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从整个星系和临近星系收集含水小行星的场面可是很盛大的。”
气候改造技术。
陈明听说过。
这是一个对非宜居星球,但是有成为宜居星球潜力的星球进行改造的技术。
这个技术的理论提出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实际进行过的改造次数屈指可数。
因为改造星球,尤其是对气候进行改造的实现难度极高,很少有成功的案例。
再加上帝国很久以前就掌握了空间航道技术,并且把帝国扩张到了曾经难以想象的地步,宜居星球本身已经不再稀少。
单纯地改造一颗非宜居星球所带来的价值和需要消耗的成本根本不成正比。
对这种技术的投入一直到开拓时代结束为止都没有什么变化,这个技术也一直没有什么明显的进展,就保持在曾经的程度。
也就只有一些本身就已经高度达的星系有可能会需要将一些非宜居星球改造成宜居星球的必要。
就比如何谷现在说得这个卫星。
这颗星球是卫星这一点,其实也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气候改造的难度。
而这个技术也是相当地有意思,他用得上。
可以找机会去学一手。
就在陈明看到了灵能研究所所在的卫星的同时。
另一颗环绕着本部星球的卫星,刚好正从星球的边缘探了出来。
而这颗刚刚进入陈明眼中的卫星,与他看到的灵能研究所的卫星完全不同。
相比于灵能研究所的卫星,这个卫星的体积更小。
但是它的外围,有两个大小不一的人造环状结构包围着它。
那是两环高度展的轨道工业设施。而在轨道工业设施的环绕之下。
那颗卫星的地表只能看到金属的色泽。
整个星球都已经成为了机械化的一部分。
陈明不清楚是不是整个星球都已经成为了彻底地机械,但或许他之后就会知道了。
因为那颗卫星,是属于舰船研究所的。
舰船研究所本身的职责是对飞船进行设计,那么自然也就会需要对设计出来的飞船进行测试。
那么作为军团研究所的三大巨头之一。
舰船研究所和灵能研究所一样,享有一颗卫星作为研究所基础的资格。
因此这颗卫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舰船研究所的测试场。
舰船研究所本身并不太需要成规模的工业设施,但是有着需要制造原型机,需要高精度的设备的需求。
本身体积就比较小的卫星外围所构建的轨道工业设施刚好可以满足节省成本,同时也不会太过于浪费工业设施的需求。
而这样的一颗机械化的卫星,陈明也是相当感兴趣的。
当然,感兴趣归感兴趣,他现在还有别的事情要做。
穿梭艇继续朝着灵能研究所的卫星飞去。
在经过了空间站的审核批准之后。
陈明得以进入了卫星的大气层,看到了这颗属于灵能研究所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