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小说网

永久小说网>大明第一臣百度 > 第七百三十八章 两个大明(第1页)

第七百三十八章 两个大明(第1页)

当北平提出利用高丽的时候,朱标是犹豫的。他的人品学识,道德修养告诉他,大明借助倭国,教训高丽,已经很不厚道了。现在立刻又翻脸,反过来联合高丽,收拾倭国。翻脸跟翻书似的,多少有点说不过去。可事实证明,朱标真的多虑了。他还是不适应那些小国的状态……比如高丽,这边对大元朝忠心耿耿,那边就派人过来,跟大明谈。主要能给他们弄个不征之国,或者屁股打得轻一点,他们就愿意归附大明,毫无负罪感。至于倭国,村长械斗,上午还在拼命,下午就坐在一起喝酒分赃,在背后捅刀子,翻脸无情,人家玩得特别熟。甚至还不以为耻,认为这是本事,只要能笑到最后,就是英雄。朱标自然是理解不了这些,他只觉得恶心。其实从现在的高丽来看,处境非常糟糕。上一次大明问罪,倭国已经杀上了南部土地,北边还有辛旽的兵马,大明也是虎视眈眈……诸方压制,让高丽割地赔款,损失惨重。此时大明又要联合高丽,去对付倭国。其实不管高丽答应不答应,都应该意识到,国家到了危亡的关头,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所以在这个时候,有志气的,多半会拒绝大明,然后跟倭国联合,换取倭国放弃占领的土地。当然了,也可以乖乖听大明的,就去打倭国,做条好狗,从大明这里,尽量讨点好处。最差的一种情况,中二感爆棚,既要反对大明,又要驱逐倭国……调兵遣将,拼一个鱼死网破,玉石俱焚。穷尽朱标的想象,也就这么三条路子。再多也不可能了。但是人家高丽就能整出不一样的活儿。别的事情不用管,咱先弄死辛旽,只要去了这个心腹大患,不管怎么谈都可以!死到临头了,还惦记着自己这点荣华富贵,见过执着的,没见过这么执着的。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跟他们比起来,大宋的士大夫都算是铁骨铮铮了。这个国家,简直不该存在!朱标曾经也有点怀疑,四弟谁都算计,从来不客气,到底好不好?现在朱标没有疑问了,毕竟总要有人去跟这帮不能被称之为人的利益动物打交道,甚至偶尔也要抛弃一些,不愿意配合的好人,比如……辛旽!朱标想了想,果断给朱棣回信,辛旽这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杀了。就算还能找出替代的人,影响不了什么大局,也不要杀了他。因为在高丽这么块地方,还能诞生这种,愿意为普通人均分田亩的好人,实在是太不容易了。高丽不值得啊!人立刻护送到应天,辛旽的部下也不要杀了,更不要交给高丽,总而言之,这些人都给我留着。哪怕是东宫出钱,我也养得起他们!收到了朱标的信,朱棣看得连连摇头,我这个大哥啊,你也太心软了。而且你根本没搞清楚,辛旽是个什么状况……朱棣只能来找张希孟,把朱标的信递了过来。“先生,你瞧瞧吧!”张希孟看过之后,就把信放在了手边,而后道:“你怎么看?”朱棣立刻道:“先生,你未必知道,辛旽那个家伙,在冬天的时候,穿狐裘,一顿饭吃八个菜!”张希孟怔了怔,笑道:“这么说比你吃的还多?”“多了足足四倍啊!”朱棣咬着牙道:“他吃得好,身边还有八个人伺候,可他的部下,就是吃糠咽菜,有人冬天还穿着草鞋,这都是我亲眼看见的。先生,你当初和父皇他们创业,可是这样?”张希孟摇头,“自然不行,其实当初创业的时候,我们主张上下一体,平时大家伙的待遇都差不多,只有那些缴获多,屯田多的,能给自己留下些好处。有好长一段时间,我身上穿的衣服,脚上的鞋子,都是皇后娘娘亲手做的。”朱棣用力点头,“没错,师父和父皇那才是正儿八经同甘共苦,一起创业。像辛旽这种,才有几千人,连个落脚之处都没有,就跟士兵分成三六九等,开始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他要是能成大事,岂不是,岂不是说先生和父皇白费力气了。”