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百鸟朝凤,送天死,迎民生,只帝归来!无人敢言。技能点点智力的文臣们看看甘罗,收收脑袋低低头不说话了。技能点点武力的武将们瞅瞅王齮,昂着脑袋一脸不愤但也不敢吱声。外圈的百姓们对这些话就更懵懂了,这些话本也就不是对他们说的。什么自由,民主,公平,都不如让他们吃到天享用完的祭品强。那些美酒佳肴,才是这些百姓所渴望的。他们只是觉得嬴成蟜患了狂疾,嬴成蟜很是癫狂,嬴成蟜不敬天不尊王,一定会被天惩罚。但因为高台上始皇帝一直端坐,一直也没有什么表示,所以对始皇帝敬之如神的黔首百姓也不会有什么表示。始皇帝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天肯定会收了这竖子!百姓们暗想着。嬴成蟜张开双臂,迎着风,嘴角轻笑。“爽了。”转身,信步下高台,经过始皇帝身边时没有停步。边走边道:“麻烦皇兄了。”“要朕如何配合。”向来和嬴成蟜极有默契的始皇帝沉声道。以前他能猜到嬴成蟜要做什么,想做什么,而那大多也都是他要做,他想做的,所以他能配合得很好。但今天,就算嬴成蟜把要做,想做的一切都说了个透彻,始皇帝还是不知道应该如何配合。一,嬴成蟜说的这些不是始皇帝要做的,想做的,和始皇帝治国理念严重不符。二,始皇帝不相信他的亲弟真的如嘴上所说的那般,想要制定规则,想要大秦文臣武将尽皆受其管控,这是连始皇帝自己都没办法做到的事。秦孝公重用商鞅以来,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六代秦君努力拼搏。才能在始皇帝这一代,确立了秦律为大秦规则的事实,让秦国就此一统天下。想要重立规则,就意味着要得罪当前规则的既得利益者。这些人肯定不是饭都吃不饱的黔首百姓,而是那些可登咸阳殿的朝臣。拿一个甘罗开刀,杀鸡儆猴立威可以。拿大秦整体勋贵开刀,那就不是开刀,而是寻死。始皇帝只要认定是对的事情,可以不顾满朝文武反对,以一己之力镇压,推行下去,这就已经是当前有史以来的霸道巅峰。像嬴成蟜这般,当面说不服从我我就宰了你们,始皇帝做不出来,也不会做这种事,这太癫狂了。“随意。”反正又没人能杀死我,就算失败又能如何?话语声伴随着嬴成蟜的脚步声,互不干扰。始皇帝盯着嬴成蟜的背影,面容严肃,双目慎重。“商君变法得罪老秦贵族,受五牛分尸之刑。吴起变法得罪楚地贵族,受万箭穿心而死。“慎到创下法家‘势’派却不敢卖予一国,就是知道变法必会招致当地贵族最有力的报复。“历代变法之人难有善终,你比他们还要癫狂。成蟜,何以如此?”嬴成蟜轻笑,细声道:“那皇兄何以每日勤耕不辍,至少批阅一石奏章呢?“何以打下六国还要废除分封,设立三十六郡呢?“何以修建驰道通大秦东西南北,要大军旬日可达呢?”因为朕知道朕是对的,因为朕想要大秦千秋万代,因为朕想要在有生之年为大秦做最多的事。始皇帝在心中答道,没有说出口。嬴成蟜这三个问题就不是问题,而是他提出问题的答案。“你认为伱是对的。”始皇帝一边起身,一边言说。“那当然。”除非两千年的文明演变是退步,是落后。嬴成蟜一边想,一边说,一边走。“朕,不能予你支持。”始皇帝转身背对嬴成蟜小声道,这声音小到唯有他自己能听到。但声音虽小,却不再有迟疑。始皇帝下定决心,轻易不会更改。高台上,嬴成蟜的脚步声已经随着身影一同消失。始皇帝走到高台中央,肩上披着百兽皮,一身素衣,腰间缠着葛带,葛带里别着榛杖。这身衣着和嬴成蟜的如出一辙,两人身材本就差不多。马车里,这两套衣物放在一起,没有写上始皇帝,嬴成蟜的名姓,两人拿到哪套就是哪套。“皇天后土,佑我大秦!”始皇帝朗喝,声音破空,在头顶那块水洗般的的蔚蓝画布传的极远。“皇天后土,佑我大秦!”文武百官齐声朗喝,随着始皇帝的言语一并大喝。“皇天后土,佑我大秦!”