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小说网

永久小说网>买活TXT > 950960(第4页)

950960(第4页)

返潮也算是南方房屋的一痛了,到了黄梅天时节,墙壁渗水,让北方人以为房屋漏水的都有,拿抹布去揩拭的话,整个房间揩一遍,甚至能拧出半桶水来。所以说,也别怨怪二楼的房屋逼仄昏暗,一楼的潮气返着也很容易得风湿,很多南方百姓老了以后腿脚不便,多少都和沾染潮气有关。这也是南方瘴疠一说的来源。曹如和信王也认可王肖乾的观点:楼层越高就越值钱,这批房屋极可能将是整个新京房价最高的区域之一!

这么昂贵的房子,而且供给又这样的多,那么,老城区的小院子必然会面临跌价,虽说这点损失能承担得起,大多数人购房也不是为了出售,多是为了自住,但王肖乾没能考察到这一片,在商言商,也自然会感到失策,当下便自怨自艾地复盘了起来,“虽说当时道路还没修通,但听说造了小楼房,怎都该来看一眼的——当时真以为只是两层小楼,那就只是还好而已,觉得买在车站边上不免过于嘈杂污糟……”

这也是实在的考虑,买地的小楼,多指的是二层的竹筋混凝土楼房,这种楼房的确是不稀奇了,老城区小院自己也能改造,还带了个院子呢,自然是更佳的选择。至于关口车站边的住处,人行马住的,的确也不如城里清洁,每天光是货车通行时激起的道路尘灰也好,马粪也罢,那股子味儿多少都是困扰。要说现在,这些困扰是否还在……就目前来看也还是有的,可……可这是四层楼房和双向十六车道啊!光是这一条优点,不就盖过了所有缺陷吗?!难道你就不想站在四楼窗前,俯瞰着脚下马车来来去去,行人如织,真真正正‘车水马龙’的盛景了吗?!太和殿虽然比四楼要高些,可人也不能轻易上到房顶去啊!人达不到那个高度,只是建筑达到,又有什么用呢?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四楼虽然摘不了星辰,但夜里若能在楼顶的天台赏月,想必又是一种感觉了!”

“这瞧着当真是,当真是……”

除却三人之外,关口处陆陆续续,更多的游客也是一脸震惊地在出口这里站住了脚,张大了嘴巴,杂乱而贫乏地表达着内心深处的震撼,他们比信王还要更低了一档,便连分析都没有,只是翻来覆去地说着内心深处最直接的想法,“看着太怪了!却移不开眼!”

“买地的城原来是这般吗!这瞧着——都不像是人间的东西啊!”

“怕是仙界也莫过于此了——啊!那是什么!”

远远驶来的蒸汽拖拉机,又吓住了一帮人,这个庞然大物缓缓地从远处靠近,背后的拖斗里装满了木箱——这居然是运货的!众人屏住呼吸,敬畏地目送这个又高又长,犹如大象勾着鼻子连环行走的大家伙从视线中缓缓消失,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淅淅沥沥的水声,又弥漫出了一股骚气,当下纷纷回头望去,却是一个肤色偏深,大概是南洋一带来的番人昆仑奴——虽然肤色发黑的,在华夏都会被叫做昆仑奴,但人种来源其实是分了两种的,于买活军崛起以前,来到华夏的其实多是南洋贩来的土著奴隶,肤色发黑、身材矮小,但眉目和华夏人还算相似,这个或许是从占婆港北上,来参加定都大典的土著王子,见到蒸汽拖拉机这样前所未见的庞然大物,实在是吓得没魂了,方才如此不堪!

“哦哟哟!折腾清洁工了!”

“快回澡堂去洗洗换衣服!”

人群当下就是一阵骚动,自然有同行人立刻为他张罗起来,这昆仑人却是已经吓得眉目痴呆,讷讷不能成语了,人群外围又有不少人被他激动,赶忙跪下来虔诚参拜拖拉机。这一拜又发现不同,用生涩汉语问起了道路用料,“水泥……更深……”

“哦,这个是沥青路面,比水泥还要更胜一筹,否则蒸汽拖拉机开过去,水泥路或许会开裂的……”

沥青路面,这东西云县也有,曾作为实验性的路材铺设过,所以并不能引起信王等人的惊诧,只是让他们心中更加感慨买地进步的迅速:冶金无疑是进步了,钢筋都能造出来了。沥青,这个是石油的副产品,它从实验都短途铺装,被应用到港口海关这里,就算不是铺满全城,毫无疑问也是极大进步的表现——石油化工业也又进步了啊!买地的科学应用,简直不是用年来算,而是用几个月来算的,每过几个月,就感觉他们能拿出一些新产品来,从实验到实装,从实装到普及,一方面,他们在民生治理上的人才似乎是一直短缺的,但另一方面他们在工业理科上的人才似乎又相当的充裕,以至于产品线上,全面开花,技术的进步,哪怕是观众都顾此失彼,惊叹不过来了!

