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小说网

永久小说网>蜀汉之庄稼汉TXT全文 > 第1296章 劝谏二(第1页)

第1296章 劝谏二(第1页)

季汉延熙五年,也就是吴国赤乌五年。时吴国丞相顾雍年老多病,久不能理事。上大将军陆逊暂领丞相事。七月,吴国皇帝孙权再次以掳掠人口为由,有意派出将军聂友,校尉陆凯领兵三万人攻儋耳(今海南西部)、朱崖(今海南东部)。在朝堂上,遭到了以上大将军陆逊为首的群臣的劝谏:“远涉不毛,万里袭人,风波难测。且殊方异域,隔绝障海,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转相污染,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又民易水土,必致疾疫,欲益更损,欲利反害。猥亏江岸之兵,以冀万一之利,愚臣犹所不安……”坐在上面的孙权,看着底下乌泱泱地站起来一群大臣,皆是反对自己的决定,心里不由升起一阵烦躁的同时,又夹着一股恼怒。当他的目光,落到最前面的陆逊身上时,更是暗恨。但见他猛地一拍案几,喝斥道:“你们口口声声说这是为国家计,为大吴计,好!”“尔等各家各族,哪一个族中没有宗兵?哪一人在军中没有部曲?”“不若这样,你们把各自的宗兵部曲都交出来,这三万人朕也不派出海了,都派去攻打合肥,你们愿不愿意?”孙权这一番话,顿时让所有人惊愕不已。特别是江东各大家族的代表人物,更是面有惊骇之色。军中部曲,父亡子承,乃是大吴传统。允许各大族保留有一定的私人宗兵,这更是桓王入主江东以来,与各大家族达成的妥协。咳咳,陛下,你一定还记得,你们孙氏,可是有前科的,对吧?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若是各大家族没有这些私人宗兵,心里没有底啊!除非陛下你是发了失心疯,否则怎么会想着要破坏大吴的根基?正如孙权心底最深处,不愿意相信江东世家一样。江东世家,又何尝忘记了当年孙氏残暴屠戮江东,让各大家族血流成河一事?当然,合法地拥有私人部曲和家族宗兵,好处简直不要太多。说白了,这几乎已经成了江东世家,乃至淮泗集团把持吴国军政权势的根基。在这一点上,吴国两大政治集团是难得的一致。周公瑾早逝,长子周循又早夭,次子周胤本应承嗣,谁料到因罪被免官为民。后来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等这些重臣,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书,请求赦免其罪,同时发还周家的部曲兵马并恢复爵位。孙权一拖再拖,最后拖不下去,这才假惺惺地要下诏许可。诏书还没发出呢,周胤就已经捱不住先行挂了。周瑜死后三十年,在其长子早死,次子免官为民的情况下,孙权以天子之尊,想要剥夺周家的部曲,都难上加难。若非次子赶着趟死得巧,孙权最后还是得把人家的部曲还回去。可想而知,吴国的部曲宗兵,就算皇帝,那也不是你想动就动的。更别说现在让他们把部曲和宗兵都交出来,简直就是在撅他们的根啊!孙权看着底下骇然失色的众臣,当下就是冷笑:“怎么?都不愿意?”他怒气塞膛,拍案而起,骈指指向众臣,斥道:“朕当然知道你们不愿意!你们一个两个,口口声声,都说是为国家计,是为朕考虑。”“朕这么多年来,可减过一人部曲?可曾削过一族宗兵?非凡没有,反而是你们年年私添男女,朕从未有过一句话!”“这不是你们在为朕考虑,是朕为你们考虑啊!而你们呢,你们现在是想做什么?”“朕没有动你们的部曲宗兵,你们竟是反过来,想要指点朕应该如何调动中军,是也不是?!”事实上,这些年来,孙权屡屡亲自带兵北上,深知诸将私有部曲之害。甚至在他看来,北上失利,这些私心过重,不欲攻城,只欲掠夺百姓为部曲的军中将领,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所以他早就有心想要收拢兵权于中央,加强集权。