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这一年,贾敏还活着,她有儿有女,满心都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满足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而林如海呢,一脉单传的林家终于迎来麒麟儿,也是春风得意,心满意足。
同是这一年,薛老爷健在,薛家的生意不增不减,仍旧持稳。嫁入薛家的薛王氏仍是时不时就要感叹抱怨一回父母待她吝啬不公,让她从官家千金变成商人妇。
恰巧也是这一年,王贾两家再度联姻,王家长房的大姑娘王熙凤婚配荣国府长房嫡子贾琏。长房长子王仁初入纨绔赛场,薛家的薛蟠也正是对什么都好奇感兴趣的年纪。
可以说这一年的林家,王家和薛家都是一副欣欣向荣之气,宝黛钗三人也全是父母双全,前有兄弟后有家族,最无忧无虑的时候。
若无意外,从这一年开始有的家族蒸蒸日上,有的家业凋零,有的妻离子散……
抛开已经隐隐有了变数的将来,只先说三家的主母吧。
王大太太出身宁国府,不但是薛姨妈的长嫂,还是贾敬的胞妹,贾敏的堂姐妹。这也是为什么贾珍与王熙凤从小熟稔了。
贾敏,薛姨妈和王大太太出身都差不多,年少之时也曾时常相见,但长成后各人的经历际遇却大不相同。
一个嫁给了仕宦书香之族的林家,成了探花郎之妻;一个嫁入同样官宦勋贵的王家做长媳,一个却许给了百年皇商的薛家,做了商人妇。
一个出嫁就得欶命,不过几年就诰命加身。
一个虽是长子长媳,却因次子强势,长子无才,不得不偏居金陵祖地。
一个却是失去了官家小姐的身份后,再没了诰命加身的可能。
薛家最是有所求,不管是薛老爷还是薛姨妈,他们都是带着殷勤讨好之意登门的。而王大太太登门的原因就复杂了许多。
一是为了即将嫁到荣国府的女儿,二是为了不及弱冠的儿子。三嘛,则是王大太太得了恶疾,名医看遍,好药吃遍,怕影响亲闺女的亲事不敢声张,如今不过是生挺硬熬罢了。
这会儿来见堂妹,自有不少贴己话要说。但小姑子就在跟前,又不由忍了下来。
抛开前尘种种,只说此时重逢,一个因生产略有些丰腴,一个面色腊黄似有隐疾,一个除了年华不在竟是不增不减,一时间竟都唏嘘不已。
少时,三位当家主母宾主落座,又笑着受了小辈的礼,之后各有表礼互送,这才打发小辈下去玩耍,自在说话。
三人都有儿有女,不过贾敏的儿女却是年纪最小的。王仁和薛蟠给贾敏请过安后,便被管事引到了前面。
林小弟被奶娘抱着给客人们看了一回,又被花样夸了一回就由着奶娘抱下去了。最后竟只有宝钗跟着宝玉和黛玉去了林家的花园玩耍。
盐政最是个有钱的衙门,所以巡盐御史府的后宅也修得美轮美奂。此时不过七月,正是姹紫嫣红开遍的时节,一路走来,步步是景,更让人有种置身仙境之感。
宝钗比宝玉年长两岁,黛玉又比宝玉小了一岁,虽说此时几人年纪都不大,但三人里,宝钗是唯一跟着父母出门应酬过的。
金陵之繁华不下京城和扬州,城中官宦士绅之家也都修了极好的宅子和花园子,宝钗曾随母亲去过金陵甄家,当时她便觉得甄家的宅子已是极好的了,不想来了巡盐御史府,她才知道什么是山外有山。
来之前,宝钗就得了父母叮嘱,不管林家的姑娘是否好相处都切莫与之发生冲突。这会儿一路走来,因父母熏陶教养已知富贵权势的宝钗,心中竟又生出一股熟悉的怯意来。
是的,熟悉。
上一次生出这种胆怯和自卑的情绪还是在甄家见到等那真正的官宦千金的时候。
相较于宝钗,宝玉见家里来了个姐姐,就特别高兴。黛玉也有些小兴奋,毕竟她上次见到这么多人还是她弟弟百天的时候。
兄妹俩先是小大人一般的招待了一回宝钗,随即就迫不及待的对宝钗发起了十万个为什么?
宝钗的年纪还是太小了,她有些嫉妒黛玉,却还记得她老子娘之前的叮嘱,于是在回答小兄妹的问题时,又带了几分讨好之意。
宝玉和黛玉因年岁小,又不曾见过几个外人,到是没察觉到什么,但跟着他们兄妹的程嬷嬷和其他丫头媳妇却都看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