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变化快,他没有不认识爸妈,爸妈却有些不认得小孩子的模样了。
“好不好嘛,你们也在家里养鸡养鸭,像村子里其他人一样,去小庙请符。”
“对对,小庙的符灵!”
“再说,过完年再说……好了,过年不要想这些,瞧瞧爸爸妈妈还带了什么回来,新衣裳哦。”
“好了,别忙活这衣裳了,等傍晚娃娃洗了澡再穿,这会儿穿,外头跑几圈,衣服就埋汰了。快来帮忙,一会儿还要去小庙拜拜,保平安,灵着呢。”
老人催促,还不忘使唤。
“去,拿了箩筐来,我煮了菜搁里头,儿,你力气大,担着扁担去。”
“哎。”
……
新春佳节,家人团圆,最开心的便是那些被留在家里的孩子和老人。
潘垚今天没有出去玩耍,和老仙儿两个在灶膛边忙碌,老仙儿一句小火,灶膛里的火便小,老仙儿一句大火,灶膛里的火便大。
一通忙碌下来,潘垚的控火技术是炉火纯青,老仙儿都比了个大拇指过去,潘垚嘿嘿直乐。
小庙方向时不时的有爆竹声音传来,潘垚被吸引了目光。
就见三三两两便有人家担着扁担过去,在供桌上摆了摆盘子。
三牲五果,清酒香烛。
今年赚钱多的,还会在院子里点根大柱的香条,热热闹闹,香火缭绕中,小庙屋檐处那尊仙人骑凤的玉像都模糊了面容,多了几分缥缈。
“小庙的香火好了许多。”于大仙也走到潘垚旁边,两人一道瞧向小庙方向。
“你们煮好了吗?”周爱红的声音从外头传了过来。
她几步走了过来,瞧了瞧桌上已经做好的菜,嫌老仙儿磨蹭。
她都忙完家里的活了,他这还没煮好,要知道,她在家里可不是只拜一处,今天得祭天地,拜祖宗,还有地主财神。
“我来我来。”周爱红性子利索,接过了切切细细的活,一边做,一边还传授自己的经验,“别炒一碗准备一碗材料,材料要早点备好,然后就只要煮。”
潘垚和于大仙受教地点头。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潘垚吹捧了两句。
周爱红嗔笑。
她一边忙,一边和两人唠嗑。
于大仙想着这两天回村的青壮,芭蕉村都热闹了许多,顺道便问周爱红。
“梅子和有才也回来了吧。”
“没呢,”周爱红手中的勺子不停,“托人寄了信,说今年不回来过年。”
“不回来?”于大仙诧异。
“是啊,”想着老姐妹,周爱红还叹了口气,“回来一趟不容易,路费也贵,估计是想再多赚赚,也少花点钱。”
于大仙摇了摇头,这过年的不回家,攒再多钱又有什么意思。
“别的没什么,就是孩子得伤心了,盼了一年,中秋没回来,想着过年回来,哪想到,夫妻俩过年也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