奈何世袭领兵制乃是吴国的重要军事支柱,一旦动了这个,整个大吴说不得就得地动山摇。故而他只能忍,再想办法徐徐图之。这一次的暴怒,倒也不全是他在故作姿态。而是陆逊全琮等人的举动,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无意中戳到了孙大帝的心窝口上。又不让朕寻仙长寿,又不让朕收兵权,朕苦心培养的接班人又没了,现在的太子又年幼无知。你们现在这么做,是想干什么?是不是就想着让朕早死,然后好拿捏未来的大吴天子?当然啦,孙大帝这般动怒,或许还有一个连孙大帝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原因。那就是这些日子以来,他似乎越来越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了。像现在这样,公然在朝堂上说出这些话,以前根本是无法想像的。陆逊全琮等人,自然也是想不到陛下会说出这些话来,当场就是一个激灵,吓得连忙叩首: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臣不敢!”“臣万死!”看着下边黑压压地趴了一大片,孙权怒哼一声,甩袖径自离去。朝会就这么草草结束。全琮怎么也没想到,他不惜放下恩怨与陆伯言的合作,竟是换来这么一个结果。走出神龙殿,他不由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看来这一次,是无法劝阻陛下了。“大都督!”正在忧虑间,忽闻前方不远处有人唤自己。循声抬头看去,但见比自己早出来的上大将军,正站在前方不远处。上大将军的身边,还站着数位朝中大臣。公开场合,全琮自然不会与陆逊撕破脸面。更何况两人还刚刚合作过。他快走两步,上前说道:“上大将军,唤琮可是有事?”陆逊面有忧色:“陛下半途退朝,大都督难道就这么算了?”全琮叹息:“陛下不愿意听劝,如之奈何?”陆逊盯着全琮,缓缓地说道:“逊听闻,大都督前两日,前去玄武门叩阙,未能得陛下接见?”全琮眉头一皱:“上大将军此话何意?”陆逊的目光,越过全琮,看向他身后的神龙殿,似乎要看穿神龙殿,看清皇宫后宫。然后声音低沉地说道:“陛下莫名派大批人马出海,今日在朝上又说了那些话,让吾心中甚是不安,故而吾亦想效仿大都督,想要觐见陛下。”他的目光,再次转向全琮:“不知大都督有没有空闲,陪逊走这一遭?”叩阙?全琮一愣。当看到陆逊殷切的目光,他不由地犹豫了片刻,正欲点头。这时,陆逊身边有人开口说道:“上大将军,大都督,依谭愚见,陛下近来作为,与往日大有不同,恐怕事出有因啊。”全琮闻言,看向说话的人,立刻就是露出厌恶之色。因为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顾谭顾子默。寿春军功一事上,抢了全绪全端军功的,正是顾承张休二人。顾承是谁?正是顾谭的弟弟。如果说,全琮对陆逊还只是不和,那对顾家,可就是怀恨在心了。只是眼下这场合,很明显不好发作。全琮只能是哼了一声,别过脸不去看顾谭。陆逊与全琮的动作却是相反,他饶有兴趣转头看向顾谭:“子默有何高见?”顾谭连忙谦逊道:“不敢,承上大将军垂询,谭只是说一说愚见。”“但说无妨。”“陛下自登极以来,一直未有后宫之主,诸妃未有女君,故而后宫难免所有疏漏。”顾谭才说了这句话,全琮的眉头就是禁不住地一跳!你敢非议后宫省禁?全琮下意识地看陆逊。陆逊却是没有阻止的意图,感觉到全琮的目光看过来,他只是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易称: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夫人伦之始,恩纪之隆,莫尚于此。有帝无后,阴阳失调,故而立后之议,非独陛下家国,亦国之大事。”这一句话,让全琮无从反驳。陆逊说完这个话,又看向顾谭:“只是这后宫之主一事,又如何能与此事攀扯上关系?”顾谭并没有立刻回答,他先是环视了一下四周。所幸,路过的人看到上大将军与大都督谈事情,都会识趣地远远避开。