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等后面殖民地赔给他了,他就得负责维持这两个殖民地的开销。
哪怕有政府的补贴,如果不能及时把投入转化成收益也会很麻烦。
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开始让殖民地赚钱,或者至少让需要花在殖民地上的钱的数量减少。
那么他手上的那些钱虽然在第二批反物质技术专利费以及他的一些技术开始测试并赚钱到手后,已经有了六百多亿。
但放到这两个已经是完全体,同时又已经衰败的吞金巨兽嘴里,连个响声都不一定能听得到。
所以他现在需要在扩建之前就弄好自己的规划,也因此他之前才会提早三天来到这里,并完成了他的计划。
在这个轻工业殖民地上陈明要做的事情很简单。
因为这里的轻工业生产体系没必要改变,这个轻工业殖民地主要的生产设备的类型是塑料制品和部分以塑料为主体材料的日常用品的制造。
而塑料是工业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也是陈明殖民地和半路开拓过去的途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东西。
而辉煌那把开拓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物资,要么是之前从余辉那里带出来的,要么就是靠着他那些赚钱手段一直在收购供养着的。
既然陈明现在即将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业殖民地,那他肯定要把这些一直在收购的材料换成更加便宜的手段来获取。
从更低一级的更加便宜的原材料开始生产自用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降低一些物资方面的成本绝对不是问题。
所以陈明才会优先进行维修,因为原本的那些工业设施也在他需要的计划之内。
这个殖民地的产出陈明自己就能直接内部消化掉。
顺便还能利用一些塑料制品的产业来赚取一些成本回来,顺便还能将那些之后可能会依旧留在星球上的人,安置到这些不算重要的产业之中,完美符合陈明的需求。
不过等他完成了轻工业殖民地的任务,还需要去做的另一个重工业殖民地的任务就完全不一样了。
同一个星系的另一个重工业殖民地位于一颗非宜居星球上。
非宜居星球就意味着维护的成本更加高昂,这也就导致了重工业殖民地的衰败虽然是因为轻工业殖民地上的左径波及过来的原因,但状态反而比宜居殖民地更差。
上面那些重工业的工业设施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存在的人口也比较少。
虽然到时候左径处理起来会方便一点,陈明甚至敢直接自费把重工业殖民地上的所有人口全部迁移到轻工业殖民地上。
然后把重工业殖民地彻底腾空,留给他自己和他手下的余辉来完成整个殖民地的运转。
有余辉管理,陈明相信很多事情都会轻松很多。
但那个重工业殖民地还有其他的问题。
就是它那些原本就存在着的基础的工业设施,它们本身的用途,是生产民用飞船船体。
毕竟不是十四军团一开始就自己建起来的殖民地,而是从这个星区这边拿到的殖民地,这些工业设施多数都是用来帮其他的那些公司生产来赚钱的。
陈明不需要民用飞船船体这种东西,哪怕能改造成制造军用飞船船体的生产线他也觉得没有什么必要。
因为他不需要太多的飞船。
帝国内有一艘星尘级能开,有一支中小规模舰队狩猎海盗赚点平常用的零花钱足够了。
而在帝国外,目前他手上的余辉的舰队数量也已经处于一个饱和的状态。
继续扩编反而会导致各方面的压力增大。
而少量的飞船缺口,与其生产,陈明还不如直接买点材料亲自造呢。
更何况,他将来还会有数量更为庞大的虫族的生物飞船舰队,普通的飞船在陈明眼里已经不算太重要了。
除非像是星尘级或是暴雨级这两种他很喜欢的飞船,那他说不定会多准备点。
但这两种飞船都是属于子科技的飞船,陈明并没有掌握太多的飞船制造技术。
自己通过深度优化后再反向进行研究的事情虽然他一直都有在做,但效率一直不怎么搞,毕竟还有很多其他事情一直牵扯着他的精力。
所以想要批量生产暴雨、星尘这个想法也可以直接过了。
因此,这个重工业殖民地需要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