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小说网

永久小说网>蜀汉之庄稼汉TXT全文 > 第1165章 调动(第1页)

第1165章 调动(第1页)

“九原都督府那边传来消息,五原县炼铁工坊打算伐阴山林木,烧炭炼铁。”张大秘书拿着都督府的公文,递给冯都护。“哦,终于开窍了?”冯都护接过来,扫了一眼,又扔到桉上。“整整落后了平城一年时间,焦炭用得多了,现在才想起来原来还可以用木炭炼铁?”右夫人有些嗔怪地看了一眼冯都护:“说什么怪话呢?好歹这个事情是你定下来的,不早点提醒他们,现在还有心情说风凉话。”冯都护嗤地一声笑:“这都多少年了?难道指望我一辈子带着他们?”说句实在话,以冯都护现在的声望和身份,就算是立马退休,安心呆在家里。前半生的功劳和攒下的资本也足够他躺着吃一辈子。更别说现在他的重心是放在季汉的军政方面。对于他来说,兴汉会这个白手套,养了这么多年,正是当用的时候。而不是还要他操心教他们怎么做事。右夫人闻言,失笑道:“话虽是这么说,但确实如阿郎所言,这些年来,大汉一直用的是焦炭炼铁,都用是习惯了。”“骤然间没有煤,一时间灯下黑,光顾着找煤,没想着伐木烧炭炼铁,也是情有可原。”说着,顿了一下,又看向冯都护:“再说了,兴汉会这么多年来,谁不知道冯会首从来没有错过?”“既然你都让人在那里找煤,任谁看来,都不怀疑那里会有煤矿,哪知道寻了这么久,也没能寻到。”也不能说是没有寻到,倒是寻到了一两个小煤矿,只是煤的质量不太好。给当地的军民用来烧水取暖是够了,但用来炼铁,却是够呛。“而且边塞的林木,一直都有充当关塞的作用,他们没有得到允许,自然也不敢随意砍伐。”不要以为古人就没有植树造林的意识。事实上,从史料上看,从周朝开始,就已经有了“遂人”、“封人”之载。“遂人”是边境林营造的执行者,“封人”也具有营造和管理边境林的职责。战国时代,《荀子·疆国》记载战国时秦国和赵国之间的边境林有“松柏之塞”。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北方边境的安全,修筑了万里长城。同时在沿着长城广种榆树,成为一道绿色长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条边防林。《汉书·韩安国传》称:“蒙恬为秦侵胡,辟地数千里,以河为竟,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大汉取得天下后,又多次对这条边境林进行复修,史称“榆溪塞”,也称榆林塞。《史记·卫将军列传》:(卫青)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绝梓领,梁北河,讨蒲泥,破符离,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执讯获丑,驱马牛羊百有馀万。(秦汉时期称河套地区为河南地)称林为塞,可见这条边境林的地位,在汉代人眼里,与万里长城不相上下。虽然榆林塞的主要目的是让胡人不能随意骑马南下。但在客观上,对河套与西北地区,也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事关边塞防备之事,同时这些年又深知林木对耕地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在降水稀少的河南地,耕地出产的粮食多少,决定了边境军心民心的稳定程度。五原县炼铁工坊不敢第一时间把主意打到伐木烧炭上面,也是说得通。也正是因为河南地的林木事关国防,所以冯都护对五原县炼铁工坊的燃料之事一直不吭气。要不然以他的身份,主动说出伐木烧炭之事,说不得就要被人喷死。就算不被喷死,但背后说不得又要被人说成是见利忘义,为私利而罔顾国家边疆等等诸类。幸好刘良和许勋这一次做事还算是稳当。与公文送过来的,还有李许氏的伐木规划书。里头详细地规划了河南地林木的轮伐轮种。如果没有这一份规划书,那么这一份公文就是废纸。但有了这个规划书,会不会有人反对不好说,但至少值得讨论一番。别看李许氏一介女流,但在农学一事上,影响力可不算小。南中的梯田,蜀中的双季稻,陇右的菽,凉州的苜蓿与粮食轮种,还有河南地的复垦,都有着她的身影。虽然有某只无形的大手在推动这些事情,但真正把理论落到实处的,还是得靠她。