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嘛,我也被吓得不轻!”“总之,只要平草原这事不是他干的就好,万一真是他,咱们的压力又要加重一层了!!!”“何止,估计那些武将们也得压力山大。”藩王们又恢复了谈笑风生。但也有不少藩王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如果平定草原叛乱的不是朱桂,那他是通过什么渠道得知朱棣要挨老朱的教训呢???朱桂既然能知道朱棣要挨揍,很可能也知道朱棣冒领了军功。可他是怎么知道的呢???藩王们心中疑惑。但想不出答案,索性也不去费那个脑筋了。燕王朱棣的居所内。这些日子,陶光啸一直贴身照料着朱棣。寸步不离,夜以继日。加上老朱本就没打算下狠手。只是让朱棣受点皮肉之苦,长长记性。于是,朱棣悠悠醒转过来。“殿下。”陶光啸见朱棣睁开了眼,连忙唤道。朱棣躺在床上,没有起身。他转头看了看陶光啸,又望向窗外。“这些天外头有什么大事发生吗???”朱棣声音微弱地问。陶光啸闻言,嘴角抽动了一下。要说这些天最大的事,莫过于燕王冒领军功了。虽然朱元璋只是教训了朱棣一顿,没正式下旨谴责。因为老朱考虑到事已宣扬出去,加上朱棣身份特殊,是朱家皇室成员。公开谴责朱棣冒领军功,等于公开扇朱棣耳光,也是扇老朱自己的耳光。所以老朱只能冷处理,尽量不再提朱棣平草原叛乱的事。没想到燕王府这边出了岔子,消息还是传到了应天府。一时间,朱棣冒领军功成了应天府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想到这儿,陶光啸说:“殿下,咱们燕王府现在是应天府最热的话题了。”一听这话,朱棣的嘴角也不由自主地抽了抽。真是坏事传千里,好事不出门。自己在顺天府勤勉执政,也没成过应天府的热门。结果这糗事,倒让大家议论纷纷了!“事已至此,就这样吧。”燕王朱棣长叹一口气。接着,他认真地看着陶光啸,说:“这次又是你自作主张,加上上次擅自派遣细作,你的擅自行动已经让我受了两次惩罚了。”陶光啸一时语塞。朱棣说的是实话。之前陶光啸暗中给大同府派细作的事被朱桂察觉,朱桂连同其他十位藩王一起,让老朱下了处罚令。朱棣也在其列。如今,陶光啸又自作主张揽功,干出冒领军功这等大逆不道的事,立刻就被老朱发现了。于是就有了朱棣被狠揍一顿的后果。“属下再也不敢了!”陶光啸扑通一声跪下,满脸愧疚地说。朱棣微微点头。他想,事不过三,如果陶光啸再这样自作主张,无论如何都要请他离开燕王府了。“对了,你查清楚父皇是怎么这么快知道冒领军功的事了吗?”朱棣心中琢磨起老朱那边的情况,不禁好奇地问了起来。在他看来,陶光啸这假冒军功的把戏确实粗陋,早晚得露馅儿。可让他意外的是,老朱这么快就察觉了!!!“确切的消息还没查到。”“但我猜,这事可能和代王有关联。”陶光啸皱眉,提出了一个猜测。和小十三有瓜葛?!朱棣闻言,脸色一变。这事儿怎么又绕到朱桂头上了???他实在摸不着头脑!“详细说说?”朱棣兴趣盎然地追问。陶光啸点点头,解释道:“听说灭了瓦剌和鞑靼的那个漠北大汉,和大同府关系非同一般,两方常有往来,于是有人猜是代王策反了那位大汉。”尽管陶光啸时刻不离朱棣左右,燕王府的亲信还是会外出打探消息。因此,外界的风言风语他也略知一二。“小十三策反了漠北大汉?”朱棣一听,脑袋嗡地一下。漠北大汉拒见燕王府的使者,却和大同府有交情?!难道大汉平定瓦剌和鞑靼,背后也是朱桂在操纵?头痛欲裂!朱棣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朱桂在消灭了一个数万人的女真部落后,竟还有余力插手漠北事务。而漠北,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他对此却一无所知!之前还想向漠北大汉示好?!朱棣自嘲地想,自己真是可笑至极!“我明白了。”“你先退下吧,我想一个人静静。”朱棣深吸一口气,摆手示意。陶光啸望着朱棣那近乎绝望的神情,也不禁叹了口气。说到底,还是朱桂给藩王们的压力太大了!特别是现在朱标病重,皇储之位悬空,所有藩王的目光都聚焦于此,,!突然冒出个朱桂,各方面实力远超其他藩王,这对藩王及其幕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压力!但陶光啸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对付朱桂的好办法,尤其是在自己连续两次出手都让朱棣受罚的情况下,他只好乖乖闭嘴。在代王朱桂的府邸里,朱桂并未因冒领军功的事烦心,他正忙着筹备老朱的寿宴。这次是庆祝老朱六十五岁大寿,不仅明朝各地官员、藩王会亲自或派人参加,连大明的152个朝贡国也都派了使节来贺。这简直就是某些帝王梦寐以求的万国来朝之景。然而,朱桂和老朱都没料到,在这关键时刻前夕,朱棣捅了个大篓子。冒领军功的事闹得沸沸扬扬,连朝贡国的使节也看了一场好戏。恐怕这些国家的使节私下里没少议论。此时此刻,朱桂觉得必须有所行动。他肩负着一种使命,一种将大明打造为世界最强帝国的使命!基于这份使命,朱桂绝不能让冒领军功这样的丑闻成为寿宴的焦点。他要干票大的,让世人忘掉这桩令皇室蒙羞的事。“应天府的机场跑道建好了吗?”朱桂问刚进门的管仲。朱桂离京后,曹炳麟留守大同府,而朱桂为便于处理事务,便将管仲带在身边。“都建好了,可供飞机起降。”管仲面带微笑,如实汇报。朱桂满意地点点头。这就是他为老朱寿宴准备的大礼!:()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