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
那就是他在盖亚星上建设的几乎可以说是覆盖了一个星球的研究中心不可能只有他自己的项目组。
他必须建设一个脱离了他提供的各种资源也依旧可以运行下去的,充满了学术氛围的科研中心。
为此,在这个科研中心运作起来的早期,他必须要稍微放宽一些条件,招收一些外围的成员来填充这个星球。
为过渡到将来做准备。
所以陈明还在私底下弄着一个科研基金,用于支持一些帝国境内的有潜力独立研究所。
等到科研中心开放,那些被他支持过的研究所都会成为其中的一员。
所以陈明想和帝国签下的协议都是在为了他的这个目的而准备。
无论是梵还是帝国都拿陈明没办法。
因为陈明掌握了真正的最为先进的研究资源。
梵最终也只能签下这个协议,好歹陈明还给了一些优待,至少当研究所只在内部开放的时候最早的一批成员里会有梵研究所的研究员。
至于去了陈明那边能回来多少,那就要看梵研究所和陈明各自的本事了。
反正陈明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屁股坐在帝国的椅子上。
他从来没有独立的想法,因此研究员的来往都只能算是互相跳槽,也不至于扯上什么奇怪的名头。
能不能留下研究员这件事真的就是纯看待遇。
另外在过去的半个月里。
在帝国境内的新开办的位于某个恒星附近的研究空间站上。
噬星体这种生物的研究,和噬星体液这种物质的研究也在正式开展。
对于其他形式的生命体的研究都有了走上一线技术的苗头。
连带着帝国曾经就进行过,但因为技术水平不够研究下去的戴森球计划也被陈明带回来的噬星体部分组织从坟里拉了起来。
噬星体的出现间接地不知道养活了多少研究员。
而除了新的关于噬星体的研究项目刚刚启动之外,之前位面之魇的多个项目也在半个月后都有了初步的进展。
而其中陈明最为关心的当然是灵能护盾的研究进程。
这是一个研究位面之魇如何利用自身灵能构筑在身体附近的被动重力护盾的项目。
重力灵能是独属于位面之魇的,用重力灵能构筑重力护盾也是属于它的能力的一部分。
但只要能研究清楚其中的原理,灵能护盾的理论是可以延伸出去的。
其他的灵能者或是灵能设备也可以构筑出类似的护盾。
陈明之前就觉得虫族舰队需要护盾,在这一次对噬星体的袭击中更加确定了这样的想法。
所以他一直在着重关注这个项目,并且不断地加大对这个项目的投资。
他需要这项技术。
而在陈明投资、帝国支持的这些研究以外。
还有一些陈明自己全面负责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
就是关于拾荒者机器人的哪些项目。
拾荒者身上的纳米机器人在数万年间已经自我迭代更新出了一种数字层面的优化程序。
可以根据自身被使用的情况对自身的功能进行分析和优化,起到近似于陈明的深度维修灵能的效果,不断地调整自身,趋近于自身功能性上的“完美”。
虽然陈明掌握这样灵能,但他清楚他不可能把整个帝国的一切事物都去优化一遍的。
他清楚他的能力有极限,但技术没有。
所以陈明在研究把这种优化程序模板化,模块化,想办法降低它在数学运算上的复杂度,让它适应更加底端的环境,能够应用到更多的环境中。
而非只能应用在纳米机器人上。
他想不断地降低这个程序的使用门槛,最终让这个程序可以深入到无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