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地一声,他腰刀出鞘,“可就不认人了!”
刀一出鞘,一院子的人都唬得抖抖索索,村长两腿也是打战,哭丧着脸去推刘壮,催他快去上菜。刘壮顺手把吃空了的碗碟收走,这些葛根粉已经被分食殆尽了,他顺手把残汤泼到阳沟里,却是不敢倒进潲水桶,害怕出事。
按道理来说,甜烧白至少要小火慢蒸一个时辰,才算是足了火候,但食客们催得快,刘壮也就用了偏门的方子,又取了猪油来,将它在锅里隔水化开,又取了自己带回来的白砂糖融进去,熬成了糖油,把甜烧白取出扣在盘子上,糖油淋在上头,果然油光润滑,散发着沁人心脾的甜香,端了两盘出来,便连那些丘八都是抽动鼻子,连声叫好,问道,“这个甜烧白是谁做的,怎么比城里的还香?这层油好看,从前没见过这样做法!”
刘三伯不在,刘壮只得揽功道,“回禀将军,这是小人的主意,这菜要得急,也怕火候不足,便浇了一层糖油。”
说话间,二十多个兵丁争着,已经把甜烧白吃得只有盘底那些垫叶了,个个都是舔唇抿嘴、回味无穷,那小校定睛把刘壮看了几眼,在他肩上拍了一下,哈哈笑道,“你倒还真是个会做菜的人才!如此,便指你一条明路,随我们入城,给我们兄弟几个做个伙头!平日衙门那些淡饭,吃得嘴里都能飞出鸟来!”
给这些帮闲、衙役做伙头,哪里是什么好差事?给的伙食钱又少,每日里还挑三拣四,要吃这个要吃那个的,菜钱不够用,你自家去想办法。这是能让人想上吊的差使,这些人自然也明白这点,不等刘壮回话,那小校就道,“去把他也锁起来,单独拴着!这个幺儿人才好得很,又孝顺,是个好苗子,可不能放走了,哈哈哈!”
此时坝坝这里,人多得要命,刘家亲眷有些躲起来了,有些胆气还壮的便来帮衬,刘壮父母都在其中,见到刘壮被锁,自然是目眦欲裂,扑上来就要和这些人拼了,刘壮这会儿真不担心别的,对自身安危早已根本不想了——也确实一点不在乎,就只怕父母出头被打回去,一时也是瞪了眼,忙道,“别——别!”
好在刘老爹、刘老娘两人还没上前,身后突然又冒出一个人来,张大妮一手一个,把他们在人群中死死拖住,刘壮这才放下心来,和张大妮对视了一眼,张大妮对他点了点头,刘壮便苦笑着束手就擒,在众人的议论声中被带到了坝坝前——说来也是好笑,就这么一顿饭光景,很多自己也有人被拉了壮丁的人家,似乎已经是恢复了过来,很记恨刘家或许能逃脱被拉壮丁的命运,因此此时刘壮被抓,他们并不同情,反而幸灾乐祸、指指点点,大有对刘家虽小心伺候,花了血本,却也不能逃脱的讥笑之意。
“那刘老三呢?出来!到底还是拉了他家的人,要和他结饭钱!”
吃完了甜烧白,众兵已是酒足饭饱,小校还在那里惺惺作态,要叫刘三伯出来给钱,村长哪里还敢让他们再逗留下去,生怕再待下去,房子都被他们扒完了,也不顾他们拉走了这么多壮丁,一心只想赶紧把他们打发走了算数。也顾不得再为刘壮说情,只是看了他几眼,便忙为刘三伯推辞,说不敢要他们的钱,众人这才罢休,摇摇摆摆起身上路,还有些人当堂在院子里撒了尿,在院墙上擦了手,一边往坝坝上走去,要解开壮丁们的绳索,把他们拿回锦官城去。
那些刚刚还对刘家幸灾乐祸的村人,此时方才如梦初醒,知道和亲人分离的时候就要来了,当下又有人哭喊了起来,反倒是壮丁们,仿佛已经麻木认命,依旧撅在那里等人来解,真如牲口一般顺服。谁知道,那小校走到半路,突然动作越来越慢,仿佛吃力一般,伸手要捂胸口,可手还没有捂到,只听得哗得一声,刚才吃进去的夹沙肉、葛根粉、萝卜丸子等物,全都喷泉一样从嘴里溅射出来,喷到一半,又连吐都吐不出来了,伸手在空中抓了几下,便猛然倒地,再没了气息……
变起突然,众人都是看呆了眼,乡人慌忙惊叫散开躲避,那帮士兵个个都是抽刀而起,只是他们吃得也并不少,毒发时间相差无几,仅仅比那小校慢了片刻,便都抽搐呕吐起来,多数都跌落昏死,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气,但还有一两个人虽然也晕眩,却似乎并不至于晕死,刘壮见了,再不犹豫,翻手挣脱了还没系紧的绳索,抓起一只板凳,叫道,“天罚!天罚啦!你们这些龟孙,杀了你们!”
