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由得精神一振。“嗯?”“此事还有转机?!”【写信送来好消息的人叫裴偓,时任蕲州刺史。】【信中说,草军首领王仙芝有意归顺朝廷,只要朝廷能给他个一官半职。】黄巢忍不住啐了一口。软蛋王仙芝!背信弃义,丝毫不坚持他们的理想!【这是怎么回事啊?】【有一天,王仙芝和黄巢发兵蕲州,蕲州刺史裴偓收到草军大营送来的信。】【信中说他的恩师王镣已经被草军俘虏,要求他立刻开城投降。】【裴偓顾念师生情谊,打开城门,迎接王仙芝与黄巢入城。】【他不仅设宴款待草军将领,还慷慨赠送了大量珠宝。】【在取得了王仙芝的好感后,裴偓抓住机会开始游说王仙芝归降朝廷。】【裴偓承诺,如果王仙芝有意归顺,他将亲自上表朝廷,为王仙芝及其部将争取官职,以求和解。】【私盐贩子的出身的王仙芝,没有什么远大抱负。】【贩卖私盐时,每天被官军追着跑,王仙芝对正规编制向往已久。】【得知王仙芝有归降之心,小皇帝赶忙召集三位宰相商议此事。】黄巢微微撇嘴,露出不屑的神情。王仙芝私盐贩子出身,简直是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不像他,好歹是读过几年圣贤书,参加过几次科举考试。他还在长安城中逛游过,见识过那繁华景象,也算得上是个见过世面的人。而王仙芝,就是那种小富即安之人。有官做,就已经心满意足。一听到裴偓说,可以有官职,王仙芝就立马动摇想要归降。真是毫无志气可言。【其中的两位宰相强烈反对,他们对小皇帝说,当年庞勋之乱,庞勋拥兵20万,先皇唐懿宗都没有赦免他。】【王仙芝就是一小贼,怎可轻易赦免。】【如此一来,势必助长各地叛军的气焰。】【不过,另一位宰相王铎却极力赞成招降王仙芝,因为被草军俘虏的王镣正是他的亲弟弟。】【虽然史书没有记载,但相信宰相们一定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讨论。】【因为讨论结果看起来就特别勉强,朝廷最终决定只给草军的一把手王仙芝颁发委任状,委任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左神策军押牙,听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简单给大家翻译一下,神策军的职责是戍卫京师。】【左神策军是其中的一支,押牙大概相当于队长。】【所以左神策军押牙的意思是京城守卫队二分队队长,而监察御史是正八品下的小官,比县令略低。】李世民有些一言难尽。这官职,还不如不给呢。王仙芝这么好糊弄?而且官职只给王仙芝一人,其余人等岂能心服口服?【这剧情大家应该熟吧,就好比给了个小官弼马温,又给了个虚职齐天大圣一样。】【对于不了解大唐官员体系的王仙芝来说,这个职位已经让他心满意足。】【王镣和裴偓也亲自到访,向王仙芝表示了祝贺。】【这俩人可都是市长级别的高官。】【他们对王仙芝说了,恭喜王将军,贺喜王将军,以后咱们可就是同事了。】黄巢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就一个正八品的小官,王仙芝还在那边美滋滋。可自己当时在干什么呢?他站在王仙芝的身旁,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他拿过王仙芝的委任状,仔仔细细的读了好几遍。行,确认了,又没他黄巢的名字。科举入仕考不中,造反求官没他名。朝廷做事也太绝了,就这么个芝麻大点小官的官帽,还给的抠抠搜搜。还只发给王仙芝一人,其他人都被无视。同为造反将领,凭什么只有王仙芝封官,让他们去喝西北风?那股不甘与愤懑,又开始在他的胸腔中翻涌。大唐,是不是针对他!【这么一来,王仙芝欣然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但跟他一起“闹革命”的那些人却不干了。】【以黄巢为首的将领更是气愤难平,开始造起反来。】【黄巢怒火中烧,直接一拳打在王仙芝的脸上,说,当初你我立下誓言,要一起横行天下。】【今天你自己要去长安城当你的分队小队长,我们这些兄弟们该何去何从!】【这些原本就是乌合之众的起义军,最怕的就是有人带头闹事。】【黄巢一点火,草军众人也跟着一起叫喊。】【对,王仙芝,你不仗义。】【王仙芝沉浸在得到官职的喜悦中呢,冷不防挨了一拳,当时就被打懵了。】【等他回过神来,才意识到自己考虑不周,忽略了手下兄弟们的的感受。】【他连忙安抚大家说,大家别急,这官我不当了还不行吗?】【不当了,晚了!】【黄巢一挥手,走,咱不和他玩了。】【说完,便带着三千多人愤然离开了草军大营。】黄巢发出一声冷哼。王仙芝必定是不想善罢甘休,才不会觉得自己忽略了兄弟的感受。只不过是因为听到兄弟们的埋怨声,王仙芝自知理亏,只好撕毁朝廷的任命书,又继续起义罢了。只是事情虽然暂时平息了,但经过这么一闹,俩人肯定不能在一起共事了,最终只能分道扬镳。而黄巢此时还在思考一个问题。若是当时朝廷的委任状中,有他的名字。他还会继续造反吗?:()盘点短视频名场面,古人全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