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一间院子里,几十文书拨弄着算盘,珠子碰撞的声音,听起来使人悦耳。“宁远去岁由天津发粮,全年合计七万,豆三万,布一万担……”“宁远去岁由京师发粮,全年合计六万,豆四万,布一万三千担”时不时有人唱到,一旁的人下笔如非。“绥中去岁由天津发粮,全年合计一万两千,豆两千,布九千担……”有计分账的,有计总账的,分工合作,整间院子显得繁忙,送进送出账册的人骆驿不绝。忠顺王要离开辽西。离开前,把偌大的辽西里头的家当,吩咐属下们盘算的清清楚楚,以便交给后来者。交接的细致,不给后来者留下借口。年近七十岁的忠顺王,没有打扰众人,悄悄的离开,心中有些不舍,也有欣慰。他来辽西时,辽西诸地人心惶惶,军户流离失所,乱成了一锅粥,数年劳心劳力,终于打造了一个稳定又稳固的辽西。多年克扣供应北镇的粮饷军兵,如今只籍册上,军户八万户,在册兵丁五万余。辽西后方是山海关,境内也遍地的兵堡,可谓固若金汤,哪怕是金江军来攻,辽西也有防守之力。“王爷。”总兵刘英,赵雍,参将李坚……守备朱振杰,宁隆雄等数十位将领,见到忠顺王进来,纷纷起身相迎。年近七十岁的忠顺王,一向严厉的面孔,终于露出了温和的笑容,径直坐到主位。“本王不日即离开辽西,盼诸位同仁再接再厉,上为圣人,下为百姓,上下一心,齐心携手,以报国恩。”“喏。”众人拱手应道。在场不论是谁,可能有不满忠顺王的人,但是绝对没有人会不满忠顺王的能力。刘英作为资历最老的总兵,主动上前向忠顺王磕头。在他的带领下,屋内跪了一地,表露对忠顺王的恭敬和尊敬。当年的辽西连连吃败仗,形势危机,多少人暗中联络蛮族,又有多少人悄悄投靠平辽侯。明面上朝廷的辽西,实际上被参透成了筛子,谁都能调动辽西,影响辽西将领。朝廷的钱粮是有数的,此处多用了一分,另外一处就少了一分。只有忠顺王有本事从朝廷要来钱粮,也只有他有本事,从京城发出的钱粮,至少有八成落到辽西。同样,也只有他的强压下,八成的钱粮,至少有六成落到了前线将士。扭转辽西颓废之风气,非忠顺王不可。“我知道你们有人心里骂本王,恨不得本王早日离开辽西,就盼着本王走。”忠顺王对众将没有客气。刚来辽西时,他对人和善,随着他对辽西掌控的越深,态度也越发的严厉。唯德才是举,从来不任人唯亲。哪怕是从国内带来的人,也都是才能十足,例如图门,反而是他自家子弟没有提拔。一心为公,除了公正还是公正。没有人不佩服忠顺王。忠顺王不是偏激之人,在辽西没有把事情做绝,既照顾了实情,也推动了政务。数千辽西军在国内剿匪的功绩,也是间接证明了辽西军这些年的变化。而且辽西军从来就不是弱军。大周军队耗费钱粮最多为九边重镇,是大周精兵所在,而九边重镇中辽西镇为第一。耗费钱粮最多的辽西军,战斗力理应最强。四千辽西铁骑,在国内打出了辽西军镇的威风,也让朝廷诸公知晓,泼天般的钱粮并没有浪费。忠顺王舍不得辽西。不是因为他舍不得权利,如果为了私利,他早就把自家子弟提拔了起来。正是因为他的公正,所以疑心深的侄儿皇帝,没有过多猜忌他。辽西是他多年来的心血,好不容易有了今日之功,他希望后来者能保持下去。同样。他严厉的告戒诸人。“本王哪怕离开了辽西,一样会关注辽西,谁敢为非作歹,苛刻军士,破坏辽西的局面,本王绝对不放过他。”“末将不敢。”众人回道。不久。忠顺王的行驾,出山海关回京城面圣。……京城。司礼监掌印太监夏守忠,总理内廷都检点太监裘世安,一等伯牛继宗,一等子侯柳芳,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一等子侯孝康,庶吉士陆仲恒……一众文武勋贵太监,受皇帝之命,出城二十里迎接忠顺王行驾。