全面教育的威力就这么大吗……

饶是眼见了多少证据,信王仍然每每忍不住这样惊叹,他有点儿酸溜溜的说不出的感觉,也不知道是因为教育的好处之巨大,还是因为它的推行之困难,敏地的特科开了也有些年了,下沉到州县去开扫盲班也不是一天两天,可筛选出的理工人才,距离发挥作用,提升敏地的工业能力好像仍有漫漫长路要走,真不知道和买地这里,差的到底是什么——有差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更可怕的是,你知道差了点什么,却不知道还差多少,差的是什么!

“哥儿,前方似乎有个报刊亭,以车站街景作为招徕,印了彩画的笺子发卖,可要过去看看?”

作为敏朝藩王,当此情景没有一丝感慨也是不可能的,但信王毕竟自小南下,屈指算来在南边也住了十多年了,要说多么心挂故国这也是不可能的,一时间的百转千回,也因曹如一句话而立刻中断了,“接我们的车还没来么?走,那就先看看去!”

出了关口,前方走一段路便是一个弯道,弯道进去明显是存车场,同时还有站台,两侧的出入口不断有马车进进出出,包括众人听到的吆喝声,也都是车站里通过喇叭传出来的,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进存车场坐车进城,也有一个指示牌,指引着旅人去私家马车场找自己的马车,在弯道和主干道之间也是一溜的小屋子,都竖了招牌,有住宿接待的,有卖书刊杂志、彩画笺子甚至是《新京公共马车线路图》、《新京地图》的,自然也有卖煮玉米茶叶蛋乃至馒头包子的。

所有店铺无一例外都提供行李寄存服务,有不少客人在里头进进出出,显得人头攒动,还有更士抱着手站在街道上,眼神锐利地扫视着众人。除了极为宽大的马路,以及马路两侧连绵的高楼之外,这些细节和云县车站的出入也不大,而曹如所说的彩画笺子,也是买地这里随着邮政兴发出来的新东西——设计得和门贴倒是很像的,有时候是一张对开的洒金硬纸,上头裱糊了彩画,多是本地的风景名胜。

譬如武林的彩画笺子,就有三潭印月、雷峰夕照等闻名遐迩的十景,不知谁那样有办法,请人用仙手机拍摄下来,又搞到印场去,弄成了彩印版画,瞧着惟妙惟肖,就和从做工很好的画册上裁下来的一样,旅客买上一张,拿到邮局去,寄送回家里,或者付款请邮局盖上邮戳后,自己亲自带回家中去珍藏,也都是有的——主要这东西轻薄,被弄丢的概率也是有的,倘若旅途遥远,还真没那么放心,如果有人真的是寄回家里去,沿路的邮戳都在彩画笺子背面印着的,那么,价值又要更胜一筹,一张20元的笺子,经过长途邮寄且品相还完好的话,在藏家手里轻易可以卖到数百元,倘若寄去的是什么苦叶岛、满者伯夷这些邮政所能到达的最偏远地方,那上千元都不是不可能!

信王等人虽然不至于设法制造这样的珍奇画笺去牟利,但兴趣所致,走到哪里,大量买一些画面不同的彩画笺子来收集也逐渐养成了习惯,自从有这东西开始,他就定期给皇帝寄去一些,这一次来到羊城港,就算曹如不说,有机会也要大量收集的,当下带着两个随从,兴冲冲地走到那书店里,和伙计招呼了一声,便到彩画笺子的柜台那里端详起来,他精神也是一振:果然,这里有高处俯瞰的车站街全景!

看角度,应该就是在车站边上这栋楼顶拍的,只见一条长街往远处延伸而去,横着的则是靠港口的马路,外侧是没有建筑的,只有隐隐约约的乱石滩和防波堤,内侧便是连绵的四层高楼,从这里便可以清晰地看出,这高楼并非是两层小楼常见的单薄板楼形式,反而像是四面板楼合在一起,圈出了一个中庭,形成了一个个高大的四方体。

如此一个个‘四合院’之外,则是另一条街道,整体街道全都是一样高度,几乎一样的制式,只有窗户的距离不同,暗示着每栋楼的内部布局其实并不一样,这些整体建筑就像是斜着摆放的方块,最终汇聚到了远处的路口,在那里和其他的马路汇成了一个星星的六角路口,每个星星的尖角都对应着一条道路,而其中最为粗壮的主角,便是这条双向十六车道的主干道,整个画面充满了极其和谐而又富于玄妙的几何学美感,就连对建筑兴趣普通的信王,都不由为之痴迷,翻来覆去地看了许多遍,这才喃喃地道,“这必定是德扎尔格的手笔……这种几何图形感……这种巧夺天工却又辉煌大气的感觉……”

“老板!”

