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宫偏殿内守着的是淑妃的陪嫁丫鬟,小院铁门紧锁,咯吱打开后,里头传来大皇子的闹声。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辣椒倒吐土豆皮。”装若疯癫。
玉容越发惊奇:“姐姐,这是?”
淑妃解释:“为了避外人耳目,这孩子主动配合,也是为难他了。”
“清儿,是母妃,还有你顾母妃。”
随着淑妃的声音,大皇子安静下来,沉稳走出来。
十一岁年纪,既然颇为从容,眼神中清明睿智。
“儿臣参见顾母妃,母妃。”
玉容惊喜道:“好孩子,地上凉,你身子还虚弱,快些起来。”
大皇子执意磕头。
“听说是顾母妃救了儿臣,儿臣无以为报。”
“起来说话。”玉容越看越惊讶笑道,“姐姐生了一个好儿子。”
淑妃叹息道:“清儿三岁就会背古圣贤的诗文,五岁能作文,只可惜后来……”
“姐姐别伤心。”玉容道,“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早几年晚几年并不要紧。”
大皇子道:“顾母妃说的是。”
淑妃难过道:“皇儿今年十一岁了,可明德宫没有太傅,来来回回只有几本杂书。”
若取孩童启蒙的书回宫,难免泄露消息。
大皇子道:“母妃,不打紧的。等他日儿臣能出院子,儿臣每日读书给母妃听。”
玉容摸着大皇子的头,和蔼道:“好孩子,再有三个月,顾母妃保证你能堂堂正正出去读书,到时候让你父皇请最好的太傅。”
“多谢母妃。”
明德宫一只雀儿直飞上天,清脆鸣叫,让人想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
玉容告辞,信步来到明泰宫探望安嫔。
明泰宫鸡飞狗跳。
安嫔高声骂道:“不争气的东西,几行字背了一整日,后日你父皇考你,我看你怎么过关。”
二皇子低头道:“儿子记不住。”
“记不住就用力记。”安嫔手持鸡毛掸子道,“读一百遍一千遍总能记住。”
二皇子抽抽搭搭哭起来。
素馨在一旁安慰。
其他宫女太监们也不劝,在一旁看热闹。
玉容进殿道:“安妃娘娘,二皇子性子内向,不宜高声打骂。”
好不容易孩子回到身边,一点都不珍惜吗?
安嫔挥动鸡毛掸子,瞪眼道:“孙太傅让他抄写,他磨磨蹭蹭一天,写了三个字。让他读书,书比脸还干净,让人怎能不生气。”
玉容道:“本宫瞧瞧太傅的书目。”
素馨递上长长的单子,玉容道:“小孩子才五岁,这么多书怎么看得完?”
安嫔气道:“看不完也得看。”
二皇子低头小声道:“我看着单子都头晕,更别说整本整本的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