家、柴木巷万家,皆按这些望族所居街巷而命名。除此,金洞桥徐家、东山弄钟家、元宝街朱家、骆驼桥王家、崔家巷杨家等也曾盛极一时。眼前这位老者,正是横河桥许家的许老爷子,虽然如今已经退出家族企业的管理层,每天就是满世界跑着搞古玩,捡漏玩。可人们提起杭城横河桥许家,首先想起的,还必须是这位老爷子。根据许氏总谱记载,横河桥许家自富春迁至钱塘后,以种茶为业,最鼎盛的时期,是在清末明初,之后虽然逐渐走向了没落,但最终还是重复了昔日的辉煌。从乾隆三年许家立家开始,到光绪二十九年的一百六十五年间,许家一共出过九位进士,二十五位巨人,秀才监生更是不计其数,以至于当时浙省考场,一直流传着“无许不开榜”的说法。由此足见许家在巅峰时期的辉煌!作为曾经横河桥许家的掌舵人,带领许家在新九州成立后,继续延续许家辉煌,并且创造更高辉煌的许老爷子,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圈内有名的收藏大家,不止是在杭城,乃至是在整个九州,甚至是世界收藏圈子里,都有着极高的地位。“小伙子,咱们借一步说话。”认真打量了一番骨牌厚,老者示意的说道。“可以。”王小涛点点头,招呼三女一起。走到一个,不被人群包围的地方时,许四海这才示意的举起手中的骨牌道:“小伙子,这东西多少钱收的?”“一万。”王小涛随口回了一句。嘶!许四海虽然早就猜测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可当真正听到王小涛亲口报出捡漏价的时候,依旧是忍不住,倒抽了口凉气。“这样,我出两万块钱,这东西我收了。”“不卖。”“小伙子,转手就多赚一倍的钱,这可不是谁都能遇到的好事。”“别介,这种好事,还是留给别人吧。”王小涛说着,就要将骨牌拿回来。然而手刚伸出去,许四海就着急的缩了回去。王小涛脸色一沉:“怎么,许老爷子这是想强买强卖不成?”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许四海倒是没说什么,但是年轻女子,已经抢在前面,恼火的道:“怎么说话呢,我爷爷什么身份,岂会强买强卖你的东西?”“那还不把东西还回来!”王小涛懒得废话,指着对方手中拿着自己刚刚捡漏来的骨牌,质问道。“小伙子,这东西呢,我是真心想买,要不这样,我给你十万。”王小涛摇头。“年轻人,不瞒你说,我这人就:()捡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