抄手一凳,便砸在一个挣扎着要爬起来的衙役头上,这板凳是农家物件,用料扎实,那衙役头破血流,脑浆子都被打出来了,眼看着也是活不成,众人又是一连串的尖叫,“造反啦!造反啦!”
刘壮跳到桌上,审视周围人群,还没看到要找的人,下头有人已经把一把菜刀递到他手里,刘壮低头一看,正是张大妮,两人对了个眼色,都觉得有种难言的默契涌上心头,刘壮拿着菜刀朗声道,“这些狗官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天罚,乡亲们,谁想被他们逼去做送死鬼?今日事已至此,我们不如扯旗反了!往万州过去!我给大家带路!到了万州,大家都有吃有喝,再不必受这些狗官的欺凌!”
最后一句话,指明了出路,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什么人再喊造反了,眼神都逐渐从迷茫转为坚定,此时张大妮已经把自己的父亲解出来了,主动伸手从刘壮手里接过菜刀,刘壮道,“要跟我一起走的乡亲们,一家出一人,交个投名状!砍这些狗官一道,斩草除根,要了他们的命!”
那张老汉也是个人物,配合着他的说法,扬起手毫不留情,冲那小校的脑壳就是两菜刀,冷道,“不就和杀鸡宰狗一个意思么!呸!日他先人,敢绑老子去做壮丁做猪仔,老子要了你的命!”
“是啊……不给俺们活路,俺们和你们拼了!”
“当谁没杀过牲口似的!这人不也是大牲口!”
“你们——你们——”
村长这会儿是傻眼了,左右看着,竟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瞧着壮丁们逐一上前接刀入伙,不由得掩面长叹,最后却也是要过了菜刀,“唉……唉!刘家幺儿,老头子是没得用了!今后,这村子得交给你领头,你说我们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吧……”
刘壮回乡时,虽然也意识到了家乡的危险,但万万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般模样,此时和张大妮配合着,居然默契地把局势控制了下来,但对于前路却也从未考量过,去万州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设想,该怎么去,路上会不会遇到追击,这都完全没有想过。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在万州时听多了话本,这会儿他居然也半点不慌,对局势的分析,解题的主意,逐渐从心头泛起展开,似乎真有神灵在冥冥中引领着他一般,让他很快就拿住了主意,侃侃而谈起来。
“单我们自己上路不成,官府一定会派兵前来捉拿追捕,还是得把事情闹大!”
他很快便定了主意,“我们到邻村去,把抓壮丁的消息散播开来,混在那些流民中一块走——叫锦官城里的官儿,连一个壮丁都抓不到!”
第894章锦官城震动
“什么,人没捉回来,反而死在青渠村了?全死了——全死了?!”
锦官城南面,左护卫不大不小的营房前方,有两排歇山顶的屋舍,已是有些破败,似乎积年没有修缮了,檐角已经积攒了厚厚的蛛网,不过,这不妨碍官兵们在其中进进出出,显示出罕有的勃勃生机来,营房内的校场也是难得的热闹,时不时传来呼喝之声,很显然,这是士兵们在出操。
——本来,庆符府的左护卫荒废已久,别说兵员足额,三日一操了,实到的兵员能有原本的五成就不错了,操练更是早已荒废,这一切全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兵饷不足,但眼下,种种迹象都说明,军饷不但补上了,而且还额外加了赏银,除开蜀王府自己的亲卫,镇守太监府上的亲兵之外,便连左护卫这里都拿到了钱,至少把架势给重新摆开了。
蜀王府的亲卫,按规制来说,满编可以有三千,但这已经是数百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各处王系众多,开销也大,蜀王虽然占据川蜀地利,富可敌国,但在侍卫方面也不敢别出心裁,一直以来维持着一千五百人左右的兵员,再加上城中的左右护卫,镇守太监府上一支五百人的精兵,勉强凑个三千人的军队不在话下。