民众们疯狂地呐喊着,看着他们眼中的王,看着他们心中的神。“皇天后土,佑我大秦!”台下所有人都面红耳赤,声嘶力竭,用再多喊两声就要缺氧晕倒的声音嘶吼,宣泄。始皇帝被山呼海啸的支持包围着,被民众,贵族们的声音簇拥着。站在高台上,高高在上,俯视着他的臣民。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但朕也不会阻你。朕相信自己的判断,也相信你的眼光。你赢,天下予你,你输,朕来托底。”轻踏了一下嬴成蟜在白玉所做的高台上踩出来的那个脚印,始皇帝眼中流露思索神色。天,到底存不存在?这竖子这般嚣张跋扈,也不受惩?这个问题实际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卵用,不管天存不存在,他都只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但身为大秦的王,天下的王,始皇帝对于头上有个天没那么欢喜。一统天下后,他改天子为皇帝,其中一条原因便是不想听到那个“子”字。身下的呐喊声还在继续,始皇帝暼了一眼,忽然一愣。继而猛然抬头看天,眼中精光四射,充满着质疑,和亵渎。“天,你没看到乎?”始皇帝眯着眼,轻声言语,却字字铿锵。“无人下跪啊。”或许是被嬴成蟜气到了,或许是被始皇帝威势所吸引。总之,高台下。呼喊着“皇天后土,佑我大秦”的人,没有下跪。他们大概率不是有意,只是一时忘了。但有些事,忘了容易,再想起来可就难了。“皇天后土,佑我大秦?”嬴成蟜坐在刚才坐着的台阶上,没有立刻走下去。白玉有些凉,让他的屁股有些冰,却不能冰了他那很是奇葩的热血。他看着下方群情汹涌,看着下方热火朝天,看着下方人人站立。伸个懒腰。打个哈欠。“爽了。”“起舞!”始皇帝苍茫,空灵,浑厚的声音,在台下声势渐落时,自高台上落下。伶优们鱼贯而入,依次而进。披着兽皮扮做尸的,持着榛杖赶鬼的。模仿猪,狗,牛,羊,猴,鸡,虎,豹等动物跳舞的。唱着说是自古相传下来,却根本找不出是哪个古传来下的歌谣的。古筝声悠悠,编钟声空灵,绿笛音有时尖锐有时轻柔,琵琶声有时激烈有时婉约……随着伶优们的卖力表演,现场很快陷入了欢乐的海洋。平日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雍城民众们不分大人稚童,男女老幼,一个个都像疯了似的又唱又跳,又吵又闹。那副样子,比嬴成蟜先前在台上发狂,还有更可怖几分。也不怪子贡观蜡祭,言一国之人为之狂。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狂欢中,所有的声音都杂糅到一起,这本来应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今年,又出现一个小插曲。一个尖锐,刺耳。音调,响度都远远超过当世所有乐器的声音响起,让雍城这一片都陷入了短暂的凝滞。弹古筝的不弹了,敲编钟的不敲了,吹绿笛的不吹了,错乱手指不停拨拉琵琶得也不拨拉了。披不披兽皮的伶优都住了脚不再追逐,茫然地循声望去。高歌着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涵义的伶优则闭上嘴,睁大眼睛寻找声源。那些扮作动物学动物动作的伶优则纷纷人立二起,望向一处。热热闹闹参加玩闹的黔首百姓们更是扯着脖子找什么物件发出这么大声响。只见在高台下,有一群身着长安君府仆役的彪形大汉们,个个手里拿着一件口如喇叭,杆如箫,众人都没见过的乐器。他们两手拿着中间的铜杆,手指在上面如吹箫一般来回轻触。刺耳的声音就是从这十数个没见过的乐器中传出来的,十数个就压过了现场所有杂糅在一起的声音。“这是何物?”始皇帝下高台到半道,站在嬴成蟜身后,看着下面那些明显是披甲门的人,疑声道。“唢呐。”嬴成蟜抓过始皇帝手掌,在始皇帝手上写下了唢呐两个字。