他抬起头急切地招呼,“这张彩画笺,有多少我都要了!还有其他什么和新京城建有关的书籍画册没有?都给我来上三份!我要寄给我兄长——他素来痴迷建筑,如今又不愁没事做了——这些画册,他一定发狂了的喜欢!”

第955章佘四明打孔读卡机

“今咸阳灾民聚集已然上千,又有数千鞑靼经延绥边市内附,据言今春所部雨水亦极稀,大旱已成定局,持有边市派发证明公文,恳求借道东行,愿往奴儿干都司放牧渔猎,现请部批,拨赈灾粮款,以赈济价售于林丹汗部,并请开禁接洽,令陕南灾民可南下就食……今年陕南这是第三次行文了,那处的气候如此不佳?”

京城,昆明湖畔,新建成雏形的海清河晏园之中,属于外朝官的六部值房内,户部郎中章敏学略略皱了皱眉头,起身招来了一个小书吏,“你回城一趟,去锦衣卫打声招呼,把陕西方向的各种报纸,从去年冬天至今的都取来,把那提到气候的新闻,抄写个大概,标明出处了,给我写一份节略——抓紧些,下午能给我么,这是一份赈灾要紧公文,不能过夜,下值前要从我们值房发出去的!”

自古以来,任何公文到了中枢,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是先压个三五天再处理,除非是十万火急,粘满了鸡毛的军情急报,否则压根就谈不上什么公文不过夜,只看章敏学这风风火火的劲儿,便知道他必定是特科出身,连带着他招来的那书吏也是一样,闻言立刻就点头说道,“若是京城的报纸,小的也不敢夸下海口,这关陕道每月送来的报纸不过是三十多份,郎中放心,小的取到报纸,多半个时辰便能把节略写出来!”

章敏学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倒不担心这书吏在锦衣卫那里吃个闭门羹——锦衣卫这里,如今充斥的全都是特科人才,反而是正经进士犹如凤毛麟角,根本就站不住脚,也因此锦衣卫是如今朝廷上下效率最高的衙门,根本不会出现无人值守的事情,甚至于说那里是十二个时辰都有人值守的,六部不管什么时候过去,都有干吏值班,为其余衙门加班时查找资料,对接办事提供了极坚实的基础,倒搞得六部这里,特科官吏加班成了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整个六部的运转效率也都上升了不少,再没有从前那老牛拉破车,晃晃悠悠的慢动作了。

“那就快去吧,这会儿正一刻,快点儿还能赶上六部进城的班车。”

从京城西郊的昆明湖到城中的锦衣卫档案司,大概有十几里路,不管是骑马、骑自行车,来回加在一起一个多时辰是要的,而且,这就要求所有在海清河晏园值班的吏目拥有自己的坐骑,相对于京城的物价和房价来说,这要求是有些强人所难的,且倘若骑马,那还要准备大量马厩,着实麻烦,因此海清河晏园这里,是效仿买地设了定点往返城中的所谓‘班车’。

虽然上下值的时候,人满为患往往要大排长龙,大多数人还是选择自行解决,雇了海清河晏园门口的马夫车夫通勤往返,但当值时间,马车就空了,来回坐的大多都是进城送信的信使——这已经算是极为方便的了,可很多吏目却还觉得有点不足,都是半开玩笑道,“如今买地的不少话本,都说,只要仙器布置得当,那两部仙手机之间,可以随时随地互传消息,甚至连公文都可以通过仙手机,在意念中传递,什么时候这仙器倘若能在买地自产,又被我们买些回来,也就不用这样一遍遍的跑了!”

当然了,这也就是说说而已,其实有了买活军之后,很多吏目已经是感觉到自己办公已经方便了很多了,且不说这新发明的四轮马车、水泥路什么的,铺平了海清河晏园到京城的通勤道路,就说这报纸吧,事实上对于各部的办公都是非常便利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打通了从地方到中央那堵塞的言路。

这也是大家逐渐发现的道理:报纸只有一份的时候,感觉还不明显,但自从买活周报大行其道,敏朝为了抵御,也出了国朝旬报之后,各地的小报也跟着应运而生,成为了中枢了解地方情报的一大来源。如今面对底下的奏报,部院官员想要查证,不再是和从前一样毫无办法,只消翻看一下报纸,便多少有点信息来参考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