当然,能一直无怨无悔陪着她到处跑的李同,也有一些功劳。现在已经有人开始喊李许氏为“许大家”。所谓的大家,是指在汉代女子在某一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世人为示尊敬,称之为“某某大家”。“尚书台那边呢?是个什么说法?”冯都护问道。“尚书台能有什么说法?这不是转过来询问你的意见了么?”右夫人有些撇嘴,“说不定他们根本就看不懂这个规划书。”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冯都护笑笑:“不能完全看明白倒是有可能,但说人家根本就看不懂,那就是太小看人家了。”蒋公琰乃是正人君子,宽宏雅量,又不喜与人争权。看不懂的东西,把握不住的事情,不会轻易下结论,而是主动询问。并不会因为觉得向别人询问就是露怯,感到丢面子。丞相让他出任尚书令,未必不是看中了他这一点。“说得也是,毕竟事关边塞之事,蒋公琰说不定是要向你要一个担保呢。”右夫人点了点头,赞同道。冯都护看了她一眼,没有表示。玩政治的人心都脏,冯都护自然是理解的。当然,右夫人说的,也不无可能。这些年来,兴汉会在各地兴建了不少工坊,还开辟了牧场和农场。每年上交的赋税,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不然阿斗哪来的底气减赋税?并州五原县炼铁工坊的意义,在于不但将来要供应并州军民铁器,而且同样有着巩固边塞,教化胡人的意义。特别是教化胡人,那可不是口头上的教化,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化。君不见现在的武都阴平的氐人,巴西郡的蛮人,凉州的羌人,现在对大汉有多么拥护?所以工坊与河南地的林木之间,就是一个取舍问题。“担保就担保吧,现在大漠上的胡人又不是什么威胁,工坊只嫌人手不够多,哪有嫌胡人不过来的?”冯都护倒是无所谓。毕竟事关兴汉会,该担当的,还是要担当的。而且纵观整个三国时代,四周的胡夷都不是什么大问题。都是给各国刷业绩的工具人。反倒是司马晋统一以后,工具人居然翻身成了主人,可谓奇葩。“不过最好还是定个规矩,除了要补种之外,还要定下树木的价钱,再收些有类车船缗之类的赋税。”冯都护思索了一下,“毕竟山泽湖海,皆归于国,给朝廷多上交些赋税,也是应当的。”反正只要能让五原县工坊开工,多少钱都能赚回来。重要的是要取得政策上的支持。大概是说得有些久了,右夫人觉得有些渴。她起向走向冰鉴,熟练地从里面端出一盘切好的寒瓜,放到两人之间:“要吃么?”“来一块吧。”冯都护勉勉强强地说道。这是今年关中渭水北边的高塬上种的新品种。瓜皮依旧很厚,籽依旧很多,但口感要比去年好上一些。瓜瓤没有那么面,依稀有了一点后世的模样。吃上两口消暑,还是可以接受的。右夫人的嘴不大,但吃得飞快,冯都护还没有吃完一块,她已经开始吃第二块了。“对了,宫里决定在河东成立一个都督府。”右夫人一边吃着,一边含含湖湖地说道。冯都护闻言,微微一怔。“河东都督府?”“对。”右夫人咽了一口瓜下去,点了点头。大汉现在的朝堂格局,政务上归尚书台处理,但冯都护有参闻之权。军事上由中都护府处理,但魏延也有参闻之权。而宫里那两位,则是做最后的拍板。这是一般的流程。像这一次,宫里突然说要成立一个河东都督府,并没有提前与中都护府商量,自然就让冯都护觉得有些意外。冯都护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细细地嚼了嚼嘴里的瓜瓤,最后才抬起头问道:“理由呢?中都护府都督中外军事,就算是宫里面的决定,只要不符合实际情况,该封驳回去的还是要封驳回去。坐上这个位置,总有一天会在某些事情上与宫里产生分歧的,冯都护早有心理准备。毕竟相权与皇权之争,算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一个重要脉络。冯都护虽无相名,但以他的地位,实际上是拥有一部分相权。但他希望季汉的皇权与相权之争,这一天来得越晚越好。毕竟小胖子这个人,还是很好的。只是公是公,私是私,更别说这个主意,不太像是小胖子的风格。因为小胖子不是那种喜欢在国事上随意改动,彰显自己存在的人。“河东既不属于雍州,也不属于并州,它是属于司州。”“而现在,我们大汉的司州,只有河东这么一郡。”右夫人一边解释,一边低头啃瓜,以为冯都护看不到她脸上的表情。