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里头呢。“明朝的军队啥时候变得这么弱了?以前可不是这样啊。”戈龙笑着说,完全不知道这个念头有多危险。到现在他还觉得,如今的大明朝脆弱得不堪一击,更别说他一点也没察觉这些年来的变化。要是他知道朱桂的所作所为,绝对不敢打这片良田的主意。“大哥,咱下一步是不是该把这田地好好整理整理?”“田里种了不少粮食呢。”旁边的小弟提出了建议。戈龙听了,摇了摇头。“你傻啊?他们已经帮咱们种好了粮食,就没必要再毁了,等着收获就成了。”戈龙回答完,悠闲地回了自己的房间。他躺在床上,美滋滋地想象着自己未来的宏图大业。有了这片良田,再也不用去做抢劫杀戮那种事,不用再挖空心思去弄粮食。这么大一片地,足够他们吃个够了。第二天,朱桂带着军队到了附近的城池。驻守那里的将军早就接到通知,交接工作迅速完成。他还主动提出领兵出征,帮朱桂惩治这帮土匪。戈龙那边,也从小弟那里得到了消息。听说有大量的军队进了附近的城池,戈龙脸上没露出一丝慌乱。他觉得这只是大明朝垂死挣扎罢了,根本不值得担心。于是他草率地做了些部署。只要对方敢来,就给他们尝尝自己的厉害,要让对方明白,自己不是好欺负的。况且,这片良田他早就眼馋了。“殿下,这些土匪的情况就是这样。”“这段时间我也想尽办法要除掉他们,”“但没啥效果,毕竟那土匪头子是戈龙。”守城的将军说。朱桂听了,轻轻点点头。他对戈龙这个人不太了解,于是开口问起了戈龙的事。早在五年前,戈龙的势力就足以威胁到大明朝的统治,他心里也是一心想要当皇帝。这一切,都得从头细说。那年,大明朝是处处危机四伏。“朱元璋!今天我非把你拉下马不可!”戈龙盯着眼前的朱元璋说。朱元璋一听这话,也是怒火中烧。他怎么也不敢信,短短两年时间,戈龙竟然能拉起那么大的队伍。但即便如此,朱元璋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皇位。这是他辛苦打下的江山,怎能轻易送人?既然谈不拢,就没必要再啰嗦了。能用武力解决的,何必多费唇舌?见朱元璋态度坚决,戈龙微微点了下头。“好吧,希望你别为今天的决定后悔。”说罢,戈龙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皇宫。就在这时,大明朝与戈龙之间的战火正式点燃。半个月后,两军对峙。这时的大明朝,有二十万兵力,对面的戈龙,则有十五万。双方实力差距不大,武器装备也差不多。比的就是谁的战略部署更高一筹。很快,双方军队就交上了手。第一战打了两天,看不出谁占上风。特别是戈龙这边,损失的兵力远少于大明朝。这让戈龙相当得意。就因为这第一仗,戈龙彻底轻敌了。他没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国家,不是一个普通的势力。尽管双方实力接近,但大明朝那边,有着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这一点,是戈龙没法比的。这个差距,也为他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之后,战争持续了几十天,几乎每天都小打小闹。这倒也没什么大碍。“哪位将军有办法打破这僵局?”帐篷里的朱元璋望着底下的将军们问道。此时的朱元璋心里已经紧张得不行。他没想到对方这么难缠。原以为很快就能平定这场叛乱,没想到一拖就是这么多天。正当他焦虑不已时,李康从众将中站了出来。这时的李康还不是将领中的老大,只是不久前刚被提拔为将军。“皇上放心,微臣觉得不必急于一时。”“他们撑不了多久了。”朱元璋听了李康的话,一脸疑惑。“李将军这话什么意思?”朱元璋问。“回皇上,虽然他们的实力与我们不相上下,但他们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后勤补给跟不上,后续没有粮草和兵力补充。”“只要我们坚持住,他们自然就会瓦解。”“这段时间,必须确保后勤补给的安全。”李康解释说。听完这番话,朱元璋恍然大悟。这种局面他怎么就没看出来,竟被一个年轻将军看得如此透彻。于是,朱元璋立即下令加强后勤补给的防护,绝不能让敌人拿到任何补给。命令发出后的两天,李康的话应验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那天,戈龙派兵去截断大明朝的补给线,但由于朱元璋早有防备,对方没能得逞,不仅如此,派出去的兵马一个也没回来。戈龙知道这个消息后,顿时六神无主。本来剩余的兵力就不多了,经此一役,更是所剩无几。看来,胜利的天平已完全倾向了朱元璋那边。第二天,朱元璋表扬了李康。“还是李将军有远见啊。”“如果不是你提醒,说不定还真让敌人得手了。”朱元璋笑着说。李将军闻言,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一旁的其他将军也都纷纷称赞,有这样见解的小将军,正是大明朝需要的人才。接着没多久,戈龙那边就完全撑不住了。军队里头粮食不够,没法再打后面的仗。不光这样,死伤也很惨重。戈龙一看这情况,只好带着队伍往后撤。这一回,他终于明白自己当初有多傻。只盯着自己有多少兵马,却忽略了后方供应有多重要。而这后方供应跟不上,正是他失败的大原因。撤退之后,活下来的大部分士兵都不跟着戈龙了。他们不想再待下去。要是还待着,搞不好哪天真就交代在这儿了。虽说他们已经撤了,但这不代表朱元璋就会放过他。要是再派兵来打,后果可就不只是撤退那么简单了。这么一闹腾,戈龙身边只剩下几个心腹。“你们要走也行,反正现在是彻底输了。”:()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