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是像一条狗一样乞食,苟活于世,忙忙碌碌不知目标。“你们自己好好在家里呆着,我去把这些棉花送去加工成被子褥子,明天我们就能够盖上新的了。”叶槿饭后对这一群孩子叮嘱道,几十斤的棉花在视觉上煞是壮观。叶槿将其堆在三轮车上,现在要赶去的地方是青山村的张家。弹棉花的张家在青山村也算是一位奇人。棉花张的爷爷辈在战乱时逃进村,入赘进的姑娘家。后面又凭着一手弹棉花的手艺,混得风生水起,给丈母娘家建了房子。从毫无尊严的入赘到最后成为了一家之主,现在已有七老八十在村子里的颇有威望。棉花张则是张家这一辈弹棉花手艺最好的那个。叶槿骑着三轮车一路到达棉花张家,还没进去,就听见一阵吵嚷。狗都能看出孰是孰非!青山村的热闹是一天也不曾停歇。正值冬至,家家户户都得换厚被子,打棉花的人不在少数如今聚在一块,人群煞是惹眼。里面还有不少混水摸鱼的,趁着别人闹事的便宜,乱作一团。还有心地好的面对这件事,纷纷在旁开口道:“棉花张,咱们附近村可不只你一个有弹棉花的手艺。这缺斤少两的事情要传出去了,你这好日子差不多就得到头了,别做傻事!”叶槿在人群的最后方听着,最中央还有一大嗓门,一听就知道是苏老太:“我带了十斤棉花,现在这被子才九斤,乡里乡亲的你收钱也就算了,现在还缺斤少两,这可过分了!”苏老太挑着眉梢,理直气壮要求补足了。棉花张站在对面则是百口莫辩,看着围过来的人群纷纷摇手道:“各位乡亲也知道我是个什么性子,你拿了多少,就给你打的多少。这分明是一开始就少了棉花,我就没见过这么无赖的。”棉花张遇见这种莫须有的污蔑,差点没吐出口老血。苏老太却是比谁都嚣张,脸上带着笑意,从兜里拿出了一开始离开的寄存字条:“我哪里是那种一开始会少了棉花的人,你自己看看,这上面写的明明白白,十斤就是十斤!一两都不能少!”苏老太今天这件事是计划已久,棉花张压根不识字,最多会写个名字。打被子的字条都是村里人写的多少是多少,结果今天让苏老太钻到了空子。字条变成了欠条,无本的买卖谁不愿意?两边眼看着越吵越凶,叶槿瞟了一眼三轮车上的棉花,苏老太明显已经干扰到了她打被子的速度。几个孩子还等着新被褥保暖,哪能让不相干的人坏了事?“既然各自都有理,那不如去问问买棉花的铺子,大家一起对对数!这种不能出错?”叶槿站了出来,开口道。棉花张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关系到他以后的饭碗,半点马虎不得。棉花张急匆匆的起身,将苏老太家的那床新被子拿了起来,道:“这床被子的棉花就是我打的,里面全都用的新棉,既然要找,铺子老板那肯定有票据!”棉花张到这才敢将腰杆子挺直了,他在村里就没得罪过人,结果现在被冤枉的这么惨。泥人还有三分火气。苏老太真把人当兔子拿捏,就得知道兔子急了还咬人!叶槿因为一桩桩的事,如今在青山村颇有威信,说对数就对数,一连串的问题抛出,道:“两边各自长着一张嘴,咱们得靠公道说话。你苏家说人缺斤少两,你倒是说说你买了几斤棉花?几尺布?在哪买的?用没用过布票……”叶槿目光尖锐盯在苏老太身上,让人背后生寒,像是根刺怎么也挪不开,还扎的慌。苏老太是门儿清,她就是为了占便宜来的,让她说得明明白白。这哪行?岂不是要坏了她的名声!“这都多少天的事了,我哪里这么清楚?”苏老太转移话题,对叶槿的问题置之无物,一双白眼往上翻,倚老卖老,她是玩的特别利索。这么一幕瞬间让两边高下立分,狗都能看出孰是孰非。叶槿果真是发达了!又是苏老太作妖!青山村众人都没想到老太太这么能折腾。前些日子都上局子里喝了回茶,本以为老实了,结果还是死性不改!“好哇!不要脸都能说的这么明白,缺斤少两可不是小事,苏婶子你这砸人家饭碗,都砸门口上!你这是在犯错!前些年都能拿你当典型,开大会了!”棉花张一直在屋子里待着的媳妇赵春兰,手上拿着根烧火棍,骂骂咧咧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