“万般乐器,唢呐为王。”听着那全场唯一的声音,始皇帝抽回手掌,冷哼一声。“王?依朕看,分明是乐器中的竖子!和你这竖子一般无赖!”这可是有名的乐器流氓。嬴成蟜笑着起身,看着被打乱节奏的蜡祭典礼,拾阶而下。“后面应该没我事了,我先回咸阳了。”“和朕一道。”始皇帝与嬴成蟜一并下台阶,不容置疑地道。这竖子心怎么这么大,刚树敌这么多,还敢单走。嬴成蟜无奈,道:“没这个必要罢皇兄,天下无人能杀死我。”“朕管你死活,朕是怕你不在朕眼前,再给朕弄出什么烂摊子!”“唉。”嬴成蟜叹口气。“诺。”一个八九岁的稚童跑到吹唢呐的仆役身下,眨巴着大眼睛,盯着唢呐眼有亮光。秦人的童年没有什么玩具,有的只是阿父阿母劳累的身影,和一家又一家的丧报。吹的正欢的仆役注意到身下这个小家伙,嘴巴离开唢呐口,蹲下身,举着唢呐递到稚童身前笑着道:“喜欢?”或许是仆役身上的仆役服没什么贵气,也或许是稚童还没有长大感受不到天。稚童双眼随着唢呐移动,兴奋地猛点头。,!“我有俩。”仆役自怀里又掏出一个唢呐,一手一个摇来摇去,神情得意极了。稚童眼中色彩更亮了。“给你一个!”看着递到身前的唢呐,稚童想接又不敢接。他扭捏着双手,菜色小脸摇摇头。“我没有钱。”扭头看了眼身后的阿母。“阿母也没有。”他的阿父去世了,是在随通武侯王贲攻打魏国时去世的。那场仗秦国赢了,但他的阿父死了,他的家输了。他和阿母好久没有吃过饱饭了,他今年九岁了,身高却和六七岁的孩童一样。蜡祭最后分发的祭品,勋贵们的日常食物,是他们母子一整年的盼望。“不爽利,我能管你这稚童要钱乎?拿着!”仆役不由分说地把新掏出的唢呐塞在稚童手中,继续吹着曲子,随着大部队前行。长安君说了,要绕雍城一圈,让今天雍城全都被唢呐洗脑!不由自主接过唢呐的稚童愣了一下,然后捧着于他而言沉甸甸的唢呐奔回阿母身边。举着唢呐兴奋地道:“阿母你看!”一直注视着稚童身影的阿母,爱怜地摸摸稚童的头。“阿母,这能换几钱?能换多少粟米?”稚童毫不犹豫得把新拿到的唢呐放到阿母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吹一下。他怕吹一声,就少一钱。阿母用那双粗糙的,做惯农活的手接过,仔细看了看。“阿母也不清楚,但至少能有二十钱。”农妇是根据唢呐的铜杆判断,她也只会如此判断。乐器啊,她一个普通农妇,哪里知晓价值几何。农妇宝贝得将唢呐放入怀中,没有让稚童还回去。不食嗟来之食的是饿不死,吃饱了的贵族,和百姓无关。农妇看到了稚童瞅着唢呐闪闪发亮的眼神,知道自家孩童想要吹一下,但她心中连让孩童尝试这个念头都没起。吹一声,少一钱呢?披甲门门生发出去的唢呐不少。以科学家这个巨子为首的墨家门生,发出去的唢呐更多。但雍城新响起的唢呐声寥寥无几。吹一声,少一钱呢?秦国连年征战,十户人家,九户有丧。苍凉的唢呐声只能让高台附近静止一瞬,很快所有人就都动了起来。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追逐的追逐,各种乐器之音纷至沓来,群众越发欢乐。整个雍城都沉浸在欢乐之中,十数个披甲门门生卖力地吹着唢呐,不管走到哪,都是最靓的仔。科学家沉醉地听着在现代有乐器流氓之称的唢呐之音。“君上说,唢呐这乐器,送死迎生。”仰头看天。“今送你生。”步入人群。“来迎民生。”一个时辰后,始皇帝宣告天,地,鬼,神已享用完祭品。雍城百姓欢呼声直冲云霄,比喊“皇天后土,佑我大秦”这八个字的声音还要大上十倍。文武百官们好些皱着眉,不满地看着这些欢呼雀跃的百姓们。他们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这么激动,他们觉得难以理解,他们觉得好生吵闹。庖厨,侍女们按照顺序上高台,把作为祭品的猪,牛,羊,美酒等物取下高台。在一双双迫切,渴望的眼神中将手中食物分发给排到身前的百姓们。