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当这黑粉是什么香料,配着茶吃的,没想到居然自己就是一味饮子!”
“真是一种特异的浓香!”
这一壶的容量有限,大概也就是两三个人喝的,想款待更多人也是做不到,早有那好事的食客,学着自己也泡了起来,不多时一瓶咖啡粉就都用完了,侍者忙取来新瓶子,还有些人,别出心裁,不加豆蔻粉和白糖,要来热水,直接把那粉冲进去,过一会尝了尝,眉眼立刻皱起来,一言难尽地道,“好苦!刷锅水似的!”
这么做法,当然也没有香气,旁人都道,“那这肯定是你没有得法!”倒不曾因此减损了对这饮子的印象,都纷纷赞道,“果然有一种特别的香味!”
有了香气,这就是受人欢迎的饮子了,不少人都对咖啡两个字上了心,认为就算不喝,也可以作为焚烧的香料——香料这东西就是如此,可以饮用也可以烧用,也可以浸油来抹身子,作为香露的一种。豆蔻、花椒、艾草、佩兰等等,都是例子。那两个大食使臣,见到自己的饮子被人称赞,也是面有得色,他们的汉话都说得很好,于是放大声音,对大家介绍起烹煮的要点来,“煮沸了以后,暂且移开,稍微凉下一点以后,再煮沸一次,这样煮沸三次,风味最浓郁,表面的泡沫和油脂,散发芳香。这时候如果有那加了糖的醍醐奶,风味会更加的好。”
说到这里,他左顾右盼,显然想在调味料中寻找他说的这种冷僻的奶制品,但却无功而返,羊城港这里是没有多少奶制品供应的,于是只好示意大家用糖稀来代替,把那杯散发浓烈香味,褐红色泛着泡沫的小杯饮料中,再加了一匙糖稀,搅拌后递给皇帝,请他品尝。周围的食客,全都念念有词,加以效仿,按照他所说的,先仔细嗅闻咖啡的香气,再缓缓品一小口,大家喝了,都是挤眉弄眼,惊道,“好辣!”
的确,这饮料味道浓郁,可以说是酸甜苦辣俱全,先是一股浓郁的苦味,随后便是豆蔻的香辣,接着,糖稀的甜味开始泛起,萦绕口腔的后味却又有一股芬芳的果木香气,以及淡淡的酸香,和普通饮子相比,口味要复杂得多。就犹如浓茶一样,不是可以大口饮用的东西,喝下去之后,浑身一颤,有些人身体有些微不适,昏昏沉沉的,喝了之后立刻就警醒起来,好像浑身毛孔收敛,把一股子暑气全都给排出去了。
要说单纯的甜味,那和糖水无异了,华夏的食客不是不能接受苦饮子,譬如凉茶就是好例子,常饮的茶叶茶,入口也是发苦,因此他们对这‘咖啡’,品尝后并不失望,反而相当的好奇它的效用——所有的饮子都不是单纯的甜水儿,必然都有自己的功用,这也是华夏根深蒂固的印象了,哪怕就是黑米、黑芝麻、黑豆磨成的五黑饮,都要给它安上一个生发的功用,更何况这种异域的饮子呢?
“这可是上好的饮料,能让人精神百倍、烦恼全消,提神的作用非常好,而且可以消暑,我们居住的地方,夏日炎炎,我们往往饮用它来排汗避暑,可以说是包治百病,吃多了喝它、受寒了喝它,我们认为这是诸多饮料中最值得推荐的一种。苏丹的宫殿,一天都离不开它。离开故乡时我们带上了大量的咖啡,但是,这东西在大食之外的地方,没有什么名气,没想到买活军还为了我们专门准备了这种家乡的饮料!”
大食使臣容光焕发,向大家介绍和鼓吹着这种新饮子,看得出来,他们的确对买活军的细心款待极为感激,整个自助餐厅中,越来越多的食客也都好奇地看了过来,低声询问着他们的来历,很显然,对大食国感到了相当的好奇。其余使臣互相一看,面上都有些异色:很明显,大食使臣出的这个风头,让他们多少有点儿酸涩,认为他们在外弘扬了国威,为自己的国家增光添彩了起来。
“要这样说的话,我们也要感谢买活军为我们洋番准备了面包!”
