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看着扶苏,郑重其事地吩咐道:“扶苏,朕厚望于你,望你继承朕之志,不失守土之责,护佑天下苍生。”扶苏表情无比恭敬,对嬴政行了个大礼。“父皇教诲,儿臣铭记于心。”嬴政满意颔首,接着说道:“现在有件事情需要你去做。”“你好生研究一下,如何给法家披上儒家的外衣?”扶苏有点懵。那这《抡语》算儒家吗?可以披《抡语》的外衣吗?永乐年间。朱瞻基突然眼前一亮。“我懂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说话不好听的人,我把他打个半死,说话就好听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一起走,只要有我在,战斗力就相当于一个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凡打架,若是我犹豫了,对面就站起来了,若是我毫不犹豫直接开打,对面就被我打废了!”朱棣嘴角一阵抽搐。大孙子诶,你还活学活用了!朱棣一脸复杂的看向朱瞻基。“你还是别这么理解了!”朱瞻基却是一脸兴致勃勃。“我觉得还挺有道理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正是这个道理吗?”“爷爷,这跟您坚持要北伐的道理一样!”“首先要武力值爆表,打铁还需自身硬!”“其次不能犹豫,一犹豫,瓦剌就趁机起来了!”一提起北伐,朱棣就来劲了。于是,他向朱高炽看过去。朱高炽暗道一声不好。这坑爹儿子,赶紧低下头,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你再仔细琢磨一番。】【嘿,好家伙!】【尽管深知这是网友们的恶搞之举,但却处处透露着真理。】【再加上流传至今的孔子像中,有一尊被称为“武孔子”的雕像,难道我们无意中触及了历史真相?】此时弹幕弹出。“《论语》原来是帮规??”“一个又高又猛的大汉,带着门徒去周游列国,不讲武力却和你讲道理,想想都不可能。”“子路:他背上狰狞的肌肉线条隐隐形成了“德”。”“原来黑社会的老祖宗是孔子。”“讲规矩?我就是规矩!”孔子的弟子们看完整个视频之后,嘴巴都像塞满了鸡蛋,一副怀疑人生的样子。“夫子,这是您的本意吗?”“我怎么感觉好像不是啊!”孔子却是有点欣慰地笑了。之前看到被皇家篡改过后的儒家思想时,他感觉无比彷徨,不知道是否还要继续讲学,是否要继续周游列国。现在看到这个《抡语》之后,他觉得这些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而且后世也没有沿用那种错误的儒家思想。若是后世还要受到那种错误的儒家思想的祸害,他一定会抱憾终身。孔子的头脑开始逐渐清明。“比起宋朝时期的曲解,这些解释更好,不是吗?”“咱们以后就整理一本《抡语》出来吧。”“不过,太暴力的就不用整理进去了,还是要稍微有一些些道理的。”“以武德服人,也要稍稍美化一下的,晓得吧!”洪武年间。朱元璋很是懵逼。他本来就书读的不多,还是在上位之后开始恶补的。不得不说,《抡语》的解释他还是很喜欢的,很是符合他的心意。若是儒家思想是这样,他何必将孟子逐出孔庙。若“仁”是儒家的一种格斗手法,他又何必将《孟子》书中关于“仁”的语言删删又改改。仁者无敌。意思不就是,当一个人学会了徒手把人一分为二的杀人法,那他一定会天下无敌了!“妙啊!”“咱看着这后人对《抡语》的解读,比朱熹的注解还要精妙啊!”朱元璋激动的一拍大腿。转头便吩咐候在一旁的人赶紧把《抡语》的释义记录下来。他甚至有一个想法。《孟子》中关于“仁”的句子不用删了,按照《抡语》的方法一一注释即可。这样他看着这些句子也不会勃然大怒,大臣们也不会再因为他删掉句子颇有微词。他不禁为自己这个一箭双雕的想法感到沾沾自喜。“华夏后世之人的解读,好有道理啊!”“难怪我以前读《论语》的时候,总是觉得有点不大对劲。”“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还可以是:想想我以前打死的人,再加上最近打死的人,差不多有一个师了吧。”张飞一脸恍然大悟之后,又一脸得意。害,他还会融会贯通了!关羽则是看着刘备书架上的《春秋》,一脸纠结。他读了这么多年的《春秋》,终究是错付了吗?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刘备看着两人,有些好笑道:“天幕也说了,这是后人的恶搞。”“咱们听听就好。”张飞却是小声嘟囔。“这么有道理的恶搞,可是不多见了。”与张飞有着同样想法的是程咬金。《抡语》的思想,他可太:()盘点短视频名场面,古人全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