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小说网

永久小说网>炮灰攻略讲解 > 35035(第2页)

35035(第2页)

论题秦先生之前草草讲过,段之缙大体知道些,题目多出于四书五经,或涉及历史,近两年来却多考伦理纲常,总逃不过《孝经》去,三四年前,各地的院试覆试一场,论题竟然统一,俱是“忠孝论”,也许是和太子自戕一事有关。

在科举考试的重要性上,“论”形式上虽不如时文严格,但也需走破题、承题、分论、结语四步,分论一步中还需层层深入、引经据典,因此对童生的逻辑和知识储备的要求更高,文风上要求骈散结合,侧重说理,更加像现代的议论文。

“你的论先生是不担心的,说理也算是你的强项。咱们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首重读书,郑?瑛读过的书先生为你抄录了书单,你就按照他的来即可,想你这一年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秦先生从怀中掏出一卷纸,上边密密麻麻得写满了各种书名,包括《陈勇农书》、《国脉民天》这种基本只在江南地区流传的农书和《河防通议》这等水利书籍,段之缙闻所未闻更何况是看呢。

他拿过那张书单,瞠目结舌道:“德润兄家中贫寒,如何能看这么多的书?”

秦先生感概一声:“尔锦衣玉食之人,何等优越的进学条件,偏偏两天打渔三天晒网。似郑?瑛这般家中贫苦的子弟才是一心向学。他幼时家境尚可,父亲在小书肆中做掌柜,早早就送他入学启蒙了,聪明伶俐,难得的上进。”

“后来呢?”

“后来父亲急病去世,家中余钱也只够花销两年,便退了学去书肆中做伙计,逮着一点空闲便读书。再后来,那家小书肆便被你蒋先生买下。有一次才俊去书肆中查看,无意间发现了这棵好苗子,便把他推荐给明达做师爷。郑?瑛做着师爷还得空在书肆中抄书,这么来回几年,你说他能不博览群

书吗?”

原来如此。。。。。。

段之缙更生钦佩之情,自己能够穿越成官宦子弟实在是莫大的福气,如德润兄这种境况,非坚韧不拔之人难以应对啊。

可是郑?瑛的大名自己竟没有在书中见过,真是奇哉怪也。

秦先生感叹完了,回到自己的正事上,说道:“先别管郑?瑛,他自然有县令教导。你的任务还是紧得很。为师的打算是,不论名次,明年的院试能一次通过最好,德平府为大府,府学学额二十名,下辖州县十二个,安平县一次也就能去一两个,有时一个也去不了。安平县也为大县,县学每年定

额十五人。”

段之缙在心里默算,入学的名额都是按照历年参与院试的人数拟定的,一般入学一名,府取三十名,也就是说自己要和大约四百五十位童生争夺。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你得先学会做试帖诗,所以今天我们也先学试帖诗。”

先生展开讲义,本想直接讲讲对仗之类的东西,结果这个学生还真是彻底的一概不知了!只能从幼儿启蒙开始,吩咐学生一边背着《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一边背着《千家诗》与《唐三百》。

段之缙每日清晨起了,头一件事便是先背一遍“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鸣虫”。直到把这些声韵的东西都刻入脑子中了,才准进行下一步,学习《千字文》,把其中的物按照“天文”、“地理”、“草木”、“器物”等类别归纳词汇,形成对仗词库。

大概是五六天的功夫,弄完这一套的段之缙水平突飞猛进,比之六七岁刚学诗的幼童也是不差的。

与此同时,他还要上课,听秦先生重授时文的内容,只因院试的要求比前两场严格太多,对时文的要求也高。

今天早上天气甚好,微风徐徐水汽却不很多,扑在人的脸上只觉凉爽不觉粘腻,先生便将授课屋内四处的窗全部打开,还能顺道吹走烟味。

冯胜也跟着先生上课,如今已经学会点烟了,秦慎之刚刚拿出来烟袋和烟斗,剩子就跑过去给先生装上烟丝顺便点燃,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等先生先给大哥哥讲时文,再教自己启蒙的知识。

“县试、府试两场,重视你们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对时文格式的要求还不十分严格,可到了院试阶段,一字一句可都要乡试规定的来了。”

“第一,题目字句不得错落,真稿篇数不得短少,誊抄不能用行草,涂抹不能过百字,卷页不得横一撇竖一捺杂乱无章,更不得曳白及油墨污染。”

“第二,时文破题分别用也、焉、矣;承题用夫、盖、甚矣、乎、欤”;起讲用“意谓、若曰、以为、今夫;小结用‘盖’,大结用“抑、大抵、嗟夫等字。不过几篇时文的开头不能用同一个字眼。”

先生说着,又拿出笔墨纸砚,叫段之缙上前来看,一边写一边讲道:“第一场的时候,要在第一行顶着格写上‘第一场,另起一行先空一格,写四书,再另起一行空两格誊抄上题目,要是题目太长一行写不下,写到下一行的时候就得空出三个格,以此类推。懂了吗?”

段之缙也拿着笔墨,将先生写得格式详细抄下,小字写上解释,点头应是。

秦先生等他记完,又给他示范抬格的规则:“尊卑有序,如写列圣、皇上或者“朝廷等,一定要记着另起一行重写。其中另起一行空一格书写的叫单抬,空两格为双抬,空三格者为三抬。写法是这样的………………”

先生絮絮说着,又补充道:“等会儿先生会给你列一个单子,哪些字眼抬几格千万要背下,一旦弄错就要被黜落的。”

在船上的日子颇有些高中时的滋味,每日睁开眼睛先背书,也就是上早读;然后便开始一天的课程。

上午秦先生讲论、时文和试帖诗,下午段之缙按照先生的要求读书、背诵,又一日写三篇时文,一道论。晚上还要读书、背诵,每天都充实得很。

夏季走水路果然要比冬天走陆路快得多,等到六月三日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山东上岸,再转陆路去往玉平府,寻找冯胜的母亲。

深夜里,一行人在客栈歇脚,冯胜已经叫琼香搂着呼呼大睡,可段之缙却怎么也睡不着,他心里清楚得很,冯胜的母亲是凶多吉少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