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在座的科研人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发表着各自看法。李墨感觉还挺欣慰。这将近半个月来,大家虽然没有科研任务在身,但并没因此就荒废,而是去军工厂图书馆充电,用知识壮大自身。搁四十多年后,无数小伙伴会把这一现象戏谑的称为‘卷’。关键在科研领域,不卷也不行。因为你比别人少读一本书,知识面就不如别人宽广,个人竞争力自然也不如人家。李墨将与会的科研人员的发言总结了下,概括起来就三点。第一,用众合系列的一款越野车作为参考样本,底盘进行一定的降低,增强发动机功率与轮胎抓地力、扭力;第二,出于对稳定性考量,车身不能做得太高;第三,必须使用差速器、增程器……等等这类辅助功能,进一步提升车子的动力。对此……李墨抬手压了压,等现场安静下来,说出他的方案:“刚才大家提出的每一个意见都非常好。”“增强动力、扭力、轮胎抓地力,车身不能做得太高,还要配备差速器、增程器……”“把这些整合到一台车上,那么我毫不怀疑,我们将会得到一台性能非常卓越的车子,完全能够满足帝都方面的要求。”他突然暂停下来,视线从每一名科研人员身上逐一扫过。话锋一转,接着又说:“但是还有几个问题。”“首先呢,我觉得大家的思路还是趋于保守了,没有跳出固有认知。”“其次,科研方面,不要拘泥于已有,最好是大胆的设想出‘没有’,然后根据设想,首先进行理论验证,看看自己的设想能否变成现实、能否满足实际使用要求……”说着话,李墨忽然站起身,走去会议室门口黑板前,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紧挨在一起的长方形。“在解释这两个图案之前,我想先问一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越野车跟拖拉机相比,哪一个拉货更多?”这还用问吗?大家伙纷纷选择拖拉机。李墨微笑着点点头,再问:“那么,在遇到三十公分高的障碍物时,越野车能过去,还是拖拉机能过去?”这一次,大家伙思考了片刻才给出答案。有人选择越野车:“如果障碍物高度只有三十公分,那一定是越野车能通过。”另一波人反对:“肯定是拖拉机能通过三十公分的障碍物,因为拖拉机车头可是后驱,前面两个轮胎还比后面轮胎小了很多,遇到高一些的障碍物,驾驶技术过硬的前提下,可以控制车头跳起来,肯定是能够通过的!”两拨人争论不下,大家伙吵着吵着,下意识的,视线就全都集中到了李墨身上。李总师知识面广,他肯定会做出最合理的判断。对此……李墨微微一笑,并未着急给出答案,三问:“那如果障碍物高度达到五十公分,发动机功率够足、轮胎抓地力够大、驾驶技术够硬……”“越野车会通过障碍物呢,还是拖拉机能通过?”这……大家面面相觑,这次意见倒是罕见地达成了统一,给出一致的答案——都通不过!障碍物都五十公分高了,这怎么可能会通过?无论越野车还是拖拉机,越野性能再强,也不是坦克啊!等等!坦克?对呀!所有科研人员几乎同时想到了一种可能,立即七嘴八舌的发表意见。“总师,轮胎换成履带,那攀爬能力不就上去了?!”“对对对,是这么个道理!”“轮胎换成履带,抓地力有了,越野性能有了,如果发动机输出功率足够大,那全地形车不就造出来了!”“……”看到大家伙都受到了启发,李总师脸上笑容越发欣慰起来。这帮年轻人,领悟能力还是很高滴~不过还不够!李墨用粉笔在黑板上第一个长方形图案前面,画了个椭圆。“大家请看,如果这个椭圆就是障碍物,与地面垂直,已经超出轮胎的高度……”“在这个前提下,只是轮胎换成履带,驾驶经验丰富、动力强、抓地力够大,那么能通过障碍吗?”台下所有人都是天之骄子,都不用计算,立即异口同声的给出答案:“通不过!”障碍物与地面都垂直了,履带根本就用不上力,这怎么可能通过?李墨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在两个长方形图案之间,画了一条短线连接起来,四问:“那如果,后面还有往前推的动力,并且,中间这个是能够扭动的传动轴,前面同样能够直接产生动能……”“在这样的前提下,五十公分高的障碍物,能不能通过?”嘶……台下响起一片抽冷气的动静。这肯定能通过呀!为什么?因为前面能够直接产生动能,后面还有一台往前推的车,加上中间能够扭动的传动轴,只需将控制方向的方向盘设计在后面那台车上,遇到高障碍物,不断扭动方向盘,通过传动轴改变前端车头方向,使前方两个轮胎产生高低差,轮胎这不就能用上力了?只要能爬上去一个轮胎,那么另一边的轮胎肯定也能上去……这个……简直就是天才一般的设计呀!看到大家都明白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李墨脸上笑容更盛,进一步说道:“同志们,这次帝都下达的全地形货运两用车,并未明确要求必须按照传统车式进行研发……”“我想说的是,咱们搞科研工作的,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想象力,千万不要被固定住,思考一定要灵活、一定要那种发散式的思维……”“对于工作方面,我就说这么多。”“那么接下来,既然大家都明白了我的设计思路,并且你们没有比我的思路更好的想法,那就按照我的思路展开研发工作。”“除此之外,我还要再提一点要求。”“这一款全地形货运两用车,必须要具备短程涉水能力……”既然是全地形,涉水能力当然也得安排上。:()1978,黄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