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砚「搭棚子的来了吧。」黎安「嗯,来了,那边太热,奶奶就让我先回来了,爷爷在帮我看着,已经快好了,一会我给你拍照。」宋砚「好,今天开始摘梨了吗?」黎安「是呀,一早上就摘了很多,够我们忙两天的了,还要赶着把视频拍出来,加上剪辑什么的,这两天会忙的不行。」宋砚「慢慢来,不要太赶,别累着自己,别熬夜。」黎安「好,一会再和你聊,我到了。」宋砚「嗯。」黎安把手机塞回口袋里,走近操场,棚子上面的红色篷布已经盖上了,只剩周边的还没围,正在进行中。黎安上前,那老板看见她,便问,“下面的围布,要给你固定吗?”“不,要能拉的动的,需要的时候我们自己再围上。”“行,我知道了。”黎安站到郑爷爷边上,用伞帮他也挡上一点太阳,剩下的这点,师傅们很快就弄好了,让另外两个人去把工具给收拾了,他走过来对黎安和郑爷爷说,“这就好了,你们看看吧,没什么问题的话,我们就走了,哦,对,早上被老太太误导的,咱们棚顶是可升降的,你们拆棚布的时候,放下来就行。”说着老板带着他们走到角上的一根杆子旁,“就这个,你把这个锁扣打开,然后这根链子是降,这边这根是升,就可以自动调节棚顶的高度。”郑爷爷点点头,这样嘛,就可以了,放下来他们自己就可以把布给卸了,不用麻烦别人。那老板又带着他们走到正面,把篷布上的门撩开,黎安和郑爷爷跟着老板走进棚子里面,空间很大,中间只有一根柱子,而且是钢管,不占位置。老板告诉黎安,四圈的篷布从哪儿开始拉,刚装上的帘子拉的很顺畅,跟窗帘一样还配了绑布,可以把它绑在柱子上。黎安看了一下没什么问题,就只问了一句,“这个布能用多久?不会漏雨吧?”“绝对不会,要是半年内漏了你给我打电话,我给你换一张,这样一张用个一两年是没问题的,时间长了,风吹日晒的,肯定是要风化掉的是吧。”“嗯,我把尾款给你。”黎安加了老板的微信的,方便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他,把钱转过去,那老板收了之后,就说,“行,那我们就先走了。”“好。”那边东西也收拾完了,两人已经在车上等着了,那老板冲着郑爷摆了一下手,也上车走了。“安安,那这边没事,我去山上看看。”“好。”梨花奶奶中午小睡了一会之后,又上山了,村民们更早,他们中午吃饭回来的就晚,估计吃完也就在家坐了那么一会,也不知是谁先从家里出来的,然后就有人跟着出来了。大家都怕别人去的早了,他们去的晚就摘的少,摘得少就赚的少,毕竟看着现在就只有两天的活,那还不得抢着干啊,大家都很有默契的下午不干到天黑绝不回家。其实第一个从家里出来的人很冤枉,她不是要上山的,她只是去她婆婆家问问,要什么时候走,然后就看着一家家的人都走了出来,她也就没往婆婆家去了,直接跟着一起上了山。中午的这点太阳,对他们这些对外貌不怎么在乎,也在乎不起的人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何况还有树的遮挡,今天风也还行,在山上并不是特别的热,热也能忍着,谁也别想阻挡他们赚钱的热情。上山摘梨要比他们在家做点手工活赚的要多,大家自然更乐意上山了。郑爷爷过来的时候,刚好一车被堆满了,梨花奶奶正在边上看着,村里的王老四正准备往车上爬,看见郑爷爷过来,忙喊道,“郑老头,你来了刚好,你给梨拉回去吧,我回山上去了。”山上的几个老头子都是会开三轮车的,他们负责轮流开车拉梨回去,再跟着一个人帮忙一起抬一下,跟着的都是妇人,这会正好是香妹婆婆坐在车兜里。梨花奶奶对她摆手,“香妹,你也回去吧,我跟老头子一起回去。”郑爷爷过来了,梨花奶奶知道家里的棚子肯定是搭好了,她正好回去看看。黎安正在和宋砚视频呢,先给他看了棚子外面,这会站在棚子里面给他看,其实也没啥可看的,就是被红通通的布围起来的一块空间,像是程清云和楚辞,刚过来看了一眼,就到楼梯口那边坐着继续玩游戏去了。黎安靠在棚子中央的那根钢管上,和宋砚说着话,郑爷爷开着三轮车载着一车的梨还有梨花奶奶回来了,“先挂了,爷爷奶奶回来了,我去帮着搬一下梨。”“别挂,你就把手机放口袋。”“嗯,好。”黎安把手机放进口袋,走过去,梨花奶奶从车上下来,“这就搭好了呀,看着是很结实呢,真好。”老人家对新的东西都非常:()二十岁的乡村悠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