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英布等自己起兵的诸侯,都是自己领兵;被拥立的六国旧宗室,则大多是派将领来参与会战。
项羽只按照战功分封,可不管将领原本代表的是谁的势力。
领兵打仗的将领统统封王封侯;没有亲自领兵的诸侯大多被剥夺了诸侯王的称号,其领地分割给手下将领。
那些没有领兵的诸侯王依据项羽的喜好,有的得了一小块地,虽换了个封号,也算还是诸侯王,比如赵王歇被迁为代王,燕王韩广被迁为辽东王,齐王田巿被迁为胶东王等。
有些诸侯王直接被项羽剥夺了诸侯的称号,如倒霉蛋韩王成。
韩王成纳闷。自己哪里没有军功了?自己不是和刘邦一起攻打秦军,拿回了韩国故地吗?
项羽以韩国故地本就是韩国的为由,坚称韩王成没有军功。
韩王成还想据理力争,被相国韩王孙信阻止:“项羽忌惮沛公,又嫉妒沛公平定三秦之功,是以迁怒大王。大王越有道理,项羽就会越恼怒,将来恐怕会对大王不利。”
韩王成这才委屈地忍耐下来。
好歹他现在也是个侯。将来项羽放他回封地时,他再去投奔沛公,把韩国故地再打下来一次得了。
把自己认为没有战功的诸侯王全部拆分,项羽仍旧不太满意。
有战功的诸侯王如果按照他们打下的地来分封,就显得势力过于庞大,不好管理。
于是项羽以那些自己带兵的诸侯王的将领也有功劳,也需要封赏为由,统统封王。已经拆封的诸侯国,也多选了几个有战功的将领,或者其位高权重的高官,多多封王。
比如赵国的相国张耳被封常山王,赵将司马卬也被封殷王,连没有战功的赵国成安君陈馀也得到三个县的封地。
于是分封现场很快气氛就变得异常尴尬。
君臣地位颠倒,同僚身份迥异,原本和乐融融的营地四处都有火星子迸发。
项羽和麾下重臣都对这种气氛很满意。
他们要的就是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如果诸侯地位稳固了,就不会理睬项羽这个霸主。
分封了诸侯,项羽就要给自己揽地盘了。
衣锦一定还乡,不能锦衣夜行。
项羽便以彭城为都城,将楚国以西,中原最繁荣的九个郡定为自己的领土。
刘邦看见项羽划的地盘就心梗,因为他原本的地盘砀郡、泗水郡,就在项羽领土的九个郡中。
想着刘盈从荥阳带回沛丰的几万人,想着自己带着将士在沛丰开垦的田地,想着沛丰积攒的那么多粮食,刘邦心在滴血。
他和下属的家人都还在沛丰呢!
刘邦不敢请求项羽,把自己的家属迁徙到汉地。他担心自己一开口,项羽反而会挟持自己的家属入彭城。