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小说网

永久小说网>机甲巨型 > 第276章 这么重要的规矩都能忘(第1页)

第276章 这么重要的规矩都能忘(第1页)

第二天清早,大家再次聚到炼钢房。朱桂把昨晚系统给的提示告诉大家。听完后,众人微微点头。他们并不感到奇怪,还以为是朱桂突然想起来了呢。随后,大家又开始了新一番的忙碌。到了中午,炼好的铁水被倒了出来。现在已经足足过了两天了。而倾倒出的铁水,则由两个人抬到了一旁。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它冷却。冷却的过程相当漫长。“赶紧开始下一批的炼制,我们不能确保这次一定能成功。”朱桂吩咐道。经过一整天,铁水彻底冷却了。接下来,是最关键的检验时刻。能不能达到朱桂的要求,全看这次试验了。跟上次一样,朱桂又对着它开了一枪。不过这一次,结果让人惊喜不已。钢铁表面没有任何变化,这足以证明硬度已经达标了。接下来,就要测测它的韧性如何。于是,朱桂把钢铁悬空起来,让其他人往上放石块。慢慢地,钢板上的石块越堆越高,但钢板依然纹丝不动。就连弯曲的迹象都没有。很快,钢板上的石头已经有了上千斤重。“看来韧性也合格了。”朱桂暗自说道。其他人也是一片欢欣鼓舞。经过这些日子的努力,终于把钢铁给炼出来了。这一切,都多亏了系统的提示。要是没有系统的提醒,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功。这一点,只有朱桂心里最清楚。他很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朱元璋,并请求扩大钢铁的生产,以满足建筑的需要。有了如此高强度的钢铁,就能建造更坚实的城墙。不仅如此,朱桂还打算建楼房。原以为建楼房的事得拖很久,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提上日程。建楼房所需的砖头,朱桂也能顺利生产。毕竟,砖头的主要原料是粘土,而粘土很容易就能获取。“父皇,儿臣想建一栋楼房。”朱桂望着朱元璋说。“楼房?什么是楼房?”朱元璋满脸疑惑地问。这时的朱桂也说不清怎么解释。只能说等建好了,父皇一看便知。听了这样的回答,朱元璋只能微微点头。他也没反对这事。在朱元璋眼里,朱桂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大明国好。得到朱元璋的同意后,朱桂立刻在代王府划出一块地。这块地上,将会矗立起大明国的第一栋楼房。现在最关键的是,尽快弄到足够的砖头和钢筋。如今有了钢铁,制作钢筋也就轻松多了。只需将它们加工成钢筋的形状就好。至于用粘土做砖头的事,朱桂交给了管仲去办。首要任务,是找到足够多的粘土。朱桂计划将首席高楼建在代王府里,这样他能亲自盯紧施工现场,免去来回跑的辛苦。接下来的任务,是制造出足够的钢材,好加工成必需的钢筋,没有足够的钢筋,盖楼的事就进行不下去。"把这些钢材切割,再熔化一遍。"朱桂吩咐。这话一出,众人惊愕不已,对朱桂这招不解:刚出炉的钢材,为啥要重熔一次?这不是浪费么?朱桂随后解释了这么做的理由:只有熔化钢材,才能更便捷地制出钢筋,光靠人力,根本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形状。听了这解释,大家略一点头,既然是殿下的决定,只能照办。于是,已炼好的钢材又被投进了熔炉,朱桂立刻着手制作模具,将融化的钢液倒入模具,冷却后变成钢筋。另外,钢筋还需掺入水泥中,但因粘土短缺,水泥暂无法生产。这期间,得抓紧造钢筋。"所有人轮班,确保效率。"朱桂安排道。他又设了三条钢筋生产线,每条线十人,轮流作业,每日五人。经过周密部署,钢筋产量飞速增长。见众人如此努力,朱桂满意地点点头。另一边,管仲仍在搜寻粘土,手里握着朱桂给的样品。粘土常分布在湖畔和湿润之地,在黄河沿岸应该不难找。果然,搜索两天后,管仲在附近的黄河岸边发现大量粘土,立刻将消息告知了朱桂。朱桂即刻派人去采集粘土。下一步,是制作石灰,虽过程简单,却很耗人力,但这在代王府不是问题。半月后,所有材料准备就绪。接着,朱桂拿出了楼房设计图,首要任务是打地基。"张叔,盖楼的事就交给你了。"他对身边的张渊明说。"殿下放心,盖房的事我绝对靠谱。""何况您手里还有图纸,对我来说,小意思。"张渊明自信满满。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随即,他带着工人开始了工作,先划出一块区域,足以容纳两座楼房。工人干得起劲,朱桂在一旁指挥,朱元璋也时常来查看进展。"十三,你们在做什么呢?""挖这么大的坑干嘛?"朱元璋疑惑地问。"回父皇,这是在打地基,有了地基,楼房才能稳固,毕竟楼高十几米,不打基础容易倒塌。"朱桂解释。听说楼房有十几米高,朱元璋惊讶不已,大明国里,最高的建筑仅是皇宫。朱元璋对此颇不满意,大明律例规定,任何建筑不得高于皇宫。随后,朱元璋带着怒意看向朱桂:"身为皇子,你不知道大明的规矩吗?"朱桂闻言,心头一颤,不明朱元璋言下之意,也不清楚指的规矩是何事。这时,管仲上前一步:"殿下,您咋不提前说楼有多高呢?大明律例,所有建筑高度不可超过皇宫。"管仲忧虑地说。听此解释,朱桂恍然大悟,竟把这规矩忘了,幸亏说漏嘴得早,否则就违了国法。但楼房建设已启动,就此停下,实在心有不甘。于是,朱桂恳求朱元璋允许他继续,而朱元璋对这规矩极为重视,若放任楼房建成,将意味着他的地位受威胁。于是,命工人停工。张渊明知晓原因后,一时手足无措,他之前并不知这楼高达十几米,若早知,必会反对。朱元璋则怒气冲冲地离开现场。朱桂意识到,自己太过急躁了。:()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