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的第二根据地,也是他自己一手打造的。“现在朱元璋答应和大汉结盟,以后我就不方便常来了。”“所以,这里的事就全靠你了。”听了朱桂这话,驻守大汉的心腹有点舍不得地点了点头。“殿下放心,我一定打理好这里,绝不会辜负殿下的期望。”心腹拍着胸脯,坚定地说。朱桂听了,也放心地点点头。然后,他就开始张罗铁路建设的事。为了缩短工期,三方得一块使劲。欧洲那边和大汉都得按时在自家地盘上铺好横跨的铁路。这么一来,施工时间就能大大缩短。计划好了,他就让心腹随时盯着这边的进展。其实,朱桂心里也挺不是滋味。毕竟,大汉是他一手拉扯起来的。就这么放手让大汉自个儿发展,换谁心里都不甘心。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为了早点实现目标,总得有所取舍。“那就这样吧,有事让人通知我就行,以后我也不会常来了。”说完,朱桂就坐上飞机离开了大汉。要是待久了,朱元璋准得起疑。而在欧洲那边,铁路建设也是热火朝天。帖木儿国也帮了把手,派了上千人来修铁路。再说,铁路也通到了帖木儿国。只要铁路建成了,他们就能更好地和大明搭上线。能抱住大明这条大腿,对他们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而那个竞争系统,也给了朱桂相应的奖赏。这次的奖品不一般,是玉米种子。朱桂拿着手里的种子,一时有点懵。“这次的奖品怎么这么古怪?这种子起不了啥大作用啊。”正当朱桂纳闷时,系统的声音响了。【下一个任务,帮大明解决三个月后的粮食危机。】一听这话,朱桂恍然大悟。原来这玉米种子不只是奖品,还是解决下一个任务的钥匙。有了种子,完成任务就容易多了。正好,快立秋了,正是种玉米的好时候。玉米从种到收也就两个多月。接下来,朱桂就要大张旗鼓地种玉米了。这天,他揣着玉米种子进了皇宫“父皇,我在欧洲带回些粮食种子,想试试能不能在大明种活。”朱桂说着,让锦衣卫搬上来一麻袋种子。朱元璋一下就懵了。不光是他,满朝文武也是一脸嫌弃。在他们看来,这粮食种子纯属多余。大明朝国力强盛,国库里的粮食都快堆不下了。根本没必要再多种粮食。而且种这些种子,还得新开一大片地。费时费力又费钱。因此,有些大臣极力反对。“陛下,这外来种子不一定适合咱大明的土。”“对啊陛下,就算种了也是劳民伤财,微臣以为不可行。”听了大臣们的反对,朱元璋微微点头。他看看下面的朱桂,也觉得这事儿没必要。但朱桂铁了心要这么做。“既然大臣们都反对,那我就在代王府里自己种。”这话一出,大臣们无奈地摇摇头。他们都觉得朱桂这是在闹性子。朱元璋没多说什么,算是默认了朱桂的主意。朱桂见状,有点失落,离开了皇宫。回到代王府,他马上让百姓们开地。代王府的老百姓没半点怨言,反而挺乐意。朱桂为他们做的好事太多了。开点地而已,又不费多大力气。不到十天,代王府周围就开出几十亩地。“这些种子要两两一起种,这样才能提高成活率。”朱桂一说这播种法,有的百姓不太明白。他们从没听过这样的种法。不过,既然是朱桂说的,那就照办吧。忙活了几天,地里全撒上了玉米种子。接下来,就等着丰收了。那天,朱棣踏进了代王府的门槛。一瞧见代王府周围那片新开的地,他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笑。“朱桂这家伙,还真把那些种子给种上了。”“我倒要瞧瞧,这些种子能不能活过来。”“要死了,我可就有乐子看了。”朱棣不怀好意地嘀咕着。说罢,他迈步进了代王府。这时,朱桂正悠闲地在院子里品茶呢。一见朱棣进来,连忙站起身迎了上去。“皇兄,今儿个怎么有空来这儿啊?”朱桂满脸堆笑地问。“没想到你真有这胆量,把这些种子给种上了。”朱棣带着点讽刺意味地说。朱桂自然听得出话里的意思,只是微微点了下头。毕竟,他也没什么好辩解的。因为三个月后的粮食危机,他绝不能提前透露。先不说有没有人信。就算有人信了,也肯定会招来不少人的不满。这样做,等于是跟大明对着干,肯定对自己不利。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至于代王府这边,他是一点都不担心。三个月后的粮食危机,他自信能妥善应对。毕竟,玉米成熟也就两个多月的事。见朱桂沉默不语,朱棣也没再多说什么。转了转,就离开了。这时候,铁路的修建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经过半个月的建设,铁路已经延伸到了大汉。最多再有两个月,就能通到欧洲了。到时候,两边的联系就更方便了。时值初秋,大明大部分地方都被雨水冲刷着。大雨连续下了半个月,才稍有减缓。但因这半个月雨量过大,导致黄河泛滥。突然间,黄河的堤坝崩塌了。周边地区也遭受了洪水的侵袭。朱元璋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去治水。“报!这次洪水的严重程度史无前例,沿岸许多城市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不仅如此,城中的粮仓也受损,剩下的粮食已不多。”前去治水的大臣回报说。听了这话,朱元璋的脸色顿时紧张起来。随即,下令开仓放粮。但这次灾情实在太重,国库里的粮食撑不了多久。这消息也被朱桂知道了,他第一时间赶往黄河沿岸。望着受洪水肆虐的百姓,朱桂一时感到无能为力。若非科技太落后,黄河怎会轻易决口。“唉,百姓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朱桂无奈地说。仅仅半个月,国库的粮食就消耗了三分之一。:()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