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关于一位女教师的回忆录节选:
>“我记得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
>“即使他们被迫离开学校,即使他们后来消失在名单中。”
>
>“我教他们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内容,还有那些被掩埋的真相。”
>
>“有一次,有个孩子问我:‘老师,如果没人记得过去,未来会不会也被欺骗?’”
>
>“我当时没回答,因为我也不知道答案。”
>
>“但现在我想告诉他:‘不会。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就不会被完全抹去。’”
春棠合上笔记本,望向窗外。夜色深沉,远处传来寺庙的钟声,悠长而深远。
她忽然想起多年以前,自己第一次写下那段文字时的心境。那时她并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也不确定是否真的有人会读到她的故事。可如今,她看到了无数个“她”,在不同的角落,用自己的方式延续这段记忆。
她起身走到桌前,提笔写下新的一段:
>“我们不是为了改变世界才写作。”
>
>“我们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
>“我们不是英雄,但我们愿意记住。”
>
>“哪怕只是一个人的名字。”
>
>“哪怕只是一句话的真相。”
**七十二**
春天来临时,他们决定出版《遗忘之前》的实体书。
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规出版社不敢接手,印刷厂也不敢轻易接单。但他们早已习惯了在阴影中行走。
他们联系了几家地下出版机构,最终找到一家愿意帮忙的小型印刷社。负责人是个中年男人,曾经是一位大学教授,因言论问题被辞退后便隐居于此。
“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他问。
“知道。”春棠答,“但我们必须做这件事。”
对方沉默许久,点了点头:“好,我帮你们。”
书籍印制完成后,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悄悄分发。有人带去国外,有人偷偷放进高校图书馆的书架,也有人在街头巷尾的小书店里留下几本,任由它们被偶然发现。
几个月后,这本书开始在海外出版,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发行。有人称它为“沉默者的史诗”,也有人称它为“记忆的火种”。
而在国内,它的名字逐渐成为一个传说。
**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