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间铺子,已经挂上靠山吃山的幌子,门前摊位上有人守着干菌在叫卖,铺子开着门,几个汉子百无聊赖的坐这儿熬时辰。
铺子是在集市角落的位置,要说差,也没那么差,这地方离仓房近,往来的人不少。只是买小批货物的商人不用去仓房提货,会少一些客流量。
铺子后面有小院子,做了个大通铺。
上一任店主没仔细收拾,黎峰租下以后,各处料理仔细。这铺面贵,兄弟们也珍惜。照着安全屋的规矩来,异味必须清理干净,这样能防止野兽追踪,自己也睡得舒坦。
再是灶屋和柴房。柴房大,他们没开火做饭,现在是当仓房用。
还有许多货物堆在了铺子里,黎峰让人拿竹筐分类了,这样好看也好卖。
陆杨里外看过,走到外头,从仓房那头走过来,再从集市这头走过去,来回看,他们这个摊子真是不起眼。
山菌生意还不错,靠着回头客,能有点挣头。但这还不够,还要拓客,吸引更多客人的目光。
来府城的游商,只要去城里吃过饭,就该知道菌子菜。让他们看见山菌,哪怕是散买几十斤的尝鲜,都能带走上千斤的货。
陆杨又到摊子前看看。
他们家的摊子不出挑,跟大多数人的摊子一样,是把板车拉到前面,在板车上架着簸箕。簸箕下有一袋袋的货,簸箕上是给人看的散货。
陆杨说:“这样不行,里里外外都要改改。”
开铺子的事情,陆杨说了算。
他回到铺子里,把人都叫起来,让他们先把铺子里的货搬到后院去。
趁着没客人来,先收拾收拾。
陆杨不搞复杂,让他们把铺子里洒扫一番。
重新刷墙来不及,他使唤人去买了几张草席,挂在墙面上,把墙壁的斑驳痕迹遮住。
铺子里很少来商人看货,偶尔会来几个,铺面是他们的,他们要用心。
陆杨准备在墙上挂牌子,像酒楼饭馆的点餐牌一样,把菌子的种类写出来,另一面,他看看谢岩有没有空闲,带谢岩去登高楼吃菌子菜,把府城出名的几道菌子菜都画下来,挂在铺子里。
这头先留出位置,草席挂好,就把竹筐搬进来。
陆杨现在喜欢方竹筐,齐整、不占地。他说了样子,派个人去筐铺里买。
放地上的方竹筐要大,需要配盖子。放上面的筐则是浅口筐,跟方竹筐的底座一样大,放上面展示用。
这样能用最少的货,制造出最多的效果。
铺面门窗也要收拾,提桶水过来洗刷洗刷,然后熬浆糊,等着拿红纸贴招牌。
门前这个摊子,尤其需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