张希孟眉头挑动,话自然是这么说。“朱棣,你确定看到的都是真的,不是辛旽跟你演戏?”“当然不是!”朱棣嘿嘿笑道:“师父,我研究你那套东西,已经很有心得了。我要是真的挑出来一个仁君典范,岂不是给大明惹祸吗!”张希孟点头,“行!这么说起来,你倒是进步很快!不过你也不能对高丽那种地方,要求太高。能有辛旽那种人,已经算是凤毛麟角了。太子想要,就给送过去吧!”朱棣忍不住失望,“先生,这是妇人之仁啊!如果我把辛旽的脑袋送给高丽的贵胄,最起码能换来五十万两银子。而且辛旽的部下会悲愤不已。到时候哀兵必胜,随便放出去,就是咱们手里的快刀,正好拿来除掉高丽贵胄啊!”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张希孟点了点头,“你小子是真的把大缺大德四个字,刻在了骨子里……不过我想告诉你,这是你大哥的要求,你明白吗?”朱棣怔了怔,而后点头道:“我懂,大哥帮了我太多,我不能忤逆大哥的意思!”张希孟摇了摇头,“你还不懂!朱棣,你知道我为什么教你那套东西吗?”“为什么?自然是弟子天资聪颖,禀赋过人啊!”张希孟冷哼,“朱棣,要仅仅如此,你二哥、三哥也都可以!我真正选择你的原因,是因为我知道,不管你学到什么程度,你都尚存一丝善良,都有牵挂,有在乎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学大缺大德不难,难的是学了一肚子大缺大德,还能尚存一丝善良……是吗?我是这样的人吗?返回王府的朱棣,坐在椅子上,思前想后,他也不确定,俯身低头,想要找本书看,结果却在抽屉里面,发现了厚厚的一摞信。写信的人是张庶宁。他们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没有见过面了,但是却没有丝毫的陌生感。张庶宁在信里,跟朱棣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比如他有一个同学,每次临近休沐的时候,就会每顿少吃一个馍,积攒两天,攒下几个白馍,带着回家,给弟弟妹妹们吃。张庶宁知道这样少吃饭不好,上课的时候,也会偶尔听到肚子咕咕叫的声音……但他没有办法说什么。无防盗因为他没有体验过,挨饿的滋味。还有,一次休沐归来,班里少了一个学生。张庶宁随着老师一起去学生的家里查看……他们到了一座破烂的茅草房前面,暴雨浇塌了房顶,老爹为了修房子,又摔伤了腿。学生见家里太难,要给老爹治腿,拿不出钱,就决定留在家里,不去学堂。结果瘸腿的老爹,挥起巴掌,一下一下,打在了儿子的脸上,这个汉子痛哭流涕。复旦学堂,多好的地方,学出来就能改换门庭,你怎么就那么没出息。别说断了条腿,就算是断了脖子,也不能耽误上学啊!可学生如何能真的不管……他失声痛哭,老爹也跟着哭。张庶宁告诉朱棣,那是他见过最伤感的画面。复旦学堂,哪怕是大明顶级的学府,依旧有太多来自穷苦地方的学生。他们未必最杰出,甚至可能还有人很普通。但是他们不偷不抢,凭着本事,用汗水认真做题,竭尽全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人的命运。他们很苦很苦,那是他过去根本没法想象的苦。在上学的路上,甚至还遇到过狼。为了去学堂求学,他们不得不捏着硬木棒子,跟瞪着绿色眼珠子的野狼对峙……这就是现在的大明,并不遥远,就在山东,就在复旦学堂。张庶宁的信,张希孟的书,两种不同的东西,同时灌注在朱棣的脑袋里。很矛盾吗?没有!一点都没有!正因为从张庶宁的信里,朱棣知道还有另一个大明的存在,他现在所作所为,才有意义。不然天怒人怨,人厌狗嫌,又有什么意思?难道天生:()大明第一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