年近七十岁的忠顺王,宝刀不老,声音洪亮,让人震耳欲聋,令人们啧啧称奇。“辽西有今日之局,全耐忠顺王之功也。”夏守忠权势渐大,但也不敢得罪忠顺王,反而讨好对方,一脸的谄媚。忠顺王连忙推诿。“非本王一人之功,幸有朝廷诸公的操持,才有本王放手施为的底气,是皇上圣明,朝廷之功。”“虽然如此,也只有王爷才能把辽西整治今日之风气。”,!一等伯牛继宗不以为然的说道,当着文臣们的面,极力抬高忠顺王。忠顺王没有掺和。周朝百年来将权经历着起起落落的发展过程。大周初时。总兵官以武爵充任,统领节制所在地区的都司卫所军队,并有督屯筹饱、管理马政、整饬城防器械、参奏文武官员、过问军人司法等职掌,权力广泛且高崇。例如贾府所任京营节度使。太上皇登基后,总兵权力逐渐被督抚、巡按、御史、司道、郎中等文官所分解。到了太上皇退位,幕后控制朝以后,总兵所剩的职责主要是统兵作战。明确规定“如经略边务,随宜调度各镇将官,相机战守,此总督之职守也;整伤兵备,训练兵马,督理粮草,抚恤士卒,此巡抚之职守也;整饬兵备,申严号令,振作军威,相机战守,此总兵之职守也”并受节制、监督于督抚。到了皇帝亲政时,对勋贵更加严厉,文官彻底从勋贵手中夺权,有实权的勋贵寥寥无几。巡盐御史林如海的流放,王子腾的闲置等。可惜时也命也。随着国内战事愈加频繁,勋贵的权力逐渐恢复,有的将领更不听文臣节制。例如锦乡侯府的北镇节度使。更有他忠顺王是勋贵中的领头人物,反而从文官手里夺回了辽东经略一职。文官和武将争夺权力,越来越激烈。忠顺王选择了退让。他的继任者,新任辽东经略就是文官出身,之所以如此退让,是希望缓和文武之争的局面。同时内心也担忧。随着武夫权力越大,对军队的控制越强,不加以节制,长此以往不利于朝廷。有了一个平辽侯,他不想看到第二个平辽侯的出现。当年就是因为金州不受督抚节制,导致平辽侯越来越跋扈,朝廷养虎为患,才有今日之难。如果不是勋贵史鼐的放任,而是辽东经略一开始乃文官魏毅的话,魏毅绝对不会任由唐清安独掌金江镇。唐清安能成为金州独夫,勋贵史鼐功不可没。勋贵们希望忠顺王偏向他们,文官们冷眼旁观,最后见忠顺王不冷不热,没有响应勋贵们的态度,部分官员才对忠顺王的态度缓和起来。忠顺王内心长叹。国事如此形势,而党争越发激烈,不以国事为重,以权斗为重,久离朝堂的忠顺王,心中只觉忧虑。忠顺王进京只有一件事。治辽。治辽。治辽。“平辽侯有十罪。”忠顺王在皇上御前,坚定的说道。“一罪擅权横恣”“二罪虚兵冒饱”“三罪任用私人。”“四罪贿赂权贵,勾结文臣。”“五罪侵害朝鲜。”“六罪擅启边衅。”“七罪要挟无已,居奇货于辽东。”“八罪秘连海外。”“九罪欺君罔上”“十罪造势拟反”皇帝看着满头白发的皇叔,不等他感慨,就听到皇叔的弹劾,一时间不知所措。平辽侯孤悬海外,听调不听宣已是双方的默契。朝堂里有人反对平辽侯,也有人支持平辽侯。认为今日之国内时局叛乱不止,不应激反平辽侯,反而应该拉拢他,并且平辽侯从来没有糜烂边关。如果是一边倒的反对平辽侯,朝廷早就定下了调子,但正因为不少人否定,所以朝廷对金江镇一直没有统一的口径。当初蛮族势大的时候,都有人认为应该诏安老奴,获得了不少支持。比起蛮族,支持平辽侯的人更多。京城的勋贵和大臣不提,只地方上为平辽侯说话的声音就不小,特别是江淮和金陵。而朝廷分身乏术,国力疲软,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只要平辽侯不做乱,暂时不搭理他。