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领了差事就春风得意的老三,折子里倒是谦虚起来了,夸了彭大纪水军的英勇,夸了他安排的骑兵策应及时没让匪徒的埋伏得逞。
永昌帝还是不高兴,但想到老三差点被匪徒活捉身上还挨了一刀,且安排骑兵策应也算谨慎,永昌帝就不忍心再责怪儿子了,毕竟还年轻,第一次出外差,吃过这次教训,下次该明白兵法上的知己知彼了。
看完这两封半喜不喜的奏折,永昌帝刚要去拿下一封中书省的折子,忽然瞥见密折那摞最上面的就是荆州来的。
永昌帝大手一转,拿起了这封。
暗卫所写全是彭大纪所述,戏文一样罗列了彭大纪与庆王的每一次对话,包括两封折子上没提到的细节。
永昌帝这才知道,原来那支救下老三的骑兵是彭大纪在劝谏失败之后自己安排的,原来老三挨了一刀后还想让彭大纪的水军去支流追潜水而逃的山匪,原来老三带去的二十四个侍卫只剩两个了,而招安山匪余党的法子跟老三全无关系!
所以,他的三儿子此去荆州只办成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地方军面前给他们老赵家丢人现眼!
第124章
永昌帝在御书房阅览他三儿子送来的捷报折子时,姚黄才刚刚睡醒。
北苑离京城不足两百里地,奈何帝驾以及随行的一万御前军两万京营军走得慢,走了六日才到。
这六日姚黄与惠王爷分别坐一辆马车,晚上也睡在不同的营帐,因为永昌帝或周皇后的召见,夫妻俩连每日三餐都未必能顿顿一起吃,远远地对视几眼,明明在一地却有了分隔两地之感。
姚黄自认还算清心寡欲,惠王爷呢,长了一张清心寡欲的脸,实际上欲重着呢,才素了五晚,昨晚便不顾路途劳顿连缠了她两回。
“回王妃,王爷一早就去前朝当差了。”
行宫仿皇城而建,分为前朝后殿,区别在于行宫这边的前朝给随行官员们安排了下榻的屋舍,而亲王、公主及其家眷都在后殿分了宫院。
永昌帝的寝殿居于后殿中间,西边的宫院分给了后妃公主们,东边的分给三位亲王:康王一家住在清晖堂、惠王夫妻住在云山堂、庆王夫妻住在松风堂,距离娶媳妇还早的四皇子也住在这边的澄观堂。
还躺着的姚黄越发钦佩惠王爷了。
大公主、二公主陆续定下驸马后,惠王爷主动揽下了为两个妹妹改建公主府的差事。跟直接牵扯到民生的那些工事比,给公主们盖府邸听起来挺简单的,但这里面也容易生是非,譬如惠王爷要算好银子,不能把公主府修得太铺张奢华,周皇后、大公主通情达理,木材石材用料符合公主身份、花园建得雅致好看就行,二公主不干了,亲自找上他二哥嫌这个嫌那个的,惠王爷又是好脾气,银子不给加,却愿意尽量满足二公主的其他要求。
让姚黄说,这种费力难讨好的差事她躲都躲不及,惠王爷不但接了,竟还做得任劳任怨认认真真。
幸好上个月杜贵妃病了,养了这么久精神也没见好,不但没有因为二公主府来找惠王爷的麻烦,连这次北苑避暑杜贵妃都没来,以贵妃之尊留在了京城。
洗漱打扮,吃过早饭,姚黄拿出了惠王爷亲手为她画的北苑景致图。
行宫不能画,因为会犯忌讳,惠王爷只凭记忆为王妃画出了北苑四周的山、湖、草原以及由宫人细心打理的几处花园、珍兽园。
姚黄点点珍兽园的位置,带上阿吉出了门。
站在自家门口,姚黄让阿吉去东边的松风堂问问庆王妃出发了没,没的话就说她邀请庆王妃同去西宫请安。
郑元贞早就醒了,虽然她在自己的府里偶尔也会睡睡懒觉,可如今跟帝后们同住行宫,郑元贞自然不会在规矩上疏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