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过程,更是温情脉脉。
配套措施,则是充满了人文关怀。
同时,对士大夫们,特别是那些古板守旧的士大夫而言。
一个犯错的,违背了圣人教化的大臣,天子居然没有放弃他,反而将之送到太学,接受太学再教育。
这是什么?
这是爱啊!
天子对大臣的爱护,充盈其中。
真真是可以感动上苍!
在这些人眼中,吴安持应该感恩戴德,并且在这里头悬梁,锥刺股,日夜苦读圣人经义,一日反省三次自我。
只有这样,才能稍微报答一点天子的恩情。
他但凡有一点懈怠,有丝毫迟疑,都是对天子恩情的亵渎!
不当人子,应该被开除出人籍!
总之,吴安持在太学接受至少两年的再教育,现在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接下来,他是做当代的周处,来一个浪子回头。
还是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一个屡教不改,狼心狗肺,枉顾天子恩义的混账,就看他自己的选择了。
吴安持耷拉着脑袋,看着他眼前的一切,心中无比绝望。
他是宰相之子,从小锦衣玉食。
那里自己一个人住过?
更不要说,还得让他自己打扫卫生,自己照顾自己了。
只是想想,他都有些绝望。
“娘啊……”
“想想办法,救救孩子吧。”吴安持在心中祈祷着。
他现在只能指望,他的母亲李氏,能够入宫去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面前给他求情,让他可以早点回家了。
……
两日后,内东门下。
李氏穿戴着整套的命妇服饰,焦急的等待着。
很快,太皇太后身边的尚宫王氏就出现在她面前。
“夫人……”王氏对她歉意一礼:“两位娘娘请夫人回府……”
李氏愣住了。
她看着王氏,连忙问道:“太皇太后和太后,今日很忙吗?”
王氏摇摇头。
“夫人应该知晓的。”王氏道:“贵府郎君,是获罪于天下。”
这个事情,现在已经有了盖棺定论。
而且是经过了三省用印,有太师文彦博背书的定论。
连敕书都已经下,布告了天下。
吴安持,不学圣人仁恕之教,天子以其宰相之子,故爱之,乃送太学受圣人经义熏陶。
待其改过自新,仍为国家大臣。
任谁也跳不出刺来。
更不要说,这个决定本就是两宫采纳了官家建议后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