百姓们排队整齐,就算再怎么渴望也不会插队,是因为秦律的关系。在秦惠文王时期,雍城有一年就因为蜡祭分发祭品而造成踩踏,争抢,死伤千余人。自那以后,秦律中便有一条专门规定,蜡祭分发祭品时不得争抢,违者视严重与否给予惩罚。蜡祭仪式已是走到最后一步,后面已经没有什么需要始皇帝做的了。折腾一天。又是念祭文,又是主持仪式,又要为某个竖子擦屁股的始皇帝觉得有些疲累。在外面时还威风凛凛,毫无倦意。方一钻入豪奢马车,打眼一瞅躺在好几层兽皮上的嬴成蟜,面无表情地道:“起来。”嬴成蟜双手垫放在后脑勺,敲着二郎腿,嘴里哼着外面唢呐的曲子。听到始皇帝命令,双手没拿出来,腿也没放下来,就把曲子停下了,扭过头有些不耐烦道:“甚事?”始皇帝冷冷注视嬴成蟜,道:“起不起来。”嬴成蟜翻个白眼,一副真拿你没办法的样子坐起来,道:“说。”始皇帝自然地走到嬴成蟜身边,一屁股把嬴成蟜挤下兽皮,自己躺在上面,舒舒服服地叹了口气。呼~还是这竖子会享受!“过分了啊!来之前我问过你要不要给你也铺一个,你自己不要,现在来抢我的!”嬴成蟜数落着始皇帝,坐在始皇帝批改奏章的位置,不满地拍了拍身下坐垫。根本不软乎!整个车厢中只有一块地,铺了足有十厘米厚的兽皮,是嬴成蟜上马车前布置的。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今日之为,是临时起意,还是经年算计。”“是临时起意,也是经年算计。”嬴成蟜无聊地翻阅奏章,道:“本来是打算再过几年的,但既然登上了那个高台,有这个机会,就不等了。”【蒙恬身定九原之地,望眼前匈奴之所在,东西南北数千万里也。大好河山焉能让匈奴居之,请征调民夫加修长城,征讨匈奴!】呦,你也想打匈奴,正好,马上小饕餮就过去了不要急。始皇帝闭着眼平躺着,陷入身下兽皮中,除了嘴皮子,一动不想动。“朕不让你开民智,阻你施为,你就给朕来这一套。朕说了,西北七郡任你施为,拿结果说话,你太急了,这个人让朕来做好一些。”嬴成蟜冷笑,道:“让你来做?你来做你不就跟这些人对立了?到时候变法完成你甩甩手下来了,把我弄上去受罪,想得美。”谁要变法,谁就要受到反噬。“事已至此,不说这个,说说别的罢。”始皇帝调整下姿势让自己舒服一点,道:“你既然那么爱民,怎么不多弄点祭品。”每年蜡祭祭天的祭品都很多,但是雍城的人更多。那些在高台上堆得密密麻麻的鸡鸭鱼肉,猪狗鹿羊,美酒佳肴,根本不够分。“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贡献点祭品又能贡献多少,能够让雍城都吃饱?解决一餐罢了。”嬴成蟜走到车厢门前,掀起帘子看向外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前面的‘鱼’是鱼肉的鱼,后面的‘渔’是渔夫的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始皇帝轻声念着,笑道:“你这竖子总能说出几分道理,这句话倒是巧妙。”外面的喧闹声,欢笑声,在本来稍显安静的车厢内回荡。最明显的,当属那刺耳的唢呐音,在众多声音中冲出重围。“这曲子可有名字?”“百年朝凤。”“听起来是喜乐,就是有些不够庄重。”秦朝之前的喜乐,不是以吹吹打打热热闹闹为主,而是以肃穆庄严为主。贵族嘛,哪里能那么不矜持。“那得看谁听,皇兄听就是喜乐。”始皇帝睁开双眼,一手支着脑袋,侧着身体看着亲弟,随意道:“你听呢?”老子抄的曲,还能是为了给自己抄走?嬴成蟜翻个白眼,道:“自然也是喜乐。”“何人听闻不为喜乐?”“天。”嬴成蟜指指头顶,眯着眼,看着一个个面目不爽,登上马车的群臣。还有你们。群臣连沸腾欢笑的民众都觉得很是吵闹,怎么会:()吾弟大秦第一纨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