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戒严。到处都是巡逻的士兵,百姓们大概知道,登莱出了事情,好像是金江军造反了。秋风瑟瑟,让人心间悲凉。偌大的京畿,犹如无头的苍蝇。国家虽大,幅员辽阔,但北方无兵可用,准确的说,帝国已经无力从地方组织起力量。而南方路途遥远,远水救不了近火,而且京畿也拿不出钱粮。千疮百孔。仿佛一夜之间,天地就变了色。从北至南的大灾,流民的失控,金江军的作乱,等等的因素,朝廷拿不出应对的法子。大周,要亡了吗?很多人心中升起了茫然。固有的观念里,国家很多积弊,官员懈怠,但这可是大周啊,子民亿兆。人们终于艰难的开始认清如今的形势。同样的旗号。在大海的另一边,唐清安亲自送长子出城,唐晏乾身负重任,再一次去朝鲜。“朝鲜人口千万,学习大周的道学和制度,相比较周边的部落,明明有强盛的底子,更加的文明,为何却积弱不堪呢。”当了十几年的平辽侯,治理一方,唐清安现在的见识,已然超过了绝大多数人。对于长子的才能,唐清安十分的满意。因材施教,唐清安开始教导他一些更高层面的知识,让他学会从大方向来看待国家。“因为朝鲜的两班勋贵子弟青黄黄不接,享受贪乐,不愿吃苦,贪污成风,不以国事为重,只争权夺利。”朝鲜的问题太多了,十四岁的唐晏乾信手拈来,他可以滔滔不绝的说半个时辰。唐清安笑了笑,对于儿子稚嫩的看法,心中不以为意。“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贪婪有时候并不是坏事。”道德约束百姓,国家却不能被道德约束。现在世界的生产力,远远没有到国家讲道德的时代,谁对外讲道德,谁就会被淘汰。以德服人是行不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科技大爆炸,需要几代人的接力,而没有经历科技大爆炸的时代,国家对外不能谈道德。西方的国家,把国内大量的流民送到美洲,任其自生自灭,很多根据点第二年就会团灭,不但没有怜悯并年复一年的坚持,这种行为讲不讲道德?“你觉得金江镇当年为何能打败蛮族?”在城门外十余里的亭子,唐清安落脚。他就送到这里了。两父子在亭子里对话,侍卫们在外面警戒,不打扰将军和长公子二人。唐晏乾脸色激动,自豪的说道。“父亲英明,官员不贪腐,将领不怕死,士兵皆敢战,因此我们打败了蛮族。”这是果,不是因。唐清安摇了摇头。“蛮族生活在苦寒之地,原本是靠着渔猎为生,与老虎黑熊相伴,自然锻炼出强悍的体魄,不如此就会被大自然淘汰。”“为什么偌大的奴儿干,只有几十万人口呢。”“因为大自然的残酷,每年都会无情的淘汰弱小的人,只有强壮的人才能活下来。”唐晏乾听到父亲说蛮族,内心不服气。“那又如何,还不是被我们金江军打败,毫无还手之力。”说完,唐晏乾意犹未尽。“最好的土地,哪怕是只要能活人的地方,自古以来都是我们的,他们只能呆在无法活人的地方,所以他们谈不上强壮。”唐清安听到唐晏乾的孩子话,忍不住笑了。小孩子有时候说话,的确符合事物的本质。安逸的地方谁不想要,说不想要的岂不是自欺欺人。为何却几千年来都掌握在汉人的手里,让汉人繁衍人口,人口一直是世界之最。其他民族的人不想生育吗?当然不是,后世的科技发展,让生产力解放,很多民族的人口都开始暴增。说明了什么?古代他们的地方环境太过恶劣,让他们无法生育繁衍。而汉人的地方太过优越,哪怕没有科技大爆炸的出现,生产力低下,也能让百姓们大量繁衍后代。所以数千年来,无数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种族,都贪恋富庶的中原,却始终盼而不得,黯然退场。但是唐清安要教的不是这些,认真的看向儿子。“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安逸的生活,会迷乱人心,让人们失去强悍的斗志。”