于川中,这个规模的军队已经不能忽视了,就算是白帝城的白杆兵,这几年贞素夫人占据地利,霸住了三峡贸易,有所扩张,也不过就是四千多人而已,在数字上,和锦官城的军队相差似乎不大——但这要看怎么比了,数量虽然差不多,但论到战力,那就不好说了,若不然,朝廷也不会这么重用白杆兵,更是要依靠他们来处置奢安之乱。
就是锦官城中的老爷们,也认为这些兵员远远不能让人放心,因此还要去各村发动村勇——他们肯定不把自己的做法叫成抓壮丁,而是美化为‘征募’,实际上衙役帮闲们,趁此机会大吃大喝、欺男霸女、勒索百姓,老爷们也管不过来,他们只要看到结果,有大量壮丁入伍为现在操练的这些士兵做辅兵、民夫便可。
三千正兵、六千辅兵,加在一起九千人,对外号称十万大军应当不是问题的,有富饶的平原供应,军粮暂且不需要担心,倘若能说动蜀王吐出更多钱财来,那这一次抵抗买军之战,便更是上下人等一起发财的大好机会了,因此,对于即将到来的抵御战,城中上下都很上心,甚至还能做到各衙门精诚合作,不分你我。
譬如左护卫的全百户,他就友情借了一队士兵,护卫着衙役们去青渠村‘征募’,当然,这帮忙不是完全无偿的,衙役们要付一笔酒水钱,因为青渠村就在城边上,一向比较富裕,全百户还把价格定得很高——之所以不谈分成,自然是因为信不过的缘故,全百户信不过衙役们不会私下截留银钱,也信不过兵丁们会给他如数上报,倒不如一笔谈定了,他这里稳拿若干,至于兵丁们在青渠村是否又发了什么财,他也懒得管。
钱是收到了,可那帮龟儿子,一出门就和撒开手的猎犬一样,光顾着撒欢,第二日居然没有回营复命,全百户这里刚觉得不对,便听到城外有人来报信,说是城外的村子里,大量农户都挑着担子要逃荒去了,听说白杆兵已经从白帝城打过来了——这消息惊得众人非同小可,蜀王急招众人议事,关了城门,合城上下战战兢兢,就怕明日就是兵临城下的大战了!
等过了两三日,消息逐渐沉淀下来,方才知道这是谣言,这时候全百户再派人去青渠村刺探,青渠村却是人去楼空,一村人全都紧赶着四处逃走了,村里家家户户都是院门深锁,一根毛都没留下——不知道是谁临走前还放了一把火,那探子去火场里翻了半天,惊疑不定地拿了些信物回来,说那火场里大约有七八具尸体——都烧焦了,也辨认不出来谁是谁,说实话到底有多少人也不好说,反正那处落下了一些铁片,似乎是兵丁们刀柄上的配饰。
是拿了钱逃走了呢,还是青渠村的人把官差、兵丁们都杀了,村里人分了几波,有的到处去鼓动闹事,有的也畏惧探查报复,去外地躲避了?又或者是更加玄异诡谲的鬼神之事?因为探子回报,村子里还有一些死狗,倒卧村里一户人家附近,这些死狗没有什么伤处,但看起来死了也有好些天了,似乎还合得上兵丁们失踪的日子。
越想越有点儿瘆人了,如今城外谣言四起,一片兵荒马乱,全百户也不可能继续探查此事的真相,只得暂且按下不管,叫那探子退下,自己这里忍着心疼,从拿的那笔银钱里拨了两成出来,叫他自己的亲信分头送给这一帮兵丁的家人,道,“你瞧着给,就说他们出去征兵,遇到青渠村的刁民,眼下音信全无,还得再过几个月才能报阵亡,抚恤银子,少说也要明年才能下来,这些钱且先拿去花销——让他们都老实的,否则,别说抚恤银子了,把他们算成逃兵,还要治他们的罪!”
他也知道,亲兵过手总要吞没一些的,不过在全百户这里,只要无人来左护卫闹事,他也就无关痛痒了,眼下该犯愁的是城郊村子抓不到壮丁了,该怎么交差——如今这三千守军,想要把锦官城防守得固若金汤那是不能够的,很多粗活必须要辅兵帮忙,而且,城郊村落也是军饷的一大来源,现在城外村子都在往外跑,今年的秋粮征发注定是不会顺利的,他也得向上汇报,指望上头想辙来解决几个月后的困难。
该向谁汇报呢?全百户有点儿拿不准了:他们左护卫平时非常不起眼,除了出人去做杂役、帮忙跑腿之外,在城中实在无足轻重,权柄几乎于无,顶上的婆婆倒是一大堆,谁都能来管一管,权责非常的模糊。也是锦官城这里是藩王封地,所以特别复杂一些——锦官城实际上分为三个治所,一个是蜀王府,一个是华阳县,还有一个则是庆符府。
这三个治所,各有自己的一套班子,再往上还有川蜀布政使——这就又是川蜀的特别之处了,在三峡之外,很多时候为了便于管理协调,朝廷会把两个布政使道结合在一起,设立督抚,实际上督抚才是两道的最高行政长官,但川蜀僻处一隅,占地广阔,倘若再并了另一道,那简直就是裂土封王了,因此川蜀并没有督抚,最高的行政长官是布政使,布政司衙门设在锦官城华阳县治下,这就又是另一套班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