餐厅一角,已经有人不甘示弱地向大家介绍起了主食档口的面包吃法,“大家请来品尝一番,这些面包,在我们祖国可是国王的食品,甚至就连国王也很难吃到这样上好的白面包,如果大家拿了两片白面包,再取一份汤羹档口的海鲜清汤……”
好好的自助餐会,倒成了洋番介绍自家特产的所在了,皇帝见众人这里看那里看,头转来转去,应接不暇的样子,也是忍俊不禁。低声对信王道,“虽然这咖啡是第一次喝,但,这两个大食使臣估计是自作多情了。”
“兄长,这是从何说起?”
以皇帝的视野高度,对于一些使臣吏目的小心思,可谓是洞若观火,再加上他对于世界地理的掌握,起码在眼下这个自助餐厅中是数一数二的,因此,要猜到使臣的意图并不难:这两个大食使臣,请他喝咖啡固然有感谢结交的意思,但要说不想借机宣传这种饮子,那就是假话了。
这里的利益链条再明显不过,因为皇帝记得很清楚,地理课本中提到过,咖啡树是非洲的重要特产,“大食地处要冲,自古以来就是连接非洲和我华夏疆域的走廊,他们自然是有稳定的咖啡货源。不论他们在欧罗巴洋番面前推崇这样的饮品,还是在我华夏宣扬咖啡的好处,试图引起流行,自然都是为了增加贸易,不说是把持这门买卖,至少大食商人在咖啡贸易中自认为是很有优势的。”
“这国宾馆的自助餐厅,全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又恰好有咖啡粉供应,他们抓住机会进行宣扬,这是他们胆大可取的地方,不过,要说一心为公么……呵呵,如果我没有猜错,这两个使臣,要么是家人经商,或者在咖啡生意中持有股份。”
信王早已不是从前的惨绿少年,一心求全,在南方主持使团工作多年,在名利繁华中不知打了多少个滚,理解兄长的说法毫无问题,他点了点头,“虽有私心,也算是能吏了。但为何兄长认为他们是自作多情呢?难道这咖啡粉,不是为了有饮用咖啡习惯的大食使臣特意准备的非洲特产么?买地的商船,从非洲带回来一些咖啡,因无人饮用,随手供应过来,也不是说不通。”
“这怎么可能?”
皇帝这会儿还真有点精神百倍、烦恼全消的感觉,他又啜了一口咖啡,咂嘴感慨了一句,“这东西喝着比浓茶还上劲似的!”
这才哈哈一笑,点破道,“据我所知,买地在南洋就有两个种植园,专门种植咖啡树,还有新世界来的一种叫做可可的可可树,现在都刚进入丰产期,正可以对外大量供应种苗。这种东西,根本不需要大食人从非洲贩来,作为名贵饮料出售,看买地的意思,早已有了自产的条件,就看是否流行而已,那大食使臣不知道这点,大作广告,恐怕还是帮买地的衙门,省却了不少的功夫呢!”
“还有此事?!”
皇帝的消息渠道,自然要比信王广泛,信王对买地的农事,了解得就远不如兄长这般仔细,闻言不禁一惊,忙道,“难怪兄长对咖啡这个词儿,并未流露丝毫讶色,不过,既然咖啡粉在此处有供,那不知道可可粉——”
“咖啡粉、可可粉,的确都曾品尝过,可可饮子,效用和咖啡其实是一般的,都是一种化学物质在发挥作用。”皇帝也和信王一起,游目四顾寻找可可粉的踪迹,口中道,“都是谢向上送给我的样品,不过,他煮咖啡饮的方法,和这个大食人不同,当时还教我好几种喝法……”
说到这里,不知是否受到咖啡效力的影响,也是兴致极浓,起身笑道,“我去问问伙计,有没有鞑靼的浓牛奶供应,若有的话,就给你尝尝咖啡的另一种做法!”
第994章咖啡的流行与博览会
“哎呀呀,这东西可当真是上头!”
“正是了,真不比浓茶差多少,这会儿我的心突突地跳呢!才是小半杯,便和有了酒一般,我可不敢再喝了!”