留着下一代人去解决,平辽侯才能高,威望高,下一代却不一定能维持住金江镇。说来说去,根本原因就是无力应对,而采取妥协之策。忠顺王在皇帝的面前,刺破了幻想。“金江镇北控草原,难挟朝鲜,东制奴儿干,麾下兵士十馀万,辽东人人只知平辽侯,不知朝廷。”“今日不反,他日必反,等唐清安反时,则悔之晚矣。”忠顺王坚定的说道。只知平辽侯,不知朝廷。忠顺王这句话刺痛了皇帝。“冯阁老去职时,曾跟朕言,要治辽,先治内,不先解决流民,则不能治辽。”皇帝感叹道。“乱民连绵不绝,每当朕收到捷报,以为要平息乱民时,要不了数月,又起新患。”“去年一岁,朕竭诚以待,万事以剿贼为要,十馀万精兵围川,一年之功已见成效,皇叔整顿辽西有功,今日续整三大营,当皇叔功成之日,就是治辽之时。”【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闻唐清安麾下十馀万大军,朕当汇聚全国五十万精兵入辽,到底要看看能不能治辽。”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忠顺王欣喜不已。侄儿虽然性格不坚,但是并没有成为享受之君,在忠顺王眼里,已经是明君了。辽西五万余精兵,三大营五万精兵,山海关还有两万浙兵川兵,合计十三万。京畿,陕西,宁夏,固原等八边,以及四川各地精兵十馀万,在招募乡勇十馀万。五十万大兵荡平金江镇,自此全国止戈,修生养息十年,赢来太平盛世。“皇上圣明,臣必万死不辞。”忠顺王动容道。离开皇宫后,忠顺王一日设宴请各路勋贵,一日设宴请各路文臣,极力缓和两边的矛盾。成效不提,但是忠顺王的心意,众人都看得见。贤王。忠顺王带着偌大的名声到了天津赴任。龙山大营、来山大营、天津大营,各地卫所兵堡。周出元,左立先,吴兆元,赵洪范,王亢大小将领数十名,早已到天津总督衙门迎候。整个院落挤满了人,不光有将领,还有总督衙门的官员,图门也在其中。忠顺王穿着王袍,缓缓的从屋中踱出。“参见王爷。”众人跪了一地。“本王,奉旨督办三大营,查办天津,山东军务之事。”忠顺王气场十足,人们只闻其声,其心恍忽,升起压力,无人敢出言。有今日之威望,不只是因为忠顺王是皇帝的叔叔。一步一个脚印,做事细无巨细,才有今日之功,万人敬佩,而其身份,更是锦上添花。忠顺王抵达三大营,代表着朝廷的重心,也转移到了三大营。“三大营军务一日未清,本王一日不离三大营,誓与军务相始终,短无终止之理。”治政先治人,治人先治风。军中积弊诸繁琐事务,于忠顺王内心了如指掌,经验深厚手到擒拿。风气如此,人人都不愿主动让出自己到手的利益。大家都这么做,凭什么自己不拿。自己不拿,大家都拿,不但让人笑话,独自吃亏,还得罪上官和同僚,举步艰难。这就是恶风之弊。不除恶弊,人心难正,人心不正则万事皆空。院中乌压压一群穿着官服的人们大气不敢出。谁都有把柄,有了把柄心中则底气不足,面对一身正气且权势熏天的忠顺王,犹如老鼠见了猫,天然的矮了一截。既如此,就会心生畏惧,有了畏惧,就不敢抗拒,唯唯诺诺毫无胆气接话。老迈又精神气十足的忠顺王,坚定的看着下属们。他能治好辽西,就能治好三大营。图门内心激动不已。犹如儒家之理,人有精神追求,精神的满足,比物质的满足更让人忘我。自己不就是拜服于忠顺王的人格魅力,多年来任劳任怨,为忠顺王鞍前马后。“不论是为了光宗耀祖,还是望百姓万家灯火长明,诸位当与本王齐心协力,当不负国恩。”忠顺王说道。“喏。”众人齐声应承。:()红楼从辽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