“正是因为安逸,所以我们容易失去奋斗心,就会和朝鲜的两班勋贵一样,百姓也是如此。”“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组织。”唐清安解释道。“我们组织百姓,把人力发挥起来,保证武力的强大,但是当组织能力下滑的时候,就是我们武力弱小的时候。”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央的集权,地方势力的衰败,国力已经主要靠中枢的组织来维持。优点在于稳定,以及上限高,缺点就是下限低。当中枢的组织不堪的时候,那么空有无数的百姓,也只是一盘散沙,犹如绵羊一般。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唐晏乾愣了愣。父亲的说法,正好解释了当年几百万汉人的辽东,为何被几十万人口的蛮族侵占。同样也能解释千万人口的朝鲜,谁都能欺负。明明朝鲜的文明强于周边的部落,却常年被奴儿干各部欺凌,要知道这些部落连文字都没有。唐清安在长子离开前,教了他国家的道理。治理亿兆子民的国家,如何保持强盛辉煌,最需要的是什么。送别了儿子,回到了金州。唐清安招来了秦钟。“已经和登莱的官员协商好。”“吴兆元走了狗屎运啊。”听完秦钟的介绍,唐清安感叹道。打不了。谢有成离开了金州,是对军学堂的反击短短的几日,军学堂就把两百人拿下登莱重城当做了案例,成为了军学校的教材,刺激的谢有成大怒。离开金州,除了负气,也是一种对抗。但是离开前,谢有成还是极力的坚持,现在不是进攻登莱的好时机,因为金江镇没有准备,拳头都没有收回来。加上林如海的支持,所以节度府认可了军司的建议。那么如何善后呢。最终有了秦钟的出行,联络山东官员,给了登莱官员一个体面,龙山大营打败了金江军,立下大功收复登莱。“两百名军校生啊,真的要当敢死队?”秦钟不舍的说道。做错了事一定要有惩罚。直接杀头的处罚,很多人求情,包括军学堂教材的事,不敢直接找将军,但也是变相的为军学生出声求情。谢有成本人也反对。所以最终的处罚结果,就是打发去第四镇,当做敢死队使用。“武震孟求援多次,这次派给他两百名有实战经验军校生,他不会真当敢死队使用的。”唐清安笑道。秦钟松了口气。有人求到了他姐姐,他姐姐透漏给了他,这是个大人情,秦钟愿意出头试探将军的心意。长公子入朝,受到第二镇的支持。当年薛蝌去奴儿干,遭到第二镇的打压,有一层不言明的意味。现在两百人才去第四镇,多年后就会成为第四镇的中坚力量,秦钟不会轻易放弃这股力量。第二镇是喜欢长公子的,再有第四镇的支持,那长公子长大后,才有助力。至少能当个实权王爷吧。立嫡立长,很多人已然开始猜测。但将军立藩镇的举动,让不少人笃定,以后将军多半会学明太祖分封诸王。十四岁的长公子,很多人暗中支持,已经不容小觑。人心难定。唐清安没有因此发怒,但也没有放任,目前最重要的还是金江镇的扩张。“你愿不愿意去第四镇?”秦钟内心吓了一跳。本以为将军对自己插手此事不满,但很快否决,刹那间,脑海里千百个念头闪过。“我听将军的。”心中还没有定论,秦钟脱口而出。唐清安了然。秦钟才能不错,有在节度府做事好些年,能力和经验都有,又是他放心的人。“第四镇已经决定攻打九州国,但也不愿意放弃插手日本本土的机会,所以请求金州调兵。”“此事我是支持的,你去了第四镇,多看少说。”秦钟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将军这是信任他,才让他去的第四镇。不久。节度府下令。从草原,奴儿干,咸镜道,平安道招募三万各族青壮,冬日渡海前运去琉球国,归于第四镇。随着这道命令,第四镇的兵力,将达到八万四千人,超过了金州本土。八万四千兵,其中来自各族的士兵,数量为七万余。