“这可的确是好物,虽然入口五味俱全,不是一味清甜,但这会儿我心头欢快得紧,胸中块垒也为之一消——哈哈,竟仿佛现在就能到毬场上去大杀四方一般!有点儿像是嚼了槟榔!”
“可别提槟榔了!这东西好就好在一点——又能提神,而且在衙门看来似乎也不是禁品。”
“是是,哎,既然这大食使臣说是他们的特产,不知道有没有随船带一些来贩卖呢,我们不妨问问,倘若价格还好,买上几匣子,用来待客,或者自存着以备不时之需,也是好的。”
这大食的使臣,此策果然奏效了,在皇帝去要浓牛奶的当口,大多人都煮得了咖啡,喝了起来,虽然由于手上分寸不同,香料味道或浓或淡,这咖啡口味不一,并非人人都能欣赏,但它的功效,却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许,甚至很多人都因为想要购买,前来和使臣攀谈,使得他们一时大受欢迎起来。让餐厅内的氛围更加融洽,倒不像是大家都分头吃饭的食堂,有点儿团拜会的意思了。不论身份为何,彼此都互相交谈起来,也是取长补短,有不解的各自坦然相问,譬如有些明显是北方来的外地人,便不解为什么这槟榔竟是禁品,问道,“只听说这买地是不喜烟草、酒品的,没想到连槟榔都禁,这东西和豆蔻一样,不都是发汗的么?怎么这里又有豆蔻粉,却又禁了槟榔?”
这里头的缘由,就是南洋来的国王、使臣都可以解答了,南北方的槟榔,就食用办法来说,不算是一种东西,北方的槟榔,很少有生吃,都是熟制过的,有蜜蒸、盐腌、糊炒、碾碎调味等等,总的说来,的确和豆蔻一样,作为一种醒酒提神的药材,而被富裕人家常备,但很少有南方的荖叶卷槟榔这样的吃法。
这种吃法,吐出来的唾沫和血一样,非常不雅观,而且败坏牙齿,又容易上瘾,有些人一天只要醒着,嘴里就是不停,吃久了以后嘴巴都张不开,年纪轻轻便会口舌生疮,不能进食而死。所以,从闽南开始,直到南洋满者伯夷,凡是有这种饮食习惯的地方,买活军都大肆宣扬槟榔的害处,因此,槟榔和烟草、酒精一样,在买地都是上不得台盘的东西。
当然,酒这东西,私下在家偷偷喝点,也没有人说什么,唯有烟草的味道、槟榔的唾沫唇齿,这些是难以遮掩的,所以买地的上层人物,全都不敢沾染。所以,酒类贸易在买地还算是维持了规模,但槟榔树在买地是很少有人特意去种了,这东西如今只是作为药材而销售生产,或者卖一些到北边去。这些北方的客人,本身没有嗜吃槟榔的习惯,自然不会留意到南方的这桩事体了。
“这样看,买地这里,对于一些能上瘾的东西,管得的确还是蛮严!”
他们也不由得惊叹了起来,认为在买地的生活是拘束重重的,也理解了这些南方商人对于咖啡的重视——凡是能上瘾的东西,就没有不好卖,不好流传的,就譬如说烟草吧,在华夏传开也就是这么几十年间的事情,但流传的速度,说得难听些,比买活军的扫盲班和牛痘还要更快呢,北方有些封闭的村落,压根都不知道牛痘是什么的,就是遭灾了都不知道可以上报官府,组织迁徙的那种,过上几年再去造访,您猜怎么着?屋前屋后也种起一些烟草,嘴里都叼起烟斗来啦!
吸一点烟草,可以解乏生津,对于劳苦人家来说,就犹如一味药一样,这样的东西,买地却偏偏一定说对健康有害,甚至于几乎凡是上瘾品,都会被如此警告,这就让很多人甚至都生出了一种感觉,那就是‘凡是会引起愉悦,或者无需自己的调动,就能让人兴奋的东西,都是对身体不好’,让人感觉买地的风气是颇为清苦自制的,就犹如知识教一样,推崇自我折磨的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