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答案确定了。
都骂始皇帝嗜血好战,秦军如虎狼。
好了,接下来大秦即将迎来的秦二世,她将比始皇帝更加尚武更加好战!
始皇帝灭六国,可以解释为一统周王朝覆灭后分裂的九州,这秦二攻打别的国家完全没有理由!
匈奴还能说有世仇,西域、还有那些听都没听说过的国家是怎么回事?
武将或许会觉得不妥,但在军功与封王的诱惑面前,他们选择缄默。
………
“国虽大,好战必亡!秦二世何以至此啊!”
这下就连最尚武的兵家都有人坐不住,有老者收拢兵书,急急忙忙启程前往咸阳。
早就沉寂的墨家主张“非攻”,现任巨子张行看着天幕半晌说不出话。
当初七国混战,有部分墨家弟子认为“非攻”在七国乱世下不可能实现,决定帮助秦国一统天下,墨家自此三分。
最终秦墨助大秦一统天下,三墨再度合一,却不再受始皇帝重用,只能流落民间践行墨家思想。
现在看来秦墨大错特错,即便神州一统,也改变不了虎狼之秦的嗜血本质。
“走吧,我们去咸阳。”
最终张行决定收拢门下弟子,一道前往咸阳。
若秦二不肯收手,一定要再起无谓的战事,他作为墨家巨子就只能舍身行道。
之前还为纲常吵得不可开交的儒家再度达成一致:
以至仁伐至不仁。
秦二对匈奴用兵,是以至仁伐至不仁。
她对西域及更多国家用兵,那是以至不仁伐至仁!
劝,必须劝!以身殉道也得去劝!
劝不住秦二,那就劝始皇帝!
在秦二的对比下,一统六国后也就三征百越的始皇帝都显得好说话了。
顺应自然的道家贤者议论片刻,得出结论:秦二所为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然?
道家式微,实在没必要趟这趟浑水。
法家。
法家主张以律法治国,对战争没有主张。
以及谁是陛下,谁就是对的。
………
大秦黔首们也发觉不对劲了。
“二世如此好战,会不会大举兵役……”
“在匈奴一人战死,直系血亲永免徭役。”
黔首们学识不多,但他们深深记得与他们利益攸关的徭役。
原本的惶恐逐渐转变为坚定的狂热。
为后代计!
………
张良叫停车夫,下车后顾不得地上泥泞,拾起一根树枝就在泥地上划下字迹。
正是简化后的文字。
在绝大多数人都只能“理解”天幕文字的时候,张良已默默背记下字形与符号,融入自身学识之中。
他划下的正是天幕提及的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