第一镇归镇,结束了西征战事,留下了两千兵驻守归化城,守城参将为贾环。第二镇侵占了载宁平原,达成了目的,军司下令,不许再生事端。第三镇冬季大练兵顺利进行。各地的青壮涌入辽东,由兵备司主官陈恒安顿,短暂的训练后,即送往了第四镇。还有源源不断的兵甲火药炮弹弓矢各项物资,以及济州岛运去的粮食和军饷。三万新军,抵达琉球国奄美群岛的大岛进行编练。关东八州上野,下野,上总,下总,常陆,安房,武藏,相模已经战火燎原。中国五州外样大名与亲藩大名发生了战争。加藤忠广与松平忠直败退到近畿,遭受了德川一直的袭击,继续退到大阪,被谱代大名松平忠明接纳。本多正纯在东北举旗,为天皇报仇的口号,获得东北各藩响应,南下攻打德川家光。接连打败了酒井忠世,土井利胜。随着德光忠长的战败之局,仿佛刺激了日本的局势,反对幕府的力量越来越多。现在德光忠长能不能熬过德川家光的进攻,就是重中之重。如果德川忠长坚持到德川家光退兵,那么日本重回战国就成为了定局。,!短时间内,谁也无法消灭谁。而如果德川忠长被德川家光消灭,那么德川家光就能带着大军返回京都,靠着兵力优势,北上消灭本多正纯。那时候德川家光还能维持日本的局势,要不了多久就能平息日本。因此。三万新兵还没来得及磨合,操练不足一个月,就被彭大海送去了日本本土。参将李齐帐内,诸人垂头丧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货色都往我这里送,把我这里当成什么了。”李齐愤怒的骂道。即骂彭大海,又骂金州本土。“真是乱弹琴。”几名营总中,最年轻的葛世峰一言不发。虽然他脸色没有变化,看上去很平静,其实内心也很不爽,其实帐内众人都是如此。谁打败仗能开心?从年初带领九千杂牌兵入日本作战,逢战必败,如果不是自己跑的快,早就被包了饺子,一口气被幕府军吞掉。第一战形势不对,葛世峰跑了。第二战,第三战……这一年来,葛世峰就没有打过胜战,连他自己都开始怀疑,到底是兵的问题,还是他能力的问题。“本土的兵不愿意给我,我不计较,那把驻扎在琉球国的兵调给我也行啊。”李齐拍了桌子。“你们倒好,把几万新兵送来,怎么,未必也太看得起我李奇,我要跟将军写信,你们太不讲道理。”秦钟满脸赔笑,哄着李齐。在日本国内,负责第四镇军队的大将是李齐。打了一年的仗,一次捷报都没有,李齐跟着要疯了,这种丢人的事,他不敢想自己回金州的那天,会如何被同僚们嘲笑。而且老打败仗也不行,军队的士气已经滑落到了谷底,不想办法解决,往下没法指挥。“李参将的苦楚,金州上下皆知,所以咱们不是送了一批名好苗子来么。”秦钟小心翼翼的解释。李齐冷哼两声,没有继续甩脸色给秦钟。此人毕竟是夫人的弟弟,长公子的舅舅,不好太过得罪,发泄了一通,李齐没有过分为难秦钟,转头让葛世峰他们去接受新兵。原来的九千兵,一年下来只剩下五千余兵。如此高的伤亡,没有溃散的原因很简单,异国他乡,语言不通,往哪里跑呢。也是这个原因,对于三万新兵的到来,李齐没有太多的担忧,不担心有逃兵。在伊豆整编了三万兵,兵力高达三万六千,重新出发甲斐城,支援德川忠长。德川家光听到探报,得知汉兵又来了,规模竟然高达数万,内心一声叹息。功亏一篑。甲斐城不能在围攻。幕府军也是强弩之末,摸不清汉军的虚实,德川家光选择了退兵。甲斐之围,不战而解。李齐抵达甲斐,开口就是要粮要银。德川忠长提供了一部分,无法让李齐满意,家老鸟居家、秋元家出面,从领地百姓家中搜刮殆尽,运去李齐军营。随着日本的内乱,三代幕府之治的成果付之东流。刚有恢复人口的势头,随着战乱急转直下。这一年,日本同样大灾。九州国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民变,而当地藩兵远在近畿。(本章完):()红楼从辽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