“谭曾闻,陛下在后宫中,呼宠妃为仙侣而不唤其名号,更是以修道之法,与宠妃双修以图问道修仙。”“此可谓后宫无主,故省禁生乱耶?当劝陛下早立皇后,肃清后宫,使别有异心者不能蛊惑陛下。”“在外,吾等则尽臣子之忠,多加进谏,方可熄了陛下效秦皇汉武晚年之举。”虽然顾谭一句也没有提起派兵海外异域之事,但话中的“秦皇汉武晚年之举”,已足以说明问题。顾谭此话一出,跟在陆逊身边的人,无一不是变了脸色。陛下喜好谈论神仙,这个事情不是什么秘密。江东名士虞仲翔(即虞翻)就曾反驳过陛下对神仙的看法,而被流放交州,甚至死前都没能得到赦免。正是因为虞仲翔的遭遇,所以众人都很默契地不去提,或者说不敢提陛下在寻仙问道这方面的话题。没想到今日,顾子默居然敢当众说出来。难道他真不怕成为第二个虞仲翔?陆逊深深地看了一眼顾谭,然后又转过来看向全琮:“大都督以为如何?”此时全琮心里已是有些后悔。我以为个屁!这个话题,就连公主都不敢在府里提起,你顾子默倒是当真不怕死!全琮终于正眼看向顾谭:“那顾尚书以为,后宫诸夫人,谁可为后?”“自是太子之母王夫人。”顾谭毫不犹豫地说道,“除了王夫人,还有谁比她更有名分吗?”全琮不说话了。他当然猜得到顾谭想要说的是谁。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他不过是随口一问,实则心里已经在想着如何退缩了。全琮承认,如果现在大吴要册封皇后,王夫人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且也只能立王夫人。否则的话,太子怎么办?王夫人可不是那些没有名分的姬妾,不像前太子的生母那样,可以随意剥夺身份。但是别忘了,全府上还有一位公主呢。这位公主,一直与王夫人不和。全琮真要支持王夫人上位了,那岂不是自掘坟墓?“立后之事,事关国本,须从长计议,岂可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讨论?如此不妥!”然后拱手对着陆逊行礼:“且容琮先行告退。”言毕,不顾陆逊的试图挽留,径自离去。看着全琮的背影,面子上有些挂不住顾谭,闷哼一声,脸色不愉。陆逊则是叹息:“我本以为大都督孤身叩阙,乃是急公无私之人,没想到……”他在寿春军功一事上,自认为是没有私心。故而以己度人,以为能让全琮放下前嫌,齐心为国出力。没想到全琮竟是连这个面子都不愿意给他“上大将军,那我们怎么办?”陆逊再次看向神龙殿,目光变得坚定起来:“全子璜(即全琮)孤身尚敢叩阙,吾等几人,难道还比不过他一人?”他一边说着,一边看向身边的人:“诸君可敢与我同去?”“愿随上大将军!”——全琮自然不知道,在他走后,陆逊等人的决定。他回到府上后,便径去寻全公主,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全公主一听,顿时脸色就是大变,咬牙跺脚道:“顾子默!汝仗其汝大父乃是丞相,就敢如此搬弄是非!真当吾不敢杀汝!”她与王夫人不和由来已久。若是自己的阿母(即步夫人)生前没能当上皇后,阿母生前的对手最后却能成为一国之母,那不但是对阿母的侮辱。更会成为全公主这辈子的挥之不去耻辱与无法消弥的滔天恨意。全琮见此,连忙安慰道:“公主莫要着急,吾观陛下此次派人出海,决意甚大;立后之事,更是国之大事。”“即便是陆伯言,想要在这两件事上劝说陛下,只怕也绝非易事。”“话虽如此,但陆伯言此人,在朝野的声望极高。”全公主眼中闪着阴沉的光芒,“立孙和为太子,听说便是他劝说的陛下。”“谁知道这一回,他会不会再次说动陛下?”大约是好的不灵坏的灵。全琮夫妇还在商议事情的时候,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就被送入府中:陛下同意召见了上大将军!更让全公主觉得火急火燎的是,宫中有人冒险给她送了消息出来,言陛下在立后之事上似已有决定。(本章完)yetianlian。yetianlian:()蜀汉之庄稼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