只是都一起睡了这么多年了,右夫人就是再怎么狡如狐,有些事情,她也是瞒不过冯都护的。当然,也有可能是不想瞒。“现在大汉的都城在长安,这里才叫司州,而不是把魏贼都城所在叫司州。”冯都护冷笑一声,“再说了,大汉初定十三州时,洛阳那一带,可是属于豫州,河东才是属于长安所在的司州。”冯都护口中所说的大汉,自然指的是前汉。前汉分天下为十三州,后汉不过是继承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改动了而已。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光武皇帝再兴大汉,定都洛阳,这才把原本属于豫州的河南河内河东等地,分了出来,并成司州。而且冯都护的话里也有毛病,因为前汉的京司之地不叫司州,而是叫司隶,与州等同。司隶之地,在九州的分野中,属于雍州。现在季汉真要重新恢复前汉的十三州,谁也不能说是错。总不能后汉能改得,季汉就改不得?所以冯都护这算是看出来了,皇后这是在给自己上眼药呢——也可以说是警告。“那你说怎么办?”右夫人听到自己的阿郎这么说,知道他应该是看出来了这里面的意味,这才抬起头来:“总不能再把雍州和凉州并到一起吧?”冯都护可不惯着她,直接没好气地说道:“陇西再加上陇右三郡,还有安定郡,这么大的地方,分成一州有什么问题?”“京兆、冯翊、扶风,此乃三辅之地,再加上北地郡和河东郡,一起做为司隶之地,难道不正好吗?”右夫人声音闷闷的:“那你打算怎么办?反对宫里的决定?重新划分雍州之地?”“划分肯定是要重新划分的。”冯都护吐出几个籽,回答了一句。司隶之地处于雍州的管辖之下,那就叫中央处于地方的管理范围,这合理吗?但想要阻止宫里成立河东都督府,可能有点困难。“河东都督府的都督,是不是魏延?”这一回,右夫人是真的有些吃惊了:“阿郎怎么知道?”冯都护嗤地一声。除了这老匹夫,大汉军中,还有谁敢接受这个活?虽说这三年来,为了更好地协调作战,军中的改制就没有停过。但镇守河东的中央外军,仍是以凉州军为底子重新组建的。接手的人,首先要担心冯都护心里会怎么想——总不能真当冯都护是大善人,与人为善吧?其次就是放眼整个大汉,就这么平空调一个人过去,谁敢说自己一定能带好河东的骄兵悍将?后世最讲究纪律的军队,就算是打完了天下,军中都还有各种各样的山头。你能指望这个时候大汉军队,比后世还有思想觉悟?若是不打仗还好说,用点手段慢慢来,总能让将士们接受。但河东乃是战略重地,直面魏贼的河内和河南,随时会发生冲突。上了战场就要有随时没命的觉悟,但求生是一个人的本能。帝王都想长生呢!底下的将士,想在阵前多一分生还的希望,有什么不对?所以他们肯定是愿意跟随一个自己熟悉而又信任的统帅——最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那种。那样的活命的机率肯定比较大。一旦打仗,有冯都护的珠玉在前,不论是谁出任河东都督府的都督,都会感觉压力巨大。除了魏延。毕竟先帝在时,他都敢拍着胸脯说能以汉中拒魏贼举国之兵,若是仅有十万来犯,还能吞之。这也是冯都护知道自己阻止不了宫里成立河东都督府的原因。若是魏延赞成此事并且愿意出任都督,中都护府还能怎么办?老夫老妻了,冯都护就这么一嗤,右夫人就明白他的考虑了。她微微叹了一口气。其实两人之间,还有一个默契。那就是河东的将士,确实太过骄悍,偏偏冯都护对他们的影响力又极为巨大。所以宫里那位,真正的目的,其实是想削弱冯都护对原凉州军的影响力。玩政治的来这一套,简直就是本能。至于借此表达对某件亲事的不满,那仅仅是顺便。“我也觉得阿姐这么做有些不太妥,毕竟是军国大事呢。万一魏老将军……”右夫人欲言又止。冯都护却是看得开,摇头笑道:“终是要面对的。”这三年来的改制,目的就是为了把相府军和凉州军统归中央。皇后又怎么可能让凉州军换汤不换药?冯都护已经都督中外军事了,以前的相府军和凉州军换一下统帅,也是正常。后世还有军区对调呢。“让魏延去,总比让别人去的好。”大汉这些年来,屡战屡胜,已经让不少人心态膨胀。觉得魏贼不过尔尔。魏延好歹也是老将,征战多年,由他去河东,冯永也能放心一些——以左骠骑将军之尊,出任这个都督,足以说明分量。至少说明宫里不是为了一己之气,胡乱调整。:()蜀汉之庄稼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