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杨听了,稍作考虑,决定不参考这个行为。
今时不同往日,他家状元郎最需要鼓励了,生活上的事,明显有不足,说说就算了。读书一事,以夸赞为主。
晚饭吃完,赵佩兰收拾洗碗,让陆杨跟谢岩先点钱记账。
他们每天回来都要点数一遍铜板,再记账。
铺子里卖年糕的时候收过银子,其他时候都是收铜板,这要数出来串好。
数钱还是在堂屋里,就在炉子边。
到他们快回家的时辰,赵佩兰也舍得烧炭盆,这样暖和。
今天关门早,但乌平之阔气,来一趟,照顾生意,包子就买了三笼,两笼就是六十个。
他说要请布庄的伙计吃,年底了,他们赶工一批货,肚子里有油水,伙计有力气。
干货没拿,他们家不缺这东西,买了就太刻意。
他拉高了销售量,但菜逐渐卖完,日销售额稳定下降,今天进账有个七百三十文钱。
陆杨已经不会每天计算净利润了,面粉和肉馅每天都在弄,他会以进货时间为界限,统一结算盈余。
谢岩说:“我抽空做个大账本,正式一点,每天的收入支出都记下来。每个月算算帐。分季再核对核对,到半年查一次,年底再查一次。”
陆杨听了都臊得慌:“这么小的铺子,这么大的账本,别人瞧见都要笑话咱们。”
谢岩还记得铺面开门那天,陆杨在街上走来走去,就为着看铺面门前的布置,里外调整好几次,弄完都舍不得进去,坐在门外的台阶上,两眼望着路上行人,眼睛特别亮。
他觉着他们的铺子虽然小了点,但值得用大账本。每一天的收支明细是小钱,大多数都像今天一样,连一两银子都没有,可是翻开看看,他俩都高兴。
他要忙,陆杨就随他忙。
数完钱,陆杨又点数了一下竹篓里的银钱总数。
他明天要拿到铺子里,去隔壁找丁老板兑成银子。
铜板多了就重,他们拿着不方便。换出银子,攒着好用。
现在有个五两半银子,一时半会儿不用进货,今年的包子都够做,以后每天都是进项,束脩眼看着就攒齐了。真好。
谢岩那里还有一点,他抄书和月钱一起有三两半银子,看病用了一两三钱。一两是药钱,三钱是三次的诊金。其中两次都是陆杨喝药不舒服,谢岩死活不放心,跑去花的冤枉钱。
这些钱谢岩不给他,说要留着抓药看病。
陆杨嘀咕了他几句,心窝软软的,没硬要。
上次和弟弟见面